我們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世界之中。我們所看到的是新的經濟生活形式正在迅速發展,是數字化虛擬機構、國際財團、互聯網交易和無所不在的廣告。毫無疑問,目前正在發生的經濟巨變必將推動人類在未來幾十年內創造轉變,結果創造了大量的新財富一樣。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新的財富將由誰來創造?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誰將成為擋風玻璃?誰將成為被刮下來的昆蟲?李嘉誠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李嘉誠說:“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信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蓋茨從技術員成長為企業家,象征著以數字化為特征的知識經濟的來臨。在推動知識經濟這場革命性變遷的進程中,大批知識與經濟一體化的精英的成功中,讓人體驗到人類智慧的無限延伸。在20年前,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前10名是石油大王、鋼鐵大王、汽車大王,他們的財富是建立在龐大的有形資產之上。而今天,世界符號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一半以上與信息等高科技產業有關。
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這種形態的經濟是把知識作為核心而促使新型生產力出現,並且知識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超過了其他要素的貢獻之和,也就是說第一生產要素事實上成了無形資產的知識。
知識經濟的擴張和發展,主要通過知識合理地、科學地、集約地配置自然資源,實現了自然資源的重商主義、重農主義把貨幣和土地等稀缺資源看做產業基礎的舊皇曆不能再去翻了,而應將注意離轉變到對組織學習創新能力上,將學習視為生存與發展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當商業以這麼快的速度在變動時,一不小心就會在市場上落後,今日的領導者必須有求知若渴之心。
20世紀最後幾年,社會規定財富分配的遊戲規則已經轉變。用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斯的話說:“知識資本最終將導致世界財富的一次大轉移,轉移到知識資源掌握著手中。”財富的含義,正在從諸如黃金、貨幣或土地之類的有形資產逐步轉移到無形的知識,即誰擁有更多的知識,誰就擁有更多的財富。
生活的真意在於創新。創新就是創造。生活創造人,人也創造生活,創造生活的人,生活給他以回報。
近年來,知識發展,尤其是由計算機與技術發展和管理的結合形成了知識工程,使得知識與人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它極大地縮短了知識學習和傳播的時間,為知識的應用和應用能力的迅速提高開辟了新道路,使人可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運用知識,正是在這種外在推動力和內在促進劑的作用下,每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都會利用一切條件進行知識創新。
知識的創新是實現價值的關鍵環節,知識的收集、獲取和學習隻有在為了知識創新的目的下,知識創新才會帶來價值,它是知識管理直接的和根本的目的。知識創新不僅依賴成員個人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更是一種團體活動。激勵每一個員工去創新,組織創新活動,合理安排知識共享和知識分配,並促進價值分配與知識創新的一致性,保證對知識創造做出巨大貢獻的員工受到報酬和精神激勵,就是管理任務。
諾基亞公司領導世界通訊的潮流,不是憑借它雄厚的物質資源,其主要依靠的是他旗下年輕的知識精英,這些年輕人總在不斷地調整自己,改革自己以及創新自己。
知識創新的三大動力是:
1.實現個人價值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說:“無論是研究發展、公司管理,或其他的任何方麵,活力的來源是人,而每個人有自己的意願、心智和思考方式,如果員工本身未被充分激勵去挑戰成長目標,當然不會成就組織的成長、生產力的提升和產業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