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如果管理者對員工如果太苛求了,對於他們任何一點小缺點、小錯誤都要責備,就會讓員工無法與你親近,心理上無法承受。很多時候,員工已經因為失誤而心理上受到了自己的責備,如果管理者繼續糾纏不放過,給予嚴厲指責,往往會讓員工喪失信心,同時喪失對管理者的信任感。如果傷害了員工的自尊心,他們的認知就會與管理者的意圖背道而馳。一個管理者隻有具備寬容的氣度,才能團結眾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效能。
適當的寬容可有效地激勵員工。管理者的寬容品質能給予員工良好的心理影響,使員工感到親切、溫暖和友好,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時也因為管理者的寬容,員工因為感動而增強了責任感。此時,寬容會化作一種力量,激勵人自省、自律、自強。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牆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借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那麼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後,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是長老用脊梁來承接他的。小和尚倉皇離去,以後的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並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再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裏的佼佼者,若幹年後,他成為了這兒的住持。
寬容不僅是一種。海量“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事實上隻有那些胸襟開闊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寬容;反之,假如長老搬去椅子對小和尚”殺一儆百,也沒什麼說不過的,小和尚可能從此收斂,但未必會真正反省,也不會取得以後的成就。
作為一名管理者,應該有這種氣度。有了這種氣度,才會處理好周圍的人與事。
寬容是一種涵養的體現。它包含了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謙讓和理解,它要求人們在明白事理後,適當地放棄和忍讓。一名管理者,如果能以寬仁之心對待下屬,就會讓你的下屬對你產生感激之心,進而更加忠實於你。
如果管理者對員工太苛求了,對於他們任何一點小缺點、小錯誤都要責備,就會讓員工無法與你親近,心理上無法承受。適當的寬容可有效地激勵員工。管理者的寬容品質能給予員工良好的心理影響,使員工感到親切、溫暖和友好,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時也因為管理者的寬容,員工因為感動而增強了責任感。此時,寬容會化作一種力量,激勵人自省、自律、自強。
我國漢朝時有一位名叫劉寬的人,為人寬厚仁慈。他在南陽當太守時,小吏、老百姓做錯了事,他隻是讓差役用蒲鞭責打一頓,以示羞辱,此舉深得人心。
劉寬的夫人為了試探他是否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仁厚,便讓婢女在他和屬下集體辦公的時候捧出肉湯,裝作不小心的樣子把肉湯潑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會把婢女責打一頓,即使如此,至少也要怒斥一番。而劉寬不僅沒有發脾氣,反而問婢女:“肉羹有沒有燙著你手?”由此可見劉寬之度量確實超乎一般人。
還有一次,有人錯認了他駕車的牛,硬說為劉寬駕車的牛是他的。這件事要是換了別人,不將那人拿到官府去治罪,也要狠揍他一頓。可劉寬什麼話也沒有說,叫車夫把牛解下給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後來,那人找到了自己的牛,便把那頭牛還給劉寬,並向他賠禮道歉,而劉寬非但沒有責怪,反而好言安慰他一番。
這就是一寬宏大量待下的做法,劉寬的度量可謂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贏得了人心。
在現代的社會也同樣如此,如果你身為管理者,當你絞盡腦汁、用心良苦地教育下屬工作時,對方如果顯出反抗的態度,你是否常常氣憤地想整他一頓?然而對方如果沒有接納的心裏,此舉隻有使對方更加反感罷了。
不管下屬怎樣冒犯你,或者你們之間產生什麼矛盾,總之“得饒人處且饒人”。凡事能夠寬容仁厚一點,日後你有什麼差錯,別人也不會做得太過分,迫你走向絕境。
寬容不僅是容忍他人的缺點那麼簡單,也包括寬容失敗。如果一個組織不能容忍因為創新引起得失敗,就是在提倡一種保守、墨守成規和靜止的管理和經營思維。寬容員工的失敗,這將減輕員工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啟動智慧,反而能夠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