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保持寬宏大量的心態(2 / 2)

那麼,在工作交往中,管理者如何培養寬容仁厚的胸懷呢?

1.與人交往要有較強的相容度,較強的相容度,要求一個人能夠寬厚、心胸寬廣、容忍別人、忍耐力強。相容度強的人,能夠接納和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境中並肩作戰、共同奮鬥,在困境中共患難、積蓄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相容度低的人,別人往往不願與其合作,常常被人疏遠。

2.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處世原則。鑒於這一原則,管理者不應提出別人難以接受的要求,由此可以避免尷尬的局麵,從而建立良好的上下級關係。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要求我們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將心比心,要求管理者站在下屬的立場上,衡量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否為下屬認可和接受。你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方法,假象自己站在下屬的立場上,那時,看看你對自己的行為和言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通過這樣的方法,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下屬、體諒下屬。

3.與人交往時,能夠主動讓人。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因而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會因為對某些事情見解的不同,由於個性、愛好、要求的不同,或是由於價值觀的差異而產生矛盾和衝突。此時,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意見,並尋找共同的立場。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由於每個人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方式不同,所以你不能苛求下屬和你采取相同的方式來完成工作。隻要能夠完成工作,任何工作方式都是可取的。要記住,爭取不但無益於問題的解決,而且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大凡有成就的領導,無不具備寬容的度量。無論親疏好惡,無論智愚不肖,我都亦大度來容納他們,讓他們都像魚兒那樣忘記了自己身在江湖。人如果忘記自己身在天地之間,即便不想追求聖賢的境界也能達到聖賢的境界。

天地有容納之量,希望成就大業者需要大度量。項羽雖有拔山之力、蓋世之氣,白手起家抗秦朝,馳騁天下,但和劉邦的較量中,終究逃不過失敗的命運。項羽就敗在無容人之量,就是範增這樣曠世奇才他也無法容納,而劉邦卻能容納無數個像範增這樣的人才。所以說,大度蓋及天下而後能容納天下,大量蓋及天下而後能使用天下,智慧蓋及天下而後能扭轉天下,勇氣蓋及天下而後能托舉天下。一位領導有如此雅量,自然能與天地同廣大,與日月共光輝。

唐朝是我國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曆史時期,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一曆史進程開端的偉大奠基者,他以泱泱大國的氣勢征服了周邊的少數民族,保證了邊境地區的安寧。更能體現其博大胸襟的是他在戰爭結束後,緩解了民族間的矛盾,改善了民族關係,促進了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曆史進程。他讓許多部落首領在京城長安任職。對被人用的少數民族首領,李世民十分信任。受重用的少數民族將領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征討戰爭,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立下卓越戰功。這種直接任命少數民族首領帶領少數民族軍隊征戰,並能完全信任這些人,在曆史上有如此恢宏氣度的首領帶領少數民族軍隊征戰,並能完全信任這些人,在曆史上有如此恢宏氣度者,李世民大概是第一人。李世民用他博大的胸襟把各個民族團結在大唐帝國周圍。於是,京都長安不僅是國內民族的大都會,也成了世界大都會,形成萬國來朝的鼎盛時代。

寬容仁厚是一種修養,一種氣度,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藝術。如果管理者都具有了這種寬厚和善的心態,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裏的寬仁不是指對原則問題的妥協,而是指工作交往中的寬仁和容忍。

無論從哪方麵來說,寬容對於管理,對於激勵,都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做為一個管理者,如果想要有所成就,想讓自己的組織發展壯大,就必須學會寬容。

作為管理者,有一點應當記住,必要時的發火以及強硬態度,不是一種自然流露的反應,而是駕馭下屬和促成目標得以實現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