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當麵臨某種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不妨自己給自己壯膽:“我一定會成功”。或者不妨自問:“人人都能幹,我為什麼不能幹?我不也是人嗎?”如果懷著“豁出去了”的心理去從事自己的活動,事先不過多地體驗失敗後的情緒,就會產生自信心。
(2)克服人際交往障礙。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因此必須按梯級任務作業的要求給自己定一個交朋友的計劃。開始時,級別比較低,任務比較簡單,以後逐步加深難度。例如:
第一星期,每天與同事(或鄰居、親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鍾;
第二星期,每天與他人聊天二十分鍾,同時與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鍾;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計時的隨意談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量,找幾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隨意聊天,或家宴,或郊遊;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量,積極參加各種思想交流、學術交流、技術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量,嚐試去與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說來,上述梯級任務看似輕鬆,但認真做起來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最好找一個監督員,讓他來評定執行情況,並督促堅持下去。其實,第六星期的任務已超出常人的生活習慣,但作為治療手段,以在強度上超出常規生活是適宜的。 在開始進行梯級任務時,你可能會覺得很困難,也可能會覺得毫無趣味,這些都要盡量設法克服,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同時在心理治療中,應用認知療法、係統脫敏療法等都可取得療效。
(八)依賴型人格障礙
依賴型人格障礙是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並以過分依賴他人為主要特征的一種人格障礙。患有依賴型人格障礙者學習和工作能力並不一定差,但由於缺乏獨立性,遇事沒有主見,因而事事要依賴他人,自己的事情常需要他人來替自己作出抉擇。
1.診斷標準
(1)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2)症狀至少符合下述項目中的三項:①要求或讓他人為自己生活的重要事情作出決定;②將自己的需要附屬於所依賴的人,過分地服從他人的意誌;③不願意對所依賴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④感到自己無助、無能或缺乏精力;⑤沉湎於被人遺忘的恐懼之中,不斷要求別人對此提出保證,獨處時感到很難受;⑥當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結束時,有被毀滅和無助的體驗;⑦經常把責任推給別人,以應付逆境。
2.治療方法
對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習慣糾正法。依賴型人格障礙的依賴行為已成為一種習慣,治療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決定的。你可以每天做記錄,記滿一個星期,然後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為三等,每周一小結。 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件,以後遇到同類情況應堅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願穿鮮豔衣服上班,那麼以後就堅持穿鮮豔衣服上班,而不要因為別人的閑話而放棄,直到自己不再喜歡穿這類衣服為止。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習慣的突破口。 對自主意識中等的事件,你應提出改進的方法,並在以後的行動中逐步實施。例如,在製訂工作計劃時,你聽從了朋友的意見,但對這些意見你並不欣賞,便應把自己不欣賞的理由說出來,說給你的朋友聽。這樣,在工作計劃中便摻入了你自己的意見,隨著自己意見的增多,你便能從聽從別人的意見逐步轉為完全自作決定。 對自主意識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詭控製技術逐步強化、提高自主意識。詭控製法是指在別人要求的行為之下增加自我創造的色彩。例如,你從愛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歡玫瑰花,你為她買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務之嫌。但這類事情的次數逐漸增多以後,你會覺得這樣做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你如果主動提議帶愛人去植物園度周末,或帶愛人去參觀插花表演,就證明你的自主意識已大為強化了。 依賴行為並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習慣,你會發現要自己決定每件事畢竟很難,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監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賴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