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學習小竅門(1)(2 / 2)

第二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天,我都花好多時間寫作業。可不知道為什麼作業不是有錯題,就是丟題少題,甚至還有忘了寫的現象。

題我做了不少,可成績總是中等的,媽媽一急,給我請了個家教。可有了家教,我的學習仍沒多大起色,我都急死了。

一、良好學習方法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前提如果你努力學習了,但成績不是很理想,並不是因為你笨,而是因為你還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認為,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如果學習方法形成了一種習慣,更是會對學習發揮重要的作用。

當學習課程比較多、學習內容深化時,對學習速度、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順利地進行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將這種方法固定下來,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二、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下幾點對於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1勤於思考

“勤於思考”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是要注意知識前後的聯係,通過理解知識而掌握知識,而不要死記硬背。死記硬背的知識很容易遺忘,往往隻能應付眼前的作業或考試,考試結束之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二是要對所學的知識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不要做思想的懶漢。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果對知識隻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會有任何進步。因為學習的目的是獲得能力上的提高,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

2勇於發問

好奇是一種天性,好奇之心驅使小猴子不停地按按鈕。對我們人來說,好奇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如果沒有好奇,如果從不發問,人就不會成長,社會就不會發展。所以,你一定要保持發問的勇氣!

有時你可能對於提問有很多顧慮。比如,擔心別人說自己笨;擔心問這個問題別人說自己傻;擔心問多了老師會不耐煩……孔子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都不是羞恥的事情,更何況是向老師請教呢!並且老師根本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當你有不懂的地方,要勇敢地舉起你的手!

3善於練習

學習是離不開練習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強調的就是練習的重要性。如果以為能聽懂老師講的知識就足夠,那就大錯特錯了。沒有經過練習的知識是不會牢固的。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進行強化訓練,以增加運用知識的熟練程度。

需要強調的是,練習是必需的,但過度練習是沒有必要的。

所以,你要善於分配練習的時間、知道何時應該適可而止。如果已經熟練掌握了某個知識點,就沒有必要再反複練習。此時的練習隻是時間的浪費,隻會導致腦力的疲乏。

一、測一測

請你如實回答下麵的問題,在符合自己情境的問題後打“”。然後,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影響自己的學習。

1上課時,坐45分鍾很難受,手腳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動,有時摳摳手指甲,有時玩玩文具盒。

2上課時,不太做小動作,但腦子老分神,一會兒想下課找誰玩兒,一會兒想著昨晚電視劇裏的俠客多厲害。

3上課喜歡發言,說對說錯都無所謂。

4上課時不喜歡發言,好像與己無關。

5上課時隻想聽好玩有趣的事例,對老師講授的知識性內容、分析的問題很難引起興趣。

6做作業時心裏很急,常常將題看錯或答錯,粗心大意。

7做作業時,會想不起老師到底布置了多少作業,或布置的作業記不全。

8喜歡課堂發言,答對了很高興,答錯了很難過。

9考試時很緊張,手抖、出汗。

10考試時覺得無所謂,答對、答錯都不要緊,反正就那麼回事。

11考試時很輕鬆,根本不激動。

12有些題答不出來就放棄不做。

13考試時想得很多,認為考試是對自己學習的檢查,考不好,不好向老師和家長交代。

14考試後,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全對、會排第幾名。

15考試後,胸有成竹,並不急於和同學對答案。

二、讀一讀

“牌”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