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奮鬥的心理危機:失去人生平台的支撐點(1)(1 / 3)

一個人沒有誌氣和沒有主見,是最易具備可怕的生存危機的,他們常常因此而每況愈下,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們對於平凡、枯澀、沒趣味的生活,都能苟安下去,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想法,從不想到要怎樣提起精神,拿出一些本領,往前跨兩步。

1

絕不可犯懶惰這一通病

常見的危機現象之一:甘於平庸

每一個人麵對自己的生活、麵對充滿競爭的生存環境,都不能胸無大誌、安於現狀,而應該挑戰自我;自己身上的危機越多,就越不能回避,而是要像醫生治病一樣,把自己身上的病菌消滅幹淨,否則就會影響整個身體的健康。一個人要想挑戰自我獲得成功,必須克服懶惰這一通病,不甘於平庸,拒絕隨波逐流,才能克服人生危機。

平庸是怎樣產生的?讓你立即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有點茫然。但你是否能從下麵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示呢?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隻剩下八成。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不知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原來,平庸是因為懶惰、缺乏堅持!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隻是少數人。正是這種難易之別決定了有些人是平庸者或成功者。

你的一生說過多少個“請”字?有一個人為了不成為平庸者,竟然靠2500個“請”字,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獲得了成功。不妨一讀:

3年前,40來歲的米·喬伊遭遇公司裁員,失去了工作,從此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外出打零工掙錢維持,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有時一天連一頓飽飯也吃不上。

為了找到工作,米·喬伊一邊外出打工,一邊到處求職,但所到之處都以其年齡大或者單位沒有空缺為借口將其拒之門外。然而,米·喬伊並不因此而灰心,他看中了離家不遠的一家建築公司,於是便向公司老板寄去第一封求職信。信中他並沒有將自己吹噓得如何能幹、如何有才,也沒有提出自己的要求,隻簡單地寫了這樣一句話:“請給我一份工作。”

這位底特律建築公司老板麥·約翰收到求職信後,讓手下人回信告訴米·喬伊“公司沒有空缺”。但米·喬伊仍不死心,又給公司老板寫了第二封求職信。這次他還是沒有吹噓自己,隻是在第一封信的基礎上多加了一個“請”字:“請請給我一份工作。”此後,米·喬伊一天給公司寫兩封求職信,每封信都不談自己的具體情況,隻是在信的開頭比前一封信多加一個“請”字。

3年間,米·喬伊一共寫了2500封信,即在2500個“請”字後是“給我一份工作”。見到第2500封求職信時,公司老板麥·約翰再也沉不住氣了,親筆給他回信:“請即刻來公司麵試。”麵試時,麥·約翰告訴米·喬伊,公司裏最適合他的工作是處理郵件,因為他“最有寫信的耐心”。

當地電視台的一位記者獲知此事後,專程登門對米·喬伊進行采訪,問他為什麼每封信都隻比上一封信多增加一個“請”字時,米·喬伊平靜地回答:“這很正常,因為我沒有打字機,隻想讓他們知道這些信沒有一封是複製的。”而老板麥·約翰不無幽默地說:“當你看到一封信上有2500個‘請’字時,你能不受感動嗎?”

耐心,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盡管有時候它非常容易。耐心本身就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他不必為自己做太多的吹噓,看看他的耐心,你會明白一切。如果你不想成為平庸者,不願隨波逐流,在認定了一個目標之後,請你不要猶豫,耐心就是勝利。

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什麼懶惰閑散、好逸惡勞的人曾經取得多大的成就。隻有那些消除懶惰情緒並全力拚搏的人,才有可能成功消除生存危機。

克服自身生存危機的人,必須要有挑戰懶惰的意識,強迫自己給自己施壓,才有可能變成一個新我。對於那些從來不嚐試著接受新的挑戰,那些無法迫使自己去從事對自己最有利的卻顯得艱辛繁重的工作的人來說,他們是永遠不可能有太大成就的。

懶惰者最大的生存危機是什麼?就是無所事事,根本不想嚴以律己,打起精神,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任何人都應該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他不能一有機會就無所事事地打發時光;他不能夠放任自己清晨賴在床上,直到他想起來為止;他也不能隻在感到有工作的心情時才去工作。他必須學會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不管是處於什麼樣的心境,他都應當強迫自己去工作。或許,強迫自己工作,是一個人克服生存危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