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讀書和學習(1)(1 / 3)

學會自學才算讀過大學

有的學生說在大學要好好玩,也有人說讀大學的目的很簡單:中國社會認文憑,不就是混張文憑,用這塊敲門磚就業嗎?

讀大學拿文憑是必需的,但這還遠遠不夠。假如花費那麼長時間和那麼多金錢,隻是為了拿一個文憑,這個大學讀得根本沒價值。

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五四”運動最有價值之處不僅是提出“民主和科學”,而且希望每一個青年都能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在王國維紀念碑上提出的這句話,應該值得每個青年人深思。上完大學,不一定能生活得很好,但將來的生活質量,一定和你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有關。

在中國,學會獨立思考,自主行動,擺脫依賴,實現自我,比獲得文憑更難。我的建議要學會獨立思考,不妨先從學會自學開始。在大學學會自學,是人一輩子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培養自學能力,必須對知識進行一個分類梳理,不同的知識有不同的學習對策,不同的自學方法。

我把在大學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共性的知識、思考的方法、通用的能力三類。

大部分工作都要借助營銷、傳播、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曆史等知識,我把這些叫共性的知識。無論你將來從事什麼行業,這些知識都用得上。

看到很多畢業生非常糾結地想通過考研換專業,想通過求職去轉行業。我很想告訴他們,這行不通。不是因為專業技術多難掌握,而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太窄和知識麵不夠廣。

可惜,中國的大學普遍重視專業教育,忽視通識教育。如果你想將來在不同行業求職時能多一點機會,大學時期要主動多讀書。

共性的知識在大學階段未必有足夠的時間去實踐,你可以通過廣泛地閱讀,筆記積累,爭取將來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等參加工作後,遇到難題,過去積累的知識,真的會幫你突破困境。

大家可以多讀西方的經典著作,如果英語好,直接看原版,還能鍛煉你的外語能力。

有了一些知識貯備不代表你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人能解決問題是依賴流程和規定,假如出現新情況他就會缺乏對策。我講的“思考的方法”就是要求你在麵對新問題時能提出合理行動對策。自學也好,老師教也好,都要學會這種思考的方法。

如果遇到我沒有研究過的領域,我會使用“分析背景→找準問題→提出對策→建立行動→效果評估”的套路去思考。

順便說一句,對於大方向非常清楚的問題,我常用的工作模式是:定義一個清晰的目標→對比各種可能的策略→落實詳細的行動計劃→尋求合適的資源完成→監督和驗證計劃效果並動態調整。

下麵以建設“秋夜青語”微信賬戶的過程為例,說明一下這個思路。準備運營微信時,我的微博已經玩得不錯,粉絲不少,那麼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讓微信公眾賬戶擁有一定規模的粉絲呢?

【分析背景】:能複製微博的加粉方法嗎?

我的微博是通過分享幹貨、有獎轉發等方式加粉的。我仔細研究微信公眾平台和微博後,發現這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微信沒有傳播性,如果通過微博的加粉策略玩微信,隻怕是事倍功半。

微博的缺點是信息刷屏量大。比如我給大學生做的分享,經常在很短時間內就被刷屏秒殺了,所以,定位明確、內容專注、為某一類特定人群提供服務,讓大家需要這種服務才願意關注你的微信是可行的。

【找準問題】:我能提供什麼服務內容?

經過分析後,在推廣微信時我給自己提出問題是:我能提供的什麼服務是大學生們需要的?是別人無法複製的?

【提出對策】:用什麼策略推廣最有效?

一旦能夠找準問題,找到成本最低或者最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就非常關鍵,這就是提出對策。

推廣微信,普通人的做法是,推出有吸引力的核心服務,然後不斷宣傳吸引粉絲關注。但是微信一天隻能發一條信息,如果大家進來發現沒有什麼內容可以讀,也許很快就會取消關注。

特別是對於沒有品牌沒有影響力的微信,靠宣傳一個所謂的好服務就想吸引人大量關注是很難的。所以,我這個“秋夜青語”微信一開始的推廣策略是不著急加粉,隻發展一批核心粉絲關注,然後先推送一批文章,這樣新粉絲關注後就可以按提示,利用智能檢索閱讀更多內容。一個微信能吸引別人停留的時間越長,就越可能吸引他們留下來關注。

你看微信推廣至少有兩種策略:一種是先宣傳再推出服務;一種先貯備內容再宣傳推廣。其他的工作也一樣,絕對不會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建立行動】:馬上把想法變成行動計劃

我的微信2013年計劃是分三個階段:

準備期:貯備一批可以發布的高質量原創文章。我找了一位大學生培訓,負責賬戶的日常維護,使我能集中精力回複問題。

預熱期:利用3個月時間通過博文推廣和高校講座吸引一批粉絲互動,了解粉絲的喜好,慢慢找到粉絲最喜歡的互動形式。

推廣期:結合2013年下半年這本書的發行,響應讀者的問題,借助書籍發行渠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