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
張先生是個樸實的人,他從小在西北的一個小城市長大,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就少言寡語、鬱鬱寡歡,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感到生活沒意思,平時也很少和人來往,在他人眼裏是一個靦腆、中規中矩的人,後來經醫生診斷他患有抑鬱症。可是,自從服用醫生給他開的抗抑鬱藥後不久,同事們覺得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很開朗,不管在哪,隻要有他在肯定熱鬧。他變成了一個嘴閑不住的人,一會兒不說話就憋得難受,他常常大半夜給朋友打電話聊天,見到陌生人也笑逐顏開,跟人聊個不停,就好像見到了久別的老朋友,在上班時間餓了的時候,幾乎會找每一個同事問對方有什麼吃的可以給他……
但過了不久後,同事們聽說他又住院了,還是因為抑鬱,誰也不明白,為什麼這麼開朗的人還會抑鬱呢?
心理診治
我們通常認為,抑鬱的表現就是孤僻、不愛說話。可心理學家發現:像張先生這樣話太多也可能是抑鬱症的一個表現。過分愛說話的人由於內心焦慮,往往需要通過不斷說話來釋放,這些人身邊的親友常這樣反映:“跟他聊天光聽他說話,聽得我都煩了。”這也反映了這類人的性格特點,他們的說話可以被稱為“口腔攻擊”,就是通過說話來表達攻擊性,把自己的內心壓力傾倒給別人,一旦別人不接受或暫時失去發泄對象,他們的壓力就會積攢起來,給自己造成傷害。
這樣的抑鬱症,經常會伴有言語攻擊或暴力行為,並且越抑鬱越激烈,對他人有一定的傷害性。另一方麵,他們的抑鬱一般不會特別重,因為他們能夠發泄出來,讓別人代替他們承擔。這樣,他們的內心就有了出口,使抑鬱情緒得以減輕,而不像一般抑鬱症那樣隻知道自己“咽苦水”。
其實,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並不是隻通過向別人傾訴才能緩解抑鬱。可以給自己多找一些更好的方法釋放情緒,比如運動、看球、唱歌等,這樣既能讓自己舒坦,也不至於讓別人覺得煩。此外,要時不時地暗示自己要平心靜氣,但也不要變成另一個極端——完全壓抑自己的情緒,要相信事情都會有解決的辦法,那些壞心情會隨時間漸漸淡去。
因背叛導致抑鬱
症狀表現
有的人因別人的背叛而導致抑鬱。這類人沒有重度抑鬱症的特征,沒有明顯的精神運動性遲緩、幻覺、妄想和生物學因素改變導致的晝夜混亂,以及明顯的體重減輕現象。他們能夠保持正常的工作、學習狀態,維持正常的“社會人”的角色,並且能夠自覺認識到自身的疾病,主動治療,其心理壓力因素單一,沒有抑鬱人格,隻要內心的壓力排解,症狀就會有明顯的好轉。
心理案例
小萍得知丈夫有外遇且對方已懷孕後,雖然她內心非常痛苦,但她仍然非常理性地幫助丈夫解決了問題,並在丈夫的苦苦懇求下原諒了丈夫。事後,小萍想盡快忘卻這件事,但是這並不是說忘記就能忘記的,她內心對此卻一直無法釋懷。特別是到了晚上,一想起這事就很少能有睡著覺的時候;而白天心情不好時,幾乎一天都不想吃飯。有時她想就這樣慢慢地死去,但有時又想:我不能這樣死,父母還需要我,女兒還需要我。
小萍在近一年總是出現低熱,有時伴有頭昏、心慌,整夜睡不好覺,吃了很多抗感染藥和退燒藥仍不見好轉。她以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她的病情屬於功能性低燒,是由高度緊張和壓力過大引起的,她患上了抑鬱症。
心理診治
夫妻一方的背叛會讓另外一方的內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受害一方要想讓這件事完全從腦子裏抹掉,從心裏除掉,就像沒有一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消極的事情,對心靈有過刺激,想要完全忘掉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但通過控製過激行為來逐步醫治受傷的創口,卻有不少方法。
當出現不可遏製的憤怒或情緒化很強烈時,應采取堂堂正正的態度,表明自己受了傷害,自然會有這樣的反應。當然在反應沒出來前盡量控製,或者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比如一個人寫日記、聽音樂,或者傷心流淚,都很正常。有時沒控製住,對對方說了幾句好像沒道理的發脾氣的話,也沒必要自責。如果不能改變現狀,那就轉移注意力,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尋找快樂。眼淚是情緒的宣泄,如果想哭的話,放聲哭一場,心情就會平靜很多。
隻要雙方願意和好如初,都要做很多努力。雙方都應寬容、忍耐,隻要夫妻共同攜手,就能找到“破鏡重圓”的辦法。
對生活有一種麻木感
症狀表現
有的人自我認知感喪失,對自我形象和自己在生活中充當的角色感到困惑,甚至否認自我,認為自己是一種事物或機器,而不是人類。他們缺乏幽默感,感覺生活沒有目標和意義,感情麻木,有不正常的幻覺,認為自己不屬於家庭或其他團體,內心有自我優越感,感覺別人都很笨或很渺小,不會真正關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