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
小方在一家銀行做職員。她常為自己沒有與他人相同的情感體驗和表現而苦惱。比如大家一起看電視,當某一個情節很有趣時,別人會發出會心的笑聲,而小方卻做不到,為此她很嫉妒,也很難受。尤其是某個情節很多人都笑了,而自己卻沒感到可樂,就更難受。不光是因為笑而苦惱,別的感情也一樣。有時小方懷疑自己的感情是麻木的。有一次她和單位的同事一起看一部悲劇電影,小方周圍的人都哭得厲害,而小方卻不能與人共鳴。無奈,她隻好謊稱自己雖然沒流眼淚,但也非常難過。
小方非常希望自己和別人一樣,喜怒哀樂自然而然地表現,她不想在任何方麵不如別人。因此她給自己立下了嚴格的規定:自己的感情體驗和表現要比別人更豐富、深刻、充分、完美。而事實卻總與她的願望相反,令她萬分痛苦。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不能在事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情感,而非得像演戲似地表演這種情感。比如第一次發工資時,她沒有別人那樣快樂,也不像書上、電視上說得那樣興奮。但她“不甘落後”,領工資時硬是裝著很興奮、很激動的樣子。
心理診治
小方心理問題的本質在於不能取悅接納自己。由於這種自卑意識,她總擔心自己與他人不一致而被人看不起,所以經常去比較自己與他人的情感反應,並竭力裝出她認為應該表現出來的樣子,她的關注點全都放在自己與他人是否“同步”上,並為此而焦慮,也就不可能有隨著情景和氣氛的變化而生出自然而然的情感反應。
有麻木感的人要認識到,自己人格的某方麵缺陷可能會抵消自己為減少疏遠而做的各種努力。這是因為,他會認為疏遠是公正的。在疏遠的狀態下,會認為別人是錯誤的。所以這樣做會得到安慰並且會努力嗬護它。但是要知道,疏遠帶來的損失遠大於收獲。付出的代價是情感上的孤立和其他一些精神症狀。因此,一定要下定決心克服疏遠。
不要認為疏遠是自己超常聰敏或智慧的體現。確實非常聰明的人經常與人疏遠。某種意義上,他們極高的自我意識形成了心理陷阱。然而聰明的做法不是去挖陷阱,而是去建造一架心理之梯,走出陷阱。存在主義的創始人薩特在其年輕時也曾被疏遠,但他找到了克服疏遠的方法,即假想生活中存在有價值的事情和值得相信的觀點。要認識到疏遠是一種防禦體係。疏遠是躲避被遺棄和心理損傷的途徑,在別人拋棄你之前你先把他拋棄了,但是你會在防禦係統中走得太深以至於不敢冒險走出感情的“城堡”,結果,失去了與他人感情接觸的機會。嚐試一下冒險的接觸,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可能他們並不那麼壞。
如果與家庭疏遠了,那麼很可能是誇大了家庭成員的缺點,忽視了他們的優點。我們應該更客觀地審視每一個人,試著做出更公平的評價,尋找他們作為普通人的更多東西。如果可能,從祖輩、叔伯阿姨或其他親戚那裏了解一下你的家史。他們會給你講一些有趣的故事,使你對此有一個更真實的了解。
因為社會如此龐大而複雜,有許多非人為因素在起作用,所以不要認為自己是一葉到處漂流的浮萍。相反,我們有自己的意誌力,可以控製某些事情的發展。如果我們正為一家大公司工作,不必一定要呆在那裏接受不公平的待遇,可以找一家小公司或者自己創業。大河中的小魚會感到疏遠,但小河中的大魚不會如此。如有必要,可以嚐試在較小的圈子裏生活。
如果夫妻之間變得很冷淡,並對真實或想象中的事感到憤怒、沮喪,那麼伴侶之間的距離就會增大。堅定自信而又沒有敵意的行動比語言上的爭吵好得多。但是,有些時候爭吵比甘做犧牲品會更好。像“我們倆吵架後又和解了”這樣的情況確會發生。
有的疏遠來源於有天賦和才能而不被賞識和認可,這很可能是要求得太多太快的緣故所致。想克服這種疏遠感受,就要製定一些小目標,改變對方對你的認可度。另外,被人認可也需要一定時間的,因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可以減輕疏遠感。
空巢憂鬱症
症狀表現
空巢抑鬱的人精神易興奮也易疲勞。易興奮主要體現在:聯想與回憶增多,思維內容雜亂無意義,感到苦惱;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無關因素的幹擾;對外界的聲光等刺激反應敏感,情緒易激怒。精神疲勞主要體現在:腦功能衰弱,有時伴有軀體疲勞,常常情緒不良,如煩惱、緊張,甚至苦悶、壓抑,休息後不能緩解;看書就打嗬欠,腦子裏雜亂無章,昏沉沉的,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智力、記憶力下降,近事記憶減退,遠事記憶相對保持較好,思維缺乏創造性,但是對綜合分析能力和判斷影響較小。
心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