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社交(2)(3 / 3)

改變自己是有步驟的,不是說一下就涉及到自己的存在問題的本質,可以說最終改變的是核心信念,也正是由於核心信念是不良的,也才導致了諸多中間信念和行為規則出現,比如人有自卑感,有的人采取了努力爭取和發展自己,用來證明掩藏自己內心對自卑的那種恐懼感,有的人就采取了放棄自己,甘願墮落或封閉自己,有的人小氣等。最終改變的不是人的中間信念或行為規則,最終改變的是人的核心信念或者我們說人格。

要想消除吝嗇心理,不妨做以下嚐試,即從精神上思考、領悟吝嗇的錯誤。人活在世上,需要金錢,但更需要親情與友誼。小氣冷漠,隻會使自己成為孤獨的人,關心與幫助曆來是相通的,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今天幫人一把,日後自己有難處,也一定會得到他人的關心。

看到人就麵紅耳赤

症狀表現

有的人在人多的時候,總認為自己麵紅耳赤,心裏忐忑不安,緊張焦慮,為此不願見人,逃避社交,心理矛盾重重,痛苦溢於言表。此類人多內向,敏感,自我意識強烈,心胸狹窄,羞怯等人格缺陷,有自卑、嫉妒、壓抑,封閉、缺乏熱情和自信等消極心態。

心理案例

陳某,女,23歲,未婚。與人交往怕臉紅三年,羞於見人一年。她的家境不算富裕,父親脾氣暴躁,動輒打罵。母親懦弱厚道,逆來順受。全家人對父親都有點懼怕。她在19歲進入大專學校後,在同學們麵前,頗有點壓抑感。故時而氣餒、悲觀,時日憤憤不平,甚有嫉妒之意。便開始注意同學們的眼神有無蔑視怠慢。某日上課、突然發現新來的男老師老是注意自己,頗感難為情,不禁浮想聯翩,心慌臉紅。爾後凡是與那位老師迎麵相逢,都感到麵紅耳赤,心慌氣促。畢業後,她參加工作,總是把辦公桌麵壁而放,背對同事,極少與其談話。有一次參加宴會,她實在無詞推脫,自答應後心裏就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幾天都沒有睡好。等到赴宴那天,她硬著頭皮來到眾人麵前,看到那麼多人,她頓時感到麵紅耳赤、四肢發顫,心慌氣促、頭暈目眩、大汗淋漓,之後被當作病人送進了醫院,此後她更覺得羞見一切人,為此,她陷入矛盾之中。

心理診治

陳小姐患的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社交恐懼症中的赤麵恐懼。這和她的家庭因素有關,家庭關係不協調,親子關係不融洽。母親性格的怯懦,無疑有遺傳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父親性格的暴躁,對父親的懼怕,更是雪上加霜。由高度緊張發展到恐懼,由恐懼出現情緒性休克,導致不敢見人,逃避社交。自覺臉紅的超價效應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所以症狀愈來愈重。

如果意識到有以上症狀,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樹立信心,敢於麵對現實,發揮自己強烈的社會交往欲求,帶著恐懼和不安,邁向社會,發現前麵的風光無限好。不過,人格矯正並非一朝一夕,一帆風順,要有不成功,決不罷休的決心。

(1)改變暗示方式和內容。暗示自己青春美貌,心平氣和,瀟灑自如,信心百倍等積極暗示的內容,多唱催人奮進,令人心情愉悅的歌曲,多寫鼓舞鬥誌的詩篇,多記美好的體會和自己的進步。

(2)停止自責、克服自卑。一時效果不明顯或有反複時,決不灰心喪氣,理智的進行分析,看到自己的進步,用“移位補差”的方式,取長補短。培養興趣、愛好、多交外向性格的朋友。

(3)學會放鬆。放鬆可以應對緊張,調節植物神經功能,使人鎮靜。

(4)注意轉移也是消除緊張的好方法,如想象高興的事或深呼吸,默念“鬆”字等方式。

(5)參加事前安排的與人交談、聚會等可事先設計程序,準備一些談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