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可以看患兒的家族史。躁鬱症兒童的父母往往會有一個患有躁鬱症或者有酗酒的行為;其次,躁鬱症兒童往往都有睡眠不好的問題--有些躁鬱症兒童早上就是難以醒來,雖然分心兒童有時也會這樣,但是躁鬱症的兒童表現的更加嚴重,他們需要被拖下床才能起來。
一旦確診為躁鬱症,最有效的藥物應該就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和情緒穩定劑,與之療效相反的興奮劑隻會讓病情更加惡化。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製劑(如百憂解、樂複德、帕若西汀等)是沒有用的,它們也隻會讓情況更加糟糕。
至於非典型抗精神病用藥,可以先試試阿立呱唑(Abilify),因為它不會造成體重增加。維思通(Risperdal)控製攻擊性的效果非常好,但是會引起嚴重的體重增加。再普樂(Zyprexa)效果也很好,但是可能會導致第二型糖尿病或動作異常現象。
至於情緒穩定劑,你可以先試試除癲達(Trileptal)或樂命達(Lamictal),而不要先用鋰鹽(Lithium)、丙戊酸納(Depakote)或癲通(Tegretol),因為前者副作用較少。你一定要先跟醫生充分溝通,了解服用這些藥物的風險之後再作決定。鋰鹽仍然是曆史最悠久、研究最詳細及最常用的藥物,但是它的副作用也可能很大。所有治療躁鬱症的藥物都有副作用。
有的人服用一種叫做新營養補充劑(Empowerplus)的營養補充品,裏麵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有些人用了讚不絕口,但是沒有任何研究證實這種補充劑的功效。它隻是保健品而已。
如果診斷為躁鬱症,其他的症狀也要一並治療。抗抑鬱的藥,比如每天5毫克的西酞普蘭(Celexa),或是其他低劑量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製劑都可以。如果同時患有分心和躁鬱症,那麼一旦躁鬱症緩解了一些,就可以增加興奮劑的服用來治療分心。雖然我們對兒童躁鬱症不能全然知曉,但我認為在做出注意力缺失症的診斷之前,尤其是在開始服用興奮劑治療之前,最好考慮一下孩子是否有躁鬱症的可能,以防萬一。
同時,我們也需要仔細評估一下孩子的生活環境,畢竟許多患病的孩子和成年人最開始都是從環境不支持他們開始,長期下來,發展成問題兒童或問題成年人的。他們可能隻是被錯誤地貼上了心理疾病的標簽。如果你有值得你信賴的醫生,那麼去跟他好好談談吧,仔細地整理出病情檔案。這其實不難,不妨多花些時間。
上癮是分心者心理傾向
除了酗酒、吸毒或者其他不良嗜好外,如果生活中沒有其他事情可以給你樂趣,你該怎麼辦?這是很多成年分心者所不得不麵對的棘手問題。之前我曾經說過,分心者大多具有上癮傾向,大概是因為先天的生理原因,他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在生活中獲得較多的樂趣。
分心者經常會濫用藥物,以及染上其他的成癮症。大約四成的分心者會大量喝酒、酗酒,大約兩成的分心者有吸食大麻、濫用可卡因的經曆或意向。大約半數的分心者吸煙並很難戒除煙癮。大概百分之十五的分心者可能具有反社會人格,因此常常觸犯法律。這些分心者從小就有類似的行為,隻是沒有成年後那樣嚴重。對待上癮傾向,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完全不碰酒精、毒品以及一切會上癮的東西,如賭博等。你必須找到一個更加安全的方式來替代它們。
如果做其他的事情都不能給你帶來樂趣怎麼辦?這裏沒有標準答案。如果身體一個勁兒地想要,你要如何戒除?為何有人會因為貪圖一時之快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呢?
我最喜歡18世紀的文學家塞繆爾·約翰遜(SamuelJohnson)的回答。有人問他,"為什麼酒館裏的人要喝那麼多的酒,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呢?"約翰遜的回答是:"他們喝酒正是為了忘記自己作為人的痛苦。"
我們知道,有的人生來就不太會用安全、健康的方式來製造樂趣。令人覺得諷刺的是。越是這樣的人往往越具有偉大的才能,而其中很多人都是分心者。他們必須想方設法找到控製自己上癮的辦法,才可以讓才能表現出來。如何控製上癮呢?這個問題雖然看起來關乎道德問題,但又不完全是道德所能解決地了的。這同時也取決於生理條件。
酒精和藥物可以讓人犧牲一切,而帶來的樂趣和寧靜卻隻是暫時的,並不會長久。若不是生理上的限製和遺傳基因的控製,戒除上癮似乎是唯一的合理選擇。即便知道自己將會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但成千上萬的人還是選擇了暫時的樂趣。想要"忘記自己作為人的痛苦"的渴望過於強烈,即使隻是忘記痛苦幾個小時,也甘願放棄一切。選擇吸毒、酗酒、賭博來獲得暫時快樂的人,與其說他們太軟弱,不如說他們是過於絕望。他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得到樂趣,他們短暫的樂趣之後就要麵對整日無盡的痛苦。他們必須找到一些比上癮更好的方式來結束痛苦。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通過友情,在關係親密的朋友和團隊裏找到能了解自己、欣賞自己的人,這大概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了吧。你的同伴正是你最具療效的藥方。後文要介紹的12步計劃(twelve-stepprogram)可以幫你找到同伴,但它們不是唯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