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練習可以幫助提高體育比賽成績
打高爾夫球是一種廣受白領階層歡迎的消遣和體育活動,高爾夫球訓練與心理控製之間的關係也由來已久。我在前麵已經把偉大的高爾夫球員傑克·尼克勞斯的"精神練習"法作為例子講過一遍了。據美國《時代》雜誌報道,本·霍根在打高爾夫巡回賽時,要在頭腦中排練每次擊球的場景,然後再去實踐。他在想象中把擊球動作和效果設計得完美無缺(感覺著杆頭按照應有的方式觸擊球體,感覺著自己完美地作出隨球動作),然後便走到球的前麵,依靠他稱為"肌肉記憶"的能力,像想象中的那樣完成完美的擊球動作。
本·霍根是當代高爾夫球心理學研究的開山鼻祖,這門科學如果已經發展成為一項產業,其主要基礎就是"直觀顯示"和對放鬆技巧的掌握。
亞曆克斯·莫裏森是我在寫本書第一版的那個年代裏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爾夫球指導老師。事實上,他真的製訂了一套係統化化的精神練習方法。通過這套練習方法,你可以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用大腦去練習他的"莫裏森七大要點",通過這種方式就提高高爾夫比賽成績。莫裏森認為,高爾夫球運動在精神層麵上的因素占該項運動的90%,物質層麵占8%,機械層麵隻占2%。在他的《不練習就能打好高爾夫》一書中,莫裏森講述了他是怎樣教授盧·裏爾在不進行任何練習的情況下首次突破90分大關!
莫裏森讓裏爾坐在他客廳一把舒適的椅子上,讓他保持放鬆,而他則為裏爾演示正確的揮杆動作,還對"莫裏森要點"進行簡要的講解和示範。按照莫裏森的指示和要求,裏爾什麼實際練習也不進行,而且,他每天要花5分鍾時間,保持全身肌肉鬆弛地坐在椅子上,想象著自己怎樣正確地去領會"要點"中的動作要領。莫裏森接著寫到:幾天以後,在身體方麵沒有做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裏爾加入了莫裏森定期舉行的四人對抗賽,以標準杆數9杆、9洞的成績讓所有在場球手都大吃一驚。莫裏森係訓練體係的核心是:"在能夠成功實踐之前,你必須首先有一幅關於正確做法的清晰"心像"。"通過這種方法,莫裏森使許多社會名流在擊球杆數上的減少量多達10~12杆。
你隻要看清靶子,其他的細節就交給成功機製去處理
著名的職業高爾夫球員喬尼布拉曾寫過一篇這樣的文章。他在文中說道,如果你能就希望把球打到什麼位置、希望球落地後怎樣滾動等內容形成一幅清晰的"心像",要比實地練習打高爾夫更加重要。喬治布拉說,多數的職業高爾夫球員在揮杆動作上都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缺陷,這些缺陷可能是致命的。然而,他們卻能不受缺陷影響,想方設法打出漂亮的高爾夫。喬治布拉的理論是:如果你能描繪出最終結果,看著球前往你希望它到達的位置,並且滿懷信心地知道它一定會前去你希望它去的地方,那麼潛意識就會把工作結果來,正確指揮你的肌肉。如果你握杆的姿勢有錯誤,姿態不是最佳狀態,那麼你的潛意識仍然會改進它們,辦法就是指導你的肌肉去做糾錯(指姿勢上的錯誤)所需的一切事情。
高爾夫的"腦中訓練"是演練這些心理控製技巧的優秀實驗平台,因為與許多其他體育運動不同,打高爾夫的最終境界其實純粹就是你在於自己做鬥爭。
《網球的內心競賽》一書作者蒂姆·戈爾維曾接受過某一實驗的挑戰,雖然比莫裏森對裏爾隻用精神練習法演習高爾夫球的指導晚了好多年,但這依然是一項有意義的實驗。這項實驗的目的是觀察戈爾維如果隻將打網球、指導網球形成的"內心構圖技巧"用於學習高爾夫球,到底可以學到什麼程度。他為自己設定了到達80分的目標。在實驗期間,他每周隻打一次高爾夫球,並且不接受任何技術指導。另外,他隻是憑借在想象中進行練習,持續時間也不長,還不到一年。當時,他每年隻打幾次高爾夫,成績在95~105分之間。作者記錄這次試驗的日記已經收入了他寫的《高爾夫的內心競賽》一書中。他的書很值得一讀,無論你是否對高爾夫球感興趣。因為這本書一五一十地證明了自身的思維完勝於工具、機械或技術情報。其實,這是心理控製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