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受陌生人或陌生環境影響、完全無視一切未知或無法預料事件的心態,其實有一種說法,叫做"鎮定"。鎮定是指有意繞開一切因為無法控製的新環境引起的恐懼感。
充分利用自我意象
已故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和演講家艾爾伯特·愛德華·韋加姆說他在小時候因為容易害羞和膽怯,非常痛苦。以至於無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哪怕是最簡單的。他想盡辦法避免與別人打交道,因為他在對話的過程中甚至不敢與人對視。他一直在於自己的自我意象作鬥爭,試過很多辦法,都沒有效果。他開始陷入了痛苦的自我批判。他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自己對自己的想法,但是後來他想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能改變自己對別人的想法?於是,他開始練習著讓自己放鬆,不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他意識到此前的害羞和膽怯都是因為自己對別人的看法太過在意、太過敏感,因此他陷入不能清楚地思考,於是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與人交談。他注意到,自己對著鏡子的時候可以非常流暢地自言自語,表達情緒。自己獨處的時候也非常的清醒和鎮定。
於是他不再為改變自己膽怯、害羞的性格而努力,不再跟自己對抗,停止了自我批判。而是集中注意力形成像獨處時一樣的自我意識,不再考慮別人的看法和評價。這樣做並沒有使他變得冷漠、自大或者不近人情,相反他回歸了真實的自我,將原本的自我展現在公眾麵前時,他與別人相處得很好,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同和讚美。想要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就要做到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因為在抑製個性發展的左右因素中,過分在乎別人的看法是最大的原因。想一下,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會對一個你看來舉止怪異的人印象特別深刻嗎?大多數情況下我想大家都是最多付之一笑,轉眼就忘了。既然這樣,我們就應該明白,其實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深、那麼多。
這不禁使我想起來很久以前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那天晚上我去朋友家參加一個聚會,回家的時候,我為聚會上一個人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悶悶不樂,不停的思考到底是什麼意思。坐在一旁的我的妻子看出我的不愉快,她問我,"親愛的,你看上去不太高興,怎麼了?"我馬上對她連珠炮似的開始傾訴,他當時看著我,眼神似乎不太友善,但是他那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終於我的語速減慢了,我的妻子才趁機插話進來,她說,親愛的,當時他已經喝得爛醉了,他根本沒有這麼想,可能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是不是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曆,聽起來似乎很可笑。但是確實我們都曾經被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表情而困擾,然後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去揣測。事實上,當你在苦思冥想、垂頭喪氣的時候,說話的人已經忘了這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就像我們不會對一個路人有過多注意一樣,我們對於別人來說也是路人而已。
一位著名運動員的回歸
不知道大家時候還記得著名的網球運動員珍妮弗·卡普裏亞蒂。她曾經在14歲時就已經成為世界網壇的聚焦人物,她成長於廣大媒體的聚光燈下,同時也承受著成人比賽的殘酷競爭壓力。在她職業生涯的第一階段,她曾經3次闖入大滿貫半決賽,還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榮獲網球項目的奧運金牌。但是,從那個巔峰之後,她的職業生涯隨著她的信心一起急劇滑坡。接下來的兩年裏她都沒有參加巡回賽,甚至被外界猜測她完全放棄了網球事業。1994年,她又爆出因吸毒被捕和從商店偷東西的醜聞。
她的挫折和幻滅可以追溯到她贏得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金牌和無數其他榮譽的前一年。當年,她在大滿貫半決賽中輸給了莫妮卡·西勒斯。但在首次參加的雙打比賽中,她還是把握住了機會,贏得了比賽。"除了1992年的奧運會之外,之後我從來沒有打得那麼好",她說。
經過兩年的銷聲匿跡和潛心蟄伏之後,卡普裏亞蒂重返網壇,並參加了各項最高水平的賽事。這一次,她保持著了平和的心態,把原本巨大的壓力看的很淡。一位記者在《今日美國》上報道了她的回歸:"卡普裏亞蒂的複蘇似乎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她已經不在乎別人對她怎麼想;第二,她學會了不再相信自己身上還有任何的汙點。"
在2001年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決賽上,塔擊敗了勁敵馬蒂尼·辛吉斯,奪得了自己運動生涯中第一個大滿貫錦標賽冠軍。
你應該清楚地明白,與你對自己的看法相比,別人對你的看法(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被想象力放大了的)跟本不重要!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會像這位年輕的網球明星一樣,從自己肩膀上卸下千斤的精神重擔!
什麼成就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