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解密圍城迷宮:婚姻心理(3 / 3)

伴著抽泣聲,一位已經步入老年的女士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訴說她痛心的故事。我努力安慰著她,好久好久她才平靜下來繼續著沉重的故事——

我先生是一個退休幹部,原來做稅務工作40多年。退休前,通過關係在一個局當過一陣局長,是個酒鬼,別人教他“醉貓兒”。從93年他就借職務之便就經常和一些廠長、經理搞在一起,經常去酒吧,去卡拉OK,去鄉鎮酒樓,喝酒,嫖娼。退休後,沒有回家,而是在外麵活動,喝酒,嫖娼。94年發現染上了性病。他一點也沒有收斂,還是在外麵胡來。他和一個女人搞在了一起,他們兩三個人借職務之便勾結在一起,把別人搞破產,弄成了自己的一個什麼公司,據我所知,他們那是不正當的經濟活動,是違法的……

“您肯定不是為了他們的經濟活動來谘詢的……”我有意地調整著會話的進程和方向。

“我都讓他氣糊塗了。最讓我可氣的是他又和那個女人搞上了。那個女人30多歲,離婚了,他們就經常睡在一起。他的不正當收入很多很多,可他把錢都給了那個女人。這都是他喝醉了自己說出來的。有時候,那個女人把他的臉和手都抓破了……我也曾跟蹤過,隻是沒有直接發現。他還說,你發現了也不怕,看你能怎麼樣……別看他60多歲了,他說他們是口交呢。唉呀,真是太可恨了!他都60多歲了,怎麼這樣啊!我真想把他們的違法活動都調查出來,好好整整他們……”

這位女士的遭遇太讓人同情了,人到老年卻遇上了個這樣不知道照看好自己心靈的老伴,怎麼不氣糊塗了?於是,她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來照看好自己的心靈了。現在最需要的幫她理清自己的心態和思路。

“現在最讓您痛苦的是什麼?”我引導說,“是他的經濟活動,是他不給家裏錢,還是他在外麵搞女人?”

“當然是他和那個女人的關係。”女士想了一想說。

“如果他和那個女人的關係情況真實,您看可以改變您先生的生活態度嗎?”

“根本管不了他。”

“那麼,您以為怎樣才好?”

“我想過,如果他能給我一筆錢,我就同意離婚。”

“錢能夠補償您的精神的失落嗎?以您這樣的年齡絕不是單靠錢能夠換來晚年幸福的。再說,就他目前的心態也不可能這樣做。其實,您最需要的是一種好心情。您怎樣才能找到一種好心情呢?”

“看來,離婚不是很好的辦法,而且他也不同意。”女士說。

“既然如此,您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多一些幸福?經濟的補償不管用,離婚又難辦,沒有別的辦法了,隻有您自己學會照看好自己的心靈了。”我話鋒一轉,“您把自己的心事和孩子們說過嗎?”

“幾個孩子都大了,多少地知道這件事。他們都很同情我,也還孝順。”

“人,有時候心理活動陷入很深的情緒化時,思維是很僵化的,在僵化的思維狀態下,常常找不到解救自己的辦法。您現在的心態正是這樣,完全被男人的行為所左右,被他牽著鼻子走,而不能進行自己的獨立的思考。好像您的生活完全是為了他一樣。這就是您說的被男人氣糊塗了。於是,連最起碼的怎樣保護自己的心靈都忘記了。您這是……”

“我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對。麵對婚姻,竭盡所能努力改善,當然是最好的事了。當無能為力時,隻有退守。您先生不知道照看好您的心靈也不知道照看自己的心靈,您就得學會照看好自己的心靈了。其實,您跳開一步來看自己的問題,也許您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有一份安寧和幸福。那就是您來一個徹底的轉換思維角度,轉移一下感情的寄托。為了自己好好活一回,不再讓自己的心靈被男人牽著鼻子走。您有自己的一份退休金,有較好的物質生活保證。您有自己的幾個兒女,他們是比較同情和孝順您的。您可以把自己的感情放在兒女身上一半。另一半呢,您就該放在自己身上了。您可以規劃一下自己的晚年生活模式,豐富自己的興趣愛好,多結交一些同齡的老年夥伴,一起談天說地,一起打牌娛樂,一起……”

“真是的,幹嘛總是跟他較勁,我全當沒有他,您說的對,我是該為自己好好活一回了。唉,以前真是讓他把我氣糊塗了。”

“這樣一來,不僅您自己照看好了自己的心靈,而且,說不定哪一天您的先生還會回心轉意呢。因為,他已經60多歲的人了,那個30多歲的女人不大可能伴他走到生命最後的日子。到頭來,真正把自己混丟了的也許是您的先生自己。他把自己的靈魂混丟了,到時候,隻能回家來尋找。那時候,也許您的任何一點寬容都會給你們的晚年添一份安寧和幸福。即使他一意孤行,您也照看好了自己的心靈。”

“真謝謝馬老師,今後我要為自己好好活一回了。”女士的心空開始陰轉晴。

不能幫助求詢者改變生活現實,隻能幫求詢者改變自己的心境了。這也許是心理谘詢師工作遺憾中的欣慰吧。

婚姻本是白開水,你別把它當蜜糖

“馬老師,我想離婚,我……”

求詢者的問題經常這樣讓人的神經陡然繃緊。周六晚上,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到了要結束的時間了,一位年輕女士又這樣開始我們的通話。她的婚姻遇上了什麼麻煩就要離婚?我忐忑不安地聽她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我叫宜欣,今年24歲,已經結婚三年了。丈夫比我大三歲,我們是同學,他比我高一年級。我們是自由戀愛的。可是丈夫婚後不如以前了。我是個熱情、好幻想的人。丈夫卻總是說我不現實。有時候,我不高興,其實,就想讓他哄我幾句也就沒事了。我們在業餘開辦了養牛場,從養牛場回到家裏他卻隻知道看電視,睡覺,一點也不會疼人,哄人了。結婚剛三個月我們就開始吵架了。後來經常吵架。現在,我腦子總是想到他的不好,他也總是說我不好。我們一說話就吵架。更嚴重的是,他還動手。那天,他在外麵喝酒喝多了。回來我一管他,他急了竟然動手打我,而且是當著婆婆的麵打我。我傷心極了。就是這樣,我也忍著沒回娘家,一個人摟著孩子哭。我剛二十幾歲的人,這樣什麼時候是個頭?我的婚姻怎麼這麼不幸?我不止一次地想過離婚,又想,為了孩子,湊乎……過吧……”

宜欣真是很傷心,抽泣聲中她說不下去了。雖然我心懷同情,但是,剛才的那種惴惴不安消散了。因為,宜欣的“不幸”不過是婚姻之歌中應有的一個樂章,全然沒有到了該給婚姻畫上句號的時候。她過早地品嚐了婚姻並不都是甜蜜的滋味,缺乏應對婚姻足夠的心理成熟度。於是,她對婚姻的這一樂章過於強烈地形成了消極的體驗。於是,就感到似乎自己遇到了最不幸的婚姻。

什麼叫幸福的婚姻?什麼叫不幸的婚姻?婚姻幸福與否,不是從外表看是否吵架,而要看雙方通過結婚各自的欲望在怎樣程度上得到滿足。不能說夫妻不吵架就是幸福。因為,不吵架的夫妻中有的是互相忍耐甚至冷漠的形同路人。有的夫妻雖然吵架,卻能夠互相滿足欲望。能夠互相滿足欲望,就是幸福的婚姻,但在滿足的程度問題上,由於種種限製(比如宜欣的丈夫,上班之餘又辦養牛場,在滿足妻子的欲望方麵就受到了時間和精力上的限製),而沒有互相能夠100%滿足欲望的夫妻。就是說,幸福的婚姻也伴隨著不滿足。有的夫妻,75%的欲望得到滿足便滿意了,也有的夫妻,不滿足其餘25%的欲望便受不了,便歎為“不幸的婚姻”。因此,不幸的婚姻有了兩種類型:一是主觀誇大了多數人婚後可以忍受的欲求不滿而感到不幸,這是主觀誇大型的;一是遇到一般人無法忍受的欲求不滿而確屬不幸,這是客觀現實型的。所謂“不幸的婚姻”前者居多,宜欣的“不幸”就是如此。

那麼,人為什麼經常主觀誇大自己的婚姻的不幸呢?

一是不懂得結婚必然會帶來一係列欲求不滿就貿然結婚。以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來期望婚姻,腦海中浮現出的是美貌男女麵對麵用葡萄酒碰杯的畫麵。以為每天都有那種事,不知道這是幻想,是主觀願望,對婚姻懷有過高期望值。二是認為凡欲求不滿都不可忍受。婚姻生活中欲求不滿是難免的,應該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忍耐便要陷入極度悲觀之中,並出現惡性循環。宜欣就是因為這兩個原因而感到不幸。她年紀不大就結婚了,對婚後的欲求不滿,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耐受能力,隻想著婚姻是“甜蜜的事業”。於是,誇大了欲求不滿的感覺,以為無可忍受了,於是,仿佛自己遇到了最不幸的婚姻。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後麵的會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宜欣對上麵的意思有了領悟,漸漸地平靜下來:“對不起,馬老師,心裏的委屈沒人可說,一開了頭就控製不住了,剛才讓您見笑了。”

我笑了:“這是對心理谘詢師的信任。人在完全情緒化的心境中,自己的心思被一層情緒的東西給蓋住了。委屈訴說出來了,就看清了自己的心思。你仔細想想看,究竟你們的婚姻是怎樣的?你想過離婚而沒有離婚,僅僅是為了孩子嗎?你和丈夫真的情斷義絕了?”

宜欣靜默不語,一定是在思考我的問題。

“你們是自由戀愛的,剛才怎麼隻是聽到你丈夫的‘罪狀’,他如果沒有一點好,你們怎麼可能走到一起來?”

“他是一個好人。他裏外也是夠忙的。”女士繼續說,“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他挺好的,也會哄人。就是結婚後,他沒有了婚前的熱情。還有,他和外人相處都是挺好的,很有人緣兒,不論是朋友,還是親戚,都誇他。就是回到家裏,對我什麼也不講了,隨便地吵鬧發脾氣。這不,剛才電話裏又跟我吵……”

“這都是因為你們走進婚姻成了夫妻呀!”我聽她又要悲從中來,就接過話來,“這有兩個意思,都涉及到人際關係的不同。”

一是婚後的關係不同於婚前的關係。結婚前,對戀人的要求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以贏得戀人對自己的好感,結婚後,不需對戀人緊迫不舍了。這時,消除了緊張,再不用為了緊緊抓住對方而操心了。這就是“釣上來的魚不用再給餌”。這種狀態並非完全不好。人不能總是在追求的緊張焦慮中生活,還需要安閑放鬆。安閑與追求中的強烈渴望和燃燒著的浪漫狀態截然相反,在婚後的安閑之中,愛本身增強了,但是,對愛的有意識的強烈追求的感情減弱了。這樣,走進婚姻,戀愛時的感覺常常被破壞。不知不覺中,彼此就會喪失一些稱讚和承認對方的強化能力。同時,還會形成利用否定感情的表露來懲罰對方的能力。研究發現,當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從壞轉好時,我們感到獲得了高額報酬,這種感覺比最初就給予自己高度評價更有魅力。與開始就對我們評價極低的人相比,我們更討厭對我們的評價由積極轉為消極的人,這種轉變會使我們很傷心。別人對自己評價很低,我們會感到不快和不安,但如果以後受到高度的評價,就會消除以前因較低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快。同理,如果開始時受到非常滿意的評價,一旦該人對自己的評價變得不很積極時,就會喪失以前的因高度評價而獲得的愉快心情。宜欣的體驗正是這樣。

二是夫妻關係不同於親友關係。這是兩個不同的人際圈。不同的人際圈有不同的交往規則。結婚以後,夫妻就是“自家人”了,而所有的旁人都被劃在這個人際圈之外,成了“外人”。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常常令人不快,使人憤怒。許多怒氣難以排解,它緊緊纏繞著我們。而我們卻不能對上司顯露敵意,對素不相識的人施威又屬無禮,對親友發泄,也許將會被他們拒之門外。正是因為我們對外人不能公開表露這種情緒,所以隻有回到家裏來表露。這樣,盡管配偶是無辜者,但卻常常是接受這種情感表露的最佳人選。換句話說,正因為是夫妻,才最少心靈包裝,最多心靈坦露,才最少心靈束縛,最多心靈自由。所以,對別人的微笑不一定也能帶給妻子或丈夫。婚前就不行啊,那時彼此還不是“自家人”。

“那,我是錯怪他了?”宜欣開始諒解丈夫,轉而又問,“可是,為什麼我感覺別人的婚姻都比我幸福?”

別人的婚姻成了宜欣對自己婚姻評價的一個參照了。這原本沒有什麼錯,因為人常常是通過比較來認識事物的。但是,她對別人的婚姻的認知很片麵。我問她:“你自己婚姻不幸的感覺講給誰聽過?”

“您是唯一的一個,連我的同事都一點不知道,娘家人也不知道……”她說。

“人同此心,別人也會和你一樣呀!”我說,“人們往往覺得自己的婚姻最不幸,這是由於不了解別人的婚姻的真相。婚姻好比一台戲。和在劇院看戲一樣,通常我們彼此看到的隻是別人婚姻的前台,卻看不清自己婚姻的前台;看到了自己婚姻的後台,卻看不到別人婚姻的後台。於是,人們容易盲目地用自己婚姻的後台和別人婚姻的前台相比。於是,人們容易感歎自己婚姻的不幸。其實,別人也許正在羨慕你婚姻的幸福呢!”

“還真是這樣。”宜欣的有點大徹大悟了,“同事們說,你們多好,倆人都上班,家裏還開著養牛場,也沒聽過吵架,還總是電話聯係……我怎麼就沒想到這點?您說的太對了,不能總拿自己的後台比別人的前台,總以為自己婚姻最不幸。”

“婚姻原本是杯白開水,你別把它當蜜糖。你丈夫那麼年輕,就又上班又辦牛場,過日子那麼認真,怎麼會不愛家庭,不愛孩子,不愛你?你要離婚,不怕立刻就會有人投進他的懷抱嗎!”

電話裏傳來宜欣的笑聲。

不久,電話裏又傳來宜欣的笑聲,她告訴我,她又品味到了自己婚姻的幸福。

少婦淚水漣漣:我們是不是真得離婚了

電話裏,一位女士迫切地要求來訪,說他們明天就要離婚了。問題急迫,我隻好把其他求詢者來訪的日程後移。這是一位年輕而纖弱的少婦,從神態看還像一個女孩。像女孩一樣的少婦這樣講述著她的故事。

我今年30歲,結婚6年多了,有一個5歲多的兒子。我和丈夫婚前在一個單位,我們是自由戀愛的。丈夫在家裏是長子,很孝順。可為戀愛的問題他們母子發生了矛盾。當時婆婆堅決反對,說是他們家是幹部家庭,我們家是工人家庭。為了阻止我們結合,婆婆想出了很多辦法,甚至讓弟弟把刀架在了哥哥的脖子上來要挾。丈夫很愛我,不論怎樣都表示堅決要娶我。就是這樣,雖然婚前經曆了許多的波折和別扭,我總算走進丈夫的家門,做了他們家的媳婦。

婚後,婆婆最初也誇讚我,說我勤快,手巧,會做飯,心眼兒不壞。可她似乎總是覺得反對過我們的婚事,我會耿耿於懷,加上她在單位裏是個女強人,在家裏更是頤指氣使,全家人都怕她,所以我們婆媳關係總是不融洽,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生衝突。她特別偏愛他的兒子。我這麼瘦弱,婆婆從來不在意,可哪天看到兒子有點瘦了,就心疼地不知如何是好。對這些我總是忍氣吞聲。我是個心眼兒挺好的人,又是個心眼兒挺小的人。所以,我心裏很壓抑,總是想這些事,就和丈夫訴說。沒想到丈夫婚後和婚前大變樣,婚前百分之百站在我這邊,婚後卻總是站在婆婆那一邊。他說,就是她再不對,也是我媽,是長輩。每次婆媳鬧完別扭,丈夫總是讓我主動和好。後來,我得了“甲亢”,暫時不再上班,脾氣就越來越不好,特別愛著急,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再忍氣吞聲,和婆婆吵,和丈夫吵。

上周的一天,我準備外出,打電話讓婆婆來接孩子,沒想到因為兩句話我們又吵了起來。婆婆不依不饒。結果我們好幾天沒有說話,沒有來往。到今天早上,丈夫讓我和他一起去婆婆家裏。在路上我想,進門說什麼呢?婆婆如果對我還是不好呢?結果我獨自返回了。中午我們說起這件事,丈夫又說我不對,我們就吵起來了。

吵架在我們成了家常飯,可以說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了。最讓我難以忍受的是,他晚上10點以前沒有回過家,總是說談業務。我和他們單位的頭頭問過,說晚上基本沒事。我也知道他就是不願回家。就說昨天晚上,我去找他,在一家冷飲部發現他就在那裏閑坐。就是在家裏,他也沒有了往日的熱情。他說男人要有事業,開口閉口總是他的業務,連說夢話也是他的業務。我不稀罕他有多大的事業,我隻希望他心中有家,能夠多陪陪我。我特別羨慕別人一家三口晚上走在大街上的那種情調。可是他就是沒有這種情調。他怎麼和婚前大不一樣了?就這樣,我們經常吵架,一吵起來,我就說,不行咱就離婚。媽媽勸我不能那樣。沒想到今天中午吵架的時候,他卻先說出了“不行就離婚”。我又氣又急,連哭帶鬧。我說幹脆死了算了,就瘋狂地打開了煤氣。丈夫趕緊關上了煤氣,他說,你不想活,我還想活。您說我們是不是真得離婚了?

她淚流滿麵了。

待她稍事平靜後,我說:“馬老師理解你,但你們夫妻的感情徹底破裂了嗎?”

她思索好久說:“沒有……”

“那就是說,離婚這個問題不用討論了,是嗎?”

她想了想,點點頭。

“也就是說,更不用尋死覓活了,是嗎?”

她想想,再次點頭,同時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麼,你為什麼把離婚掛在嘴上,為什麼夫妻出現點矛盾就尋死覓活?”

她靜靜地看著我。

“這反映了你人格的特點,你很有點任性,有點幼稚,有點小孩子脾氣。是嗎?”

她又一次點頭:“我在娘家是長女,因為我心眼兒小,缺乏獨立性,全家人都讓著我。我是有點小孩子脾氣,有點任性。”

“你們家庭生活的矛盾確實會有你婆母和丈夫方麵的原因,但你應該看到你個人方麵的原因。你的小孩子脾氣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再有與你的認知偏差有關。”隨後我條分縷析。

一是你的自我中心意識過強。自我中心是指一個人隻從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圍世界,處理所遇到的問題。它妨礙著人們相互真正的理解。如果你能站在婆母的角度,就會理解媽媽對兒子的感情是怎麼一回事,你不是也有了自己的兒子嗎?如果你能站在丈夫的角度,就會理解事業對一個男人該是多麼重要。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沒有了事業,你還會看中他嗎?你就會理解一個男人對媽媽的愛是多麼可貴的品質。如果他連媽媽都不愛,你能相信他對你的愛嗎?至於你查出得了甲亢之後的亂發脾氣,也是一種自我中心意識:我有病,你們都該讓著我。

二是你對婚姻的期望過高。你以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來期望婚姻,腦海中浮現出總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因而認為凡有欲求不滿都不可忍受。於是,仿佛自己遇到了最不幸的婚姻。至於說你丈夫的變化也是人之常情。結婚前,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以贏得戀人對自己的好感,結婚後,不需對戀人緊迫不舍了。這時消除了緊張,再不用為了緊緊抓住對方而操心了。這種狀態並非完全不好。人不能總是在追求的緊張焦慮中生活,還需要安閑放鬆。與追求中的強烈的渴望和燃燒的浪漫截然相反,在婚後的安閑之中,愛本身增強了,但是,對愛的有意識的強烈追求的感情減弱了。這樣,走進婚姻,戀愛時的感覺常常被衝淡。

三是你的比較策略出了問題。婚姻好比一台戲。和在劇院看戲一樣,通常我們彼此看到的隻是別人婚姻的前台,卻看不清自己婚姻的前台;看到了自己婚姻的後台,卻看不到別人婚姻的後台。於是,人們容易盲目地用自己婚姻的後台和別人婚姻的前台相比。於是,人們容易感歎自己婚姻的不幸。其實,別人也許正在羨慕你婚姻的幸福呢!

說到底,你們的婚姻沒有太大的麻煩,隻是正處在一個特殊階段,有人叫做“七年之癢”,意思是說婚姻走過六七個年頭的時候正是困難的日子,夫妻關係處於低穀,輕者變得淡漠,重者導致破裂,大多是矛盾衝突增多。這是一個很有普遍性的規律。你們家庭的矛盾也是這樣,隻是由於夫妻關係處於低穀,婆媳矛盾也顯得突出了。所以關鍵還是正確對待和調整你們的夫妻關係。

她對上麵的意思表示領悟:“那麼我該怎麼辦呢?”

“我們前麵的溝通,意義在於調整認知。”我說,“一旦對此有了足夠的領悟,辦法也就有了:一是讓自己成熟起來,小孩子脾氣已經不再屬於30歲以後的女人;二是讓自己充實起來,痛苦總是願意貼在隻知道愛情的女人身上,三是讓自己堅強起來,‘我是病人,我就亂發脾氣’其實是一種懦弱;四是讓自己學會照鏡子——想看到鏡子裏那個人的笑容,要先對他微笑。隻要你能夠笑對他人,善待他人,你們的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肯定會進入良性循環,你們的家庭肯定會多一份和諧。”

離婚,也許是給不幸畫上一個句號

“馬老師,可找到您了!我就要離婚了,我……”

周六晚,一位女士剛剛撥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脫口而出之後就說不下去了,接下來是隱隱的抽泣。似乎找到了我就是找到了救星。可是,我知道每個人的救星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最終隻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有時,人在情緒的低穀,傾訴就是最好的自救。於是,在她稍事平靜之後,我傾聽了她的情感故事——

我今年40多了,孩子已經14歲了。我是很愛麵子的人,可我正麵臨離婚。我和丈夫本來是青梅竹馬,從小在一個幼兒園,一起長大。我們都受過高等教育,婚後感情也好,我感覺找到了人生的依靠。後來,丈夫總想創一番事業,我就隨丈夫一起來到南方這塊經濟特區。我在一家公司做部門經理,一麵工作,一麵照顧家。丈夫做生意,後來辦了一家公司。他的公司裏有一個四川的女孩,與他合作的很好。沒想到到後來他們卻合作到了一塊——他們產生了愛情。您知道,四川女孩是很辣的,再加年輕,又和丈夫一塊經營公司,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我肯定不是那女孩的競爭對手。就這樣,我們雖然沒吵沒鬧,但事情完全沒有了挽回的餘地。很長一段時間的僵持之後,他先提出了離婚。我雖然知道婚姻不可挽救,可他一直接提出來,我的心情還是糟糕到了極點。可又能怎麼樣呢?結果還是在兩個月前簽了離婚協議……

我這個人很愛麵子,自尊心很強,偏偏遇到了這樣的事。一個小家庭來到這裏,現在卻弄成這個樣子。我的心理壓力很大,精神似乎要垮了下來,身體也出了毛病,拉肚子,吃藥也不管用。每天做惡夢,唉呀,太可怕了!他辦完了離婚協議就出國了。他說可以等我心情好些再離婚,也有時候來電話問問我和孩子的生活。可是在惡夢中,總是夢見他像魔鬼一樣地打我,罵我,直到我從惡夢中醒來,還驚魂未定……太痛苦,太孤獨,太無助了。我非常想找人傾訴,可親人不再身邊,就是在身邊,我又怎樣對他們言說?現在,無助無望的感覺幾乎要把我淹沒了,我……

電話裏又一次傳來女士的哀歎和抽泣。

我表示了真誠的同情和理解。聽女士說把很久以來的壓抑和痛苦說出來心情好多了,我問道:“看來,你不是想要挽救婚姻?”

“婚姻已經沒有挽救的可能,現在已經等於離婚了。”

“是想讓婚姻不離不和的這樣僵持?那可是一把鈍刀子,要長期受它的傷害的就不單是男方了。”

“我不想僵持,我就是難於麵對離婚的事實。”

“那麼,你想挽救的是自己的心靈了?”

女士想了想說:“是的。”

“那麼,是什麼東西給你的心靈帶來痛苦?表麵看來似乎是離婚這件事實本身,其實不然。”

女士似乎有點不解。

按照“認知——評估”學說,人對現實的情感體驗不是由現實直接決定了的,而是由人對現實的認識如何評價決定的。就是說,一件事情發生了,你對它是怎樣的情感體驗,就看你是怎樣認識評價它了。

女士現在的痛苦,主要就是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形成的她對離婚的看法造成的。傳統文化對離婚傾向於否定的評價。正如婚姻心理學家國分康孝所說,“對於離婚,很多人仍心裏不痛快,抬不起頭來,有自卑感。一離婚聲譽便下降,這是由於社會上對離婚有偏見。對離婚的罪惡感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如果文化和時代變了,人們對離婚的看法也會改變。”他還說,“一旦認為離婚是罪惡,應該嚴禁,用這種道德準則把自己束縛起來,就要忍受沒有感情交流的、單調乏味的人際關係的痛苦,婚姻就成了一種懲罰。”其實,“離婚同離職一樣,是解除契約……雖然無需聲張,但也不必唯恐人家知道。從前,就連離職、掉轉工作都好像是丟人的事,本人和周圍的人都這樣認為。如今情況不同了。”我們在對待離婚的否定評價方麵比國分康孝說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從一而終”是婚姻的基本道德,離婚是個人的恥辱,也是辱沒了家門。人們可以容忍婚姻的不幸磨滅吞噬整個人生乃至生命,但離婚是不可想象的。女士說是個好麵子的人,自尊心很強,就是說她的憂愁痛苦是擔心自己離婚而沒有了麵子,她的心理壓力主要不是離婚本身,而是對離婚的否定評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從一而終”的傳統婚姻道德影響的根深蒂固。

但是,曆史總是向前的。曆史每前進一步,離婚與結婚一樣,就多一份自由。這表明了我們的文化正在對離婚越來越給予更多的肯定的評價。如同從婚姻的自由度可以看出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一樣,離婚的自由度更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一個晴雨表。離婚本身是不幸的,但它卻可以給不幸畫上一個句號,可以給人打開通往尋求新的幸福的大門。正如海倫·凱勒所言:“一扇幸福之門對你關閉的同時,另一扇幸福之門卻在你麵前洞開了。”換個視角來重新審視離婚,對陷入極端不幸婚姻的人們來說,離婚卻是一種幸運了。如此來看離婚,就會在體驗了離婚本身的不幸之後,很快走出情緒的低穀,就會看到人生新的希望?

“是啊!聽您一席話我緊縮的心放鬆多了。”女士的語氣也輕鬆了許多。

“還有,你的痛苦與你的依賴性人格有關。”我說。

女士又顯出十分的關注。

“你也許說,離婚不是我的本意,完全是對方造成的。”我分析說,即使這樣,就可以說你對男方還有愛嗎?不,理性告訴你,絕不是愛。是什麼?是對男方的慣性的依賴心理。依賴性人格是我們文化中女性的較普遍的人格特征。千百年來的文化的影響,讓我們的女性較多地失去了獨立人格。其實,仔細想想許多婚姻的悲劇都與此有關。你把丈夫看成是人生的依靠,隨丈夫到特區生活,這其中很少看到你自己的意誌。也許,在現實的婚姻生活裏妻子對丈夫的依賴無可厚非。但這要看是怎樣的婚姻組合。一個敢於背井離鄉天涯海角創事業的人,你隨他南下的時候,就該意識到你的過分的依賴性人格會不利自己和婚姻。因為一個現代觀念較強的人和傳統觀念較重的人組合的婚姻,常常埋下了婚姻悲劇的隱患,一旦有適宜的誘因,就會表現為現實的悲劇。現在,現實的悲劇發生了,但強烈的依賴心理的慣性難於改變。由於依賴心理的慣性,你忽然之間找不到自己了,你對自己的獨立生存都感到了渺茫:我能離開他嗎?離開他我能自己生活下去嗎?

“正是自身的依賴性人格和對離婚的否定性評價的相互作用,把你卷進了難以自拔的痛苦的漩渦。”

“是,是這樣。”女士領悟而肯定地說。

“其實,換個思維方式來看,你受過高等教育,能做一個部門經理,這不是你完全能夠獨立生活的明證嗎?如果你的獨立人格得到發展,你一定會比這做得更好。”我說,“一段不幸的婚姻結束了,你一定會善待自己的未來,一定會營造起屬於自己的新生活。你說是嗎,經理同誌?”

女士爽朗地笑了:“謝謝您,我會善待自己的未來的。”

離婚之後,茫然中最需要看清自己的心

心理谘詢中的故事常常是那麼讓人的心很沉很沉,現在我麵對的有又是這樣的故事。你聽——

馬老師:

您好!我經常從報紙上看到您的心理谘詢文章。現在,我向您求救,請您幫助我。兩年前,一件不幸的事情降臨到我的頭上——我離婚了。這對一個弱女子來說打擊太大了。我哭,我不吃飯,我想不通到底是為什麼。

我和前夫是經人介紹的,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而且接觸特別少,就結婚了。婚後,我先是自己辦幼兒園,後到學校代課。和孩子們在一起過的很開心。可是回到家裏,又是另一個世界。公婆喜歡在兒子麵前搬弄是非,他又特別聽父母的。所以常常不知做錯了什麼,他的拳頭就會打來,還不許哭,不許鬧。在娘家我裝作樂嗬嗬的樣子。同事們問我身上的傷,我說是自己碰得。為了孩子,我忍,我盼望著他歲數大了可能會好些,我盡力適應他。可是不管用,孩子沒出生我挨打,孩子大了我挨打,我生病的時候挨打,住院的時候挨打,平日裏挨打,過年過節的時候還是挨打。那年我有病在床,婆婆還拱火,結果他狠狠的打正在輸液的我。我一氣之下真的想……可是我舍不得孩子,我“心太軟”。我曾經跪下求公婆,為了孩子,讓我活下去。可是不管用,由於公婆的幹擾,由於他的懦弱,由於我經常挨打,最後還是結束了十年的婚姻。兒子給了他。

我心中牽掛著兒子,為了兒子,我想過複婚,也盡過力,他也有悔悟,可是他的父母……現在他已經再婚,我也怕再過那種生活。今年兒子12歲了,有人給我介紹對象,我沒想談,我想等兒子再大些。可總在娘家又不是個辦法,我也想有個家,一個安靜的家。我熱愛生活,外麵的世界挺美,學校的領導老師對我挺好。外麵再好不如家好,可是我不知道會再遇到一個什麼樣的人……

馬老師,我是伴著眼淚給您寫信的,我不知如何是好,您替我拿拿主意,我該怎麼辦?兒子和家庭同樣重要,而且重組家庭時我也不想再生孩子,假如有能力,第一件事就是要回兒子……您說我到底該怎麼辦?

一個呼救的人張慧賢

該怎樣解讀這難言的故事?該怎樣提供心理幫助?心理谘詢師常常麵對的是這樣的難題。思之再三,我這樣寫下了給她的複信——

張慧賢朋友:

你好!馬老師很理解你目前的境遇和心情,很同情你過去的婚姻的不幸。但是,心理谘詢師不願意替人拿主意,馬老師希望幫你看清自己的心。

你前麵婚姻的不幸,有公婆的責任,有男人的責任,但馬老師要說,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責任。你哪裏出了問題?就是你的“心太軟”,你的一味退讓,一味遷就,一味求饒。你沒有說明離婚到底是誰先提出的,但馬老師猜想,很可能是男方先提出的。這都反應了你性格上的弱點——軟弱,依賴,缺乏獨立意識。馬老師一直認為家庭生活需要更多的包容和謙讓,一直認為對抗不是好辦法,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軟弱和退讓則沒有出路,抗爭可能是最有效的辦法,對抗和鬥爭,反而可能換來家庭的和平。你是個善良的女人,既然知道自己心太軟為什麼選擇了那樣的一個家庭?既然選擇了那樣的家庭為什麼隻是一味忍讓?想想看,你以前婚姻的失敗是不是有自己的責任?

回顧過去為的是以後的生活。換個角度看,離異,也是一件好事。馬老師不認為離婚是幸運的事,但對於不幸的婚姻來說,離婚簡直是一件該慶賀的事,因為它給人提供了一個重新尋找幸福的機會和條件。所以,馬老師認為你作為一個自由的人,未來的幸福全看你自己了。可是令人擔憂的是,你目前還沒有看到自己性格上的弱點給自己帶來的不幸。比如,你極力想要回兒子的想法就是這樣。母子連心,作為媽媽牽掛兒子,是人之常情,馬老師是十分理解的。但是,當初既然同意把兒子留給了男方,以你目前的處境,難道最重要的不是尋找自己的生活嗎?如果你自己的生活都是一片陰雨,你對兒子的牽掛又能怎樣?再說,以你現在的心態,怎麼可能去好好地麵對一個新的家庭?

說道這裏,馬老師想到了在《聖經·舊約》創世紀中,記述的這樣一個故事:耶和華用世上第一個男人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了第一個女人夏娃,耶和華對夏娃說:“女人,你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必須依附男人。”不難理解,與其說是有了這神話傳說才有了女人的依附性,不如說是有了女人的依附性才有了這神話傳說。事實正是如此,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裏,正是依附性讓女人總是喜歡把命運交給別人,先是把命運交給男人,不行再把命運交給兒女。這是美德嗎?如果說是,也是一種淒美,是一種悲劇的美。從心理學上看,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自己製造的,都是自己性格結下的果實。沒有人能夠最後打倒你,每個人吃的苦,都是自己給自己預備的一份苦澀的晚餐。同樣,沒有人能夠最終救助你,每個人生活的坦途,都是自己把握好了性格的舵輪才有的生活的航向。恕我直言,你過去的十年把命運交給了男人,現在你還想把命運交給兒子,是嗎?一個把命運總是交給別人的人,哪裏會有屬於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和幸福?如果你自己處於一種“無家可歸”的日子裏,你對兒子的惦念不也是空有此心嗎?

現在你到底該怎麼辦?馬老師想你已經有了明智的選擇。對,最重要的是趕快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在新的生活中不丟獨立的人格,這樣,你就開始了自救之路,你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拿出行動自救吧。至於你會遇到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活會讓你心明眼亮的。至於兒子,不妨以後再說。不管怎樣,他永遠是你的兒子,兒子會一天天長大。難道兒子長大了讓他感到媽媽很可憐,不也是對他的一種傷害嗎?

生活中沒有哪個人總是一帆風順,世上並非自己最不幸。人常常不能左右生活的現實,但是我們能夠把握的是對現實的認識和態度。正是這不同的認識和態度,就有了不同的人生走向。馬老師很高興你是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趕快拿出積極的心態來麵對生活吧,生活會給你應有的饋贈的。馬老師相信你會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向,馬老師希望聽到你的好消息!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

我不知道我的信能夠給她多大的幫助。因為,最終能救助自己的隻有自己。但願她能夠開始新的生活,我默默地祝福著。

再婚,他艱難地走過心理誤區

電話約定後,劉先生坐在了我的麵前,艱難地講述著他們再婚生活的故事。

一年前,50多歲的劉先生的妻子突然病倒了。雖然幾經治療,還是扔下全家人撒手而去。盡管兒女已經長大成家,已經兒孫滿堂,妻子的病逝還是讓劉先生感到生活沒有了陽光。那是將近30年的夫妻相伴啊!由此空落落的感覺總是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而且,很快劉先生就發現,盡管兒子媳婦都孝順,但自己一個50多歲的公爹,和兒媳們一起還是多有不便,自己一個人單過,兒女們又不同意。感情的需要和生活的現實,讓劉先生決定再婚。孝順的兒女們誰能說什麼呢?

很快,有人介紹了丈夫因車禍剛去世不久的楊女士。不知是劉先生慌不擇路,還是彼此同病相憐,反正相識沒有幾天,兩個人就定下了寄托後半生的婚事。劉先生說:當初我想,這麼大歲數的人了,再婚不過搭拌過日子就是了,還談什麼戀愛?

不久,兩個人走進了婚姻。劉先生手頭有些積蓄,楊女士也有自己的退休金,生活衣食無憂。為了給孩子們方便,兩個人又買了房子。新的生活讓兩個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再婚後的一段日子,讓兩個人都年輕了許多。

可是不久,兩個人感覺到了一種不和諧。

楊女士有一個最大的嗜好,就是在麻將桌上一坐可以一天一宿。與劉先生結婚後,最初是控製自己。可是時間長了,舊病複發,實在難耐,又和原來的牌友們坐到了一起。舊病複發更厲害。這回,楊女士一發而不可收,幾乎天天要在牌桌上大戰一場,常常到晚上後半夜才回家,有時候甚至戰鬥到天亮。劉先生平生不沾牌桌,又睡眠不好,麵對楊女士這樣的生活方式,很是頭疼。劉先生說,她和我前妻的生活方式太不一樣了。前妻是個過日子手很緊的女人,從來不亂花錢,更不用說玩錢“碼長城”了。

說起來,楊女士也是挺能吃苦的人。再婚後和丈夫辦起了一個早點部,買賣也還興隆。每天都要老早地起來,一忙就要忙到中午。可是,中午一過就要直奔牌桌。劉先生說,實事求是地說她自己倒是也挺能吃苦的,可很快就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送給了牌桌,自己落個兩手空空,一點也不心疼。這叫什麼事?她自己有幾個兒女。一個兒子還沒有成家,兩個女兒都離婚了。該操心的事情真是不少。我曾經和她講,你還有那麼多的事情要辦。要麼把錢放在我這裏,要麼自己把錢存起來。到時候,孩子們用錢了,我們不是都好辦嗎?您猜她怎麼說?她說,誰知道自己能活到什麼時候,活一算一天吧!您說,這怎麼行?這樣的生活態度,這樣的生活方式,怎麼行?這怎麼行?

劉先生越發動了感情:“照這個樣子,她把自己的那點錢都造了,家裏的日常開銷都靠我的錢,而且,一天一宿地不能呆在一起,而且,晚上還要讓人不得安寧,這樣的日子還有什麼過頭?兩個人在一起還有什麼意思?這不,前幾天我們因為這些生活上的事又吵嘴生氣了,她去了姐姐家已經好幾天了。她的牌友問我她回來沒有,那意思是讓我打個電話把她叫回來,也就過去了。她愛回不回來,我看我們這婚姻也沒路了!我真的感到沒什麼意思了……”

說到這裏,劉先生飽經風霜的幾分蒼老的臉上掛滿了難耐的愁苦。我對劉先生表示了深深的同情,而後問道:“您看妻子是不想和您一起再過下去了嗎?”

“這倒不是,真的分手了她連去的地方都沒有。嗨,她也知道自己有時候不好,你說重了她就一個勁兒地哭……”劉先生的話語中透露出心中的秘密——與楊女士遠沒有到了情斷義絕的份兒。

於是,我開始了積極的心理援助,對劉先生的故事進行條分縷析。劉先生的難耐和愁苦表麵看來是因為楊女士的熱衷“碼長城”,實際上源於如下心理困擾:

一是婚前的湊合心理使再婚帶有盲目性。再婚者特別是老年再婚者常常懷有這樣的觀念:到了後半生了,好歹搭個伴也就是了。因而對婚姻缺乏審慎地思考。這是再婚者常常出現的心理誤區。劉先生和楊女士就是由於這種湊合心理,在各自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彼此缺乏必要的了解的情況下,再次走進婚姻的。

二是婚後的補償心理對再婚期望過高。上麵談到的對再婚的湊合心理,常常是再婚者意識的表層的東西。在深層的潛意識裏往往並不滿足於湊合,反而對再婚懷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把失落的許多東西在新的婚姻中得到補償。這種心理上對獲得補償的期望,往往超出再婚能夠給人的實際的補償。所以,常常使再婚者感到失望。劉先生痛訴“這樣的日子還有什麼過頭?兩個人在一起還有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補償心理沒有得到滿足的體驗。

三是強烈的懷舊心理使人難以接納新伴侶。因前夫前妻去世而再婚者,往往對原來的生活伴侶心存深深地懷念。而且,再婚後又不由自主把現在的配偶和以前的配偶進行對照。這樣的對照往往在比較策略上缺乏理性,也就是很容易以現在配偶的不足與前夫前妻的優點相比。劉先生明顯的存在這樣的懷舊心理,越是回味前妻好處,越感覺不能很好地接納楊女士。

四是心理自我防衛失當影響彼此心理相容。人適應了過去的生活,麵對新的伴侶,心理上還很難完全彼此相容,於是,在生活中都會在潛意識中不自覺地使用心理自我防衛機製,彼此會或多或少地存有戒備心理,在經濟生活中怕自己吃虧,在感情生活中難以徹底投入。

五是漫長的心理磨合期讓人難以適應。婚姻就是一個磨合的過程,而再婚夫婦需要更艱難更漫長的磨合。各自已經有過一段很長的婚姻曆程,現在哪裏是一時就能調試好的?而且,因前夫前妻去世而再婚者,對過去的已經磨合好的東西又傾向於肯定和留戀,這就給新的磨合增加了更大的難度。劉先生的再婚正是這種情況。這個讓人難以適應的心理磨合期,也包括性生活方麵在心理上、習慣上、模式上的磨合。劉先生雖未談及這方麵的問題,推測也是難免的。

當然,這些心理問題往往是雙向的。就楊女士方麵說,當然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如上的心理問題。此外,很可能與她對生活遭際的歸因和體驗有關。她的前夫,好好的一個男人,突然就撒手而去,幾個兒女也是兒大不由娘。對此,她心理上形成了消極的歸因和體驗——誰知道自己能活到什麼時候,活一算一天吧!消極的歸因和體驗讓她心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希望。

我們就上麵的意思進行了溝通後,劉先生表示理解和領悟。有了領悟就會重新審視和對待他們的婚姻。欣慰之中我順勢說道:“人的思維常常陷入一個誤區——先假設一個結果在後麵,再反過來麵對眼前的問題。這樣,一旦把結局看死了,前麵沒有了亮光,那麼,現在的努力還有什麼意義?於是人也就放棄眼前的積極的行動了。這是人的思維陷入情緒化的時候常常出現的思維方式。應取的策略是改變一下思維方式,將結局看成發展的,可變的,有多種可能性的。這樣,我們才願意麵對眼前的問題積極地付出努力。您說是嗎?”

“照這樣說來,我們的問題還能解決?”盡管劉先生這句話是疑問的語氣,但我聽出他已經開始調整變換自己的思維方向,在心態上有了積極的取向。

我趁勢說道:“隻要不把前麵的路堵死,現在就可以找到走過去的辦法。比如,現在您夫婦倆最需要的是好好溝通。有些夫妻總是抱怨沒法溝通,說隻要一談就頂牛。那是因為根本不是在溝通,而是在賭氣。溝通不是賭氣,不是彼此的責難、怪罪、攻擊,而是先要彼此拉開一段心理距離,也就創造了一個共享平台,靜下心來各自看看生活的前前後後,看看麵臨的問題。然後再平心靜氣地談談各自的生活酸甜苦辣諸多感受,以及對婚姻的積極的建設性的想法。溝通的結果,便是彼此多了幾分接納和寬容。隻有多幾分接納和寬容,再婚的家庭才能成為生活的樂園。”

“和您這樣聊聊,我心裏豁亮多了!”劉先生和我握別的時候,臉上的愁苦淡去了。原來劉先生並不蒼老,微笑中蠻有精神的。

一個周六晚,劉先生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說真得感謝我,說和我告別之後,楊女士就回到了家中,他們進行了較好的溝通。這是令人欣慰的,因為他們為婚姻有了積極的行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