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指點生存迷津:處世心理(1 / 3)

逃避,你可以逃離困境嗎

心理谘詢室裏,一個幾分病態的小夥子佝僂著身子訴說著自己的病症:

“我從去年暑假後開始鬧病。最初是有一天在廠子上班的時候,休息中我們幾個人鬧著玩兒,我說心裏不好受,一個夥伴說我給你治治,他隨手抻了我一下。沒想到我當時竟然暈倒在地。大家把我送到醫院,醫生也查不出別的毛病,就說我是心髒不好。後來,我就感覺頭暈,失眠,渾身難受,總是感覺要暈倒。去了幾個醫院,也沒治好我的病。在家裏我是老兒子,上麵有幾個姐姐,父親是退休工人,他們都擔心我的病,也就讓我在家裏養病。從那以後,我就休了病假,一直在家吃藥養病……”

職業的敏感讓我意識到,他一定是遇到了生活上的困境。

經過溝通,小夥子開始講述他生活的故事:“我今年24歲了,高中時交了第一個女友。沒到高中畢業我就退學了,她高中畢業考進了大學。我們的戀愛關係就斷了,隻是偶爾有信件往來。後來我有了第二個女友。今年‘五一’我又去會了那個高中時的女友。幾天後回來我就想和第二個女友散了。她不同意。別扭了好些日子,最後還是斷了戀愛關係。過後,她還來找過我,我心裏很別扭,總是失眠。因為我們已經發生了多次性關係。”

“你為什麼去會了高中時的第一個女友之後,就要和第二個女友分手?”我問。

“和高中時的女友相會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舊情萌發,發生了性關係,我們難舍難分了。”小夥子的回答如我預料,“我們約定暑假再會。可是,我和第二個女友散了以後,第一個女友卻說暑假沒空,拒絕和我見麵了。這可把我氣壞了,整天地心裏別扭……”

“對你與第一個女友的關係,你究竟怎樣看?”

“我很傷心。我雖然喜歡她,但對她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我知道不現實。所以,不久我又談了第三個女友。我們又有了性關係。這個女友知道了我以前的事,總是說我對她不好,說我不和她一起去逛街,說我有意躲著她,說我想甩了她。所以催著我結婚。可我不想結婚,我擔心結婚……”

“你擔心什麼?”

“我身體不好,我前不久又暈倒了,我擔心結婚了我的病受不了……”

“你不要再扮演病人了。”我頓了頓又重複一句,“你的病是扮演的。”

“您說我是裝病?”

“也可以這麼說,不過你不是有意的。”我說,“你為什麼要扮演病人呢?因為你麵對生活的困境和壓力。你對第一個女友可能很鍾情,可是人家考上了大學,你心中感到困擾。你和她‘五一’重逢舊情複發,發生了性關係,但你們並不能走到一起,你更感到困擾。你回來和第二個女友分手,但是你們已經有了性關係,一定有很多困擾。你很快有了第三個女友,並且有了性關係,可是到了該結婚的時候,你心裏並不滿意她。還是困境擺在你麵前。麵對這一係列的困境怎麼辦才好?你沒有了主張,於是,你不自覺地選擇了逃避。一個人高馬大的小夥子怎樣逃避?身體有病也許是最好說得過去的辦法了。於是你就‘有病’了。這叫做‘軀體化’,就是讓難以排解的心理壓力轉化為軀體症狀,這在心理學上屬於心理防衛機製。由於消極的心理暗示作用,導致惡性循環,於是症狀越來越重了。”

小夥子連連點頭。

“很明顯,你的困境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我繼續分析,“你為什麼給自己製造了這樣的困境呢?這是由於家庭的和自身的許多原因,造成你的人格不成熟的,缺乏責任感,對待性,對待情,對待整個生活,你都缺乏責任感,因而你放縱了自己。不論是誰,放縱自己的結果必然是把自己推進困境。”

小夥子深有所悟,不自覺地挺了挺胸。

“現在,麵對困境你隻有兩條道路:一是繼續逃避——吃藥休假,扮演病人,這會讓你免於一時痛苦,但你肯定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一是麵對現實——停藥上班,不再扮演病人,這會讓你承受一時之苦,但你必將由此走向新的生活。該怎樣選擇?一切要看你自己了。”我說,“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自己鑄造的。相信你會有理性的選擇。”

告別的時候,小夥子病態已經大減,腰板挺直。

但願他挺直腰杆麵對生活,擔當生活。

玩世不恭的姑娘,你別“玩”丟了自己

“有一個難解的心結,一直在困擾著我。”一個女孩在周六晚撥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後,這樣開始了我們的交流。她說:“我今年27歲,大學畢業後,孤身一人分配到了西藏。我工作的這個地方很封閉,很落後,這裏的人們也不求上進,文化落後,讓我感到特別孤獨,心理更加封閉。我經常的感到一片茫然,感情無所寄托。到現在我已經5年沒有回家了,也很少和家裏聯係。”

“這是為什麼呢?能講講你的故事嗎?”我引導著問道。

“我從小沒有快樂和幸福。”女孩痛苦地說,“3歲的時候,媽媽去世了。大約在我8歲的時候,爸爸再婚了。我一直是跟奶奶生活的。12歲的時候,奶奶又不幸離開了我。我帶著很深的傷痛,回到了爸爸的家中。這時候,我已經有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在這個家中,我感到很冷漠,父親對我來說似乎也是一個陌生的人,我很少和他說話。繼母雖然對爸爸生活上關照的還好,但是她沒有文化,我小時候她經常罵我,罵得很難聽。所以我們也沒有溝通。隔膜和壓抑一直困擾著我。18歲那年,我終於考學走出了這個家門,心中有一種找到自由的天空的感覺。後來父親退休了。也許是文化的差異,父親退休後和繼母兩個人也越來越難於溝通。於是,就經常吵架。再後來,父親一個人離開老家,自己在工作過的地方租了一間房子,一個人過起了孤獨的生活。爸爸本來想離婚了,可是繼母堅決不同意。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天各一方。這讓我越發感到孤獨和封閉。現在,我不知道回家該到哪裏,哪裏才算我的家?一個人在這裏,我現在更是茫然。”

讓女孩茫然的是什麼?似乎是親情,但我推測更可能是愛情。於是,我請她談談個人的戀愛婚姻方麵的感情生活。

“我沒有愛的感覺,在和男人的交往中,總有一種防範心理,總是想著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心中不斷告誡自己,如果他們對我不好,那麼我就對他們報複。”女孩再次陷入往事之中。

她說:我交過幾個男朋友。第一個是我大學的同學。剛開始的時候還可以。可是,後來我從別人那裏知道,他在入學前已經在農村老家定了親事。還有,他為當學生幹部曾經不惜踩別人的肩膀。於是,我提出了分手。當時他很痛苦。和第二個男友沒交往多長時間,我就畢業了。他比我晚一屆,畢業後我主動放棄了,因為我沒有把握他會和我走到一起來。仔細想想,是我不會珍惜感情。我認為也沒有什麼可珍惜的。我覺得一個人離開了誰都可以生活,我感覺人際之間沒有和諧,隻有傷害,我沒有看到人間的真情。既然人間沒有真情,又何必去珍惜呢?

所以,我來這裏工作後,天天喝酒,天天抽煙,和男人們“拚酒”,把男人製服,進舞廳,碼長城,還和別人打架。我就是看別人不順眼。來這裏後我也有過男朋友。第一個很快就同居了。但是我對他沒有愛的感覺,更沒有結婚的意思。後來分手時他痛苦地哭了,可我不在乎什麼感情。後來是跟單位的一個同事,他比我大10歲。他挺會關心人的,我們沒有結婚就在一起如夫妻一樣的生活。我有過特別想和他結婚的感覺。可他卻不同意。他是北京人,來這裏10多年了,一直想回去。大約過了3年,他想和我結婚了。可是此時我卻決定放棄。我知道任何一個和我生活過的男人都會很難忘記我,我能夠讓他們感到一生一世都離不開我,因為我努力扮演一個好女人。但是,讓我不幸福,我也不讓他們幸福。現在你想結婚了,沒門兒!於是,我和另一個男人認識才3天就結婚了。可是我知道,我這是為賭氣,為了報複他。您說我現在該怎麼辦?我真的一片茫然了。

“讓你茫然的到底是什麼呢?”我說,“你一麵懷疑真情,從表麵看你不相信人間有真情,你對誰都有過度的防範心理,你不在乎什麼感情,你對誰的感情都不珍惜,正表現了你對真情的懷疑;另一麵你又需要真情,你有一種對真情的渴望在心中強烈地湧動,或者說你處於感情饑渴狀態,你結交了那麼多的男友,你努力扮演好女人,便表現了你對真情的需要。由於懷疑,你壓抑自己;由於需要,你渴望交流。這樣矛盾的心態,便是你的迷茫,便是你那個難解的心結。”

女孩靜靜地聽,我知道她正在走進自己的心靈深處。

我繼續說:“那麼你為什麼對人間真情產生懷疑?這源於你從童年就開始的生活經曆。母親的病逝,父親的再婚,奶奶的離去,如此親情的匱乏讓你的心靈中留下了太多的家庭生活的陰影。後來父親和繼母的婚姻晚景的淒涼,更加劇了你對婚姻關係以及所有的人際關係的悲觀的看法,讓你的心靈成了一個灰色的世界,在你的心中沒有了陽光和溫暖。於是,你對人間真情產生了懷疑,你對人產生了不信任感。這反應了你思維模式上的過分概括化。所謂過分概括化是指僅僅根據非常片麵的根本沒有反應事物本質的信息就作出概括。你由自己家庭的不幸,形成了對婚姻家庭的不可信賴感,並泛化成為對一般人際認知模式。”

“我的確是對婚姻有太多的悲觀,對別人總是缺乏信任。”女孩說。

我繼續說道:“但是,對感情的需要,對人際交往的需要,幾乎又是難以對抗的天性。而當你進入青春期之後,性意識的覺醒又讓你強烈地體驗到了對異性感情的需要和渴望。親情的缺乏又強化了你的這種對愛情的渴求。於是,有了你和前後幾個男友的關係。由於你的人際認知偏差,你與男友的關係總是出現麻煩。恕我直言,你有點在玩弄別人的感情,你對他人,對生活,都有點——”

“玩世不恭。”女孩接過話頭坦率的承認,“是,我是玩世不恭。”

“馬老師很高興你有這樣的領悟。”我讚許地說,隨後話鋒一轉,“承認自己的玩世不恭,是一件內心很痛苦的事情。為了避免或減緩內心的痛苦,人會運用一種叫做‘投射作用’的心理防衛機製。所謂投射作用就是憑主想法推及外界事實,或把自己的過錯歸咎他人的一種心理防衛機製。比如一個對小朋友不禮貌的兒童,常常說是別人先對自己不好。一對夫妻吵架也會抱怨對方的不是。這都是把自己心理上的一些東西投射到了別人身上。你對幾個男友的某些責難,對父親和繼母以及對當地人們的腹誹,其實不是你理性的看法,而是潛意識裏的一種投射作用。就是說,不是你故意要貶損別人,而是潛意識裏不知不覺地一種心理活動。你對自己的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不滿意。為了不讓自己過於痛苦,你在潛意識裏就運用了投射作用這種自我心理防衛機製,把不是推到了別人身上。投射作用有時可以使自己內心的自責焦慮等等獲得解脫或緩解。但是很明顯,投射作用使用失當會妨礙人際交往,產生人際關係方麵的諸多障礙,最終會讓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玩世不恭,常常會‘玩’丟了自己。人際關係的困境最終傷害的不僅僅是別人,你不是已經受到了深深地傷害嗎?”

電話裏久久地沉靜之後,女孩痛苦地追悔:“我在人們眼裏我已經不是一個好女孩,我已經身敗名裂,我……馬老師,現在我該怎麼辦?”

“不,你不是一個壞女孩,你隻是心理上陷入誤區,你很想走出誤區。你打來求詢電話本身就說明這一點。”我肯定地說,“前麵,你已經看清了自己心靈的誤區,現在,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認知。”

“對,您說的對,我非常想調整自己。”女孩語氣中流露的是自救的信念。

於是,我提出了我的建議:善待生活,看到生活中的陽光。

一是學會全麵觀察看生活。一葉有時未必能知秋,一個麻雀並不代表整個夏天。破除過分概括化思維方式,學會全麵觀察,你就知道以偏概全不可取。這樣,你就會懂得一個家庭不等於整個世界,你就不會再把心中曾經有過的不幸在眼前放大,擋住戀愛婚姻家庭以及整個生活給人的幸福的光芒。

二是學會轉換視角看事物。人在審視評價客觀事物或情境時,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會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如果從另一角度來看就可能發現它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這便是“轉換視角法”的妙處。原本,事情常有兩麵理,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何必非把一件事情想得那麼糟不可?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不論是對愛情,還是對親情,抑或對你所麵臨的所有生活,隻要換個視角,你就會看到另一番情景。

三是學會心理換位看他人。心理換位就是人與人之間在心理上互換位置,對所遇到的問題,能設身處地地從對方所處的情境去理解和處理,不以自己的心態簡單地看待問題對待他人的一種心理活動過程。你能夠進行心理換位來看別人,你就會發現,我們絕少是聖人,我們都是平常人,我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但我們同時都有一顆向上向善的的心。即使走進高牆的人,不少人的向上向善的心也沒有泯滅。向上,向善,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的天性。正因此我們這個世界才充滿希望,才越來越美好。這樣看人,你就會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接納。

最後我說:“當你學會這樣看待生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生活中其實到處有陽光,你就會告別玩世不恭。如此,不管你對生活的具體方式有怎樣的選擇,你都會善待他人,善待親情,善待愛情,善待自己的生活。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女孩默念著,“我懂了,謝謝您,馬老師。”

困境中的女士,是誰攪亂了你的心

此刻,坐在心理谘詢室的這位女士,雖然強做笑顏卻也難掩心中愁苦,以致她的訴說是那樣地混亂——我知道她的心很亂。斷斷續續地我終於知道了她一言難盡的故事——外遇,讓生活亂成一團糟。

我今年快40歲了,35歲的時候才結婚,丈夫是與前妻離異後和我再婚的。我們的一個女兒剛剛4歲多。按說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現在卻陷入困境:離婚不可能,和好也不可能。

去年的時候,我和我們單位的一個同事有了外遇。我們在一起共事不到一年的光景,其實我並不愛他。我們很多同事一同進修,進修的地點離我們家很近。開始的時候,他總是借故說想到我們家裏來吃飯。我是個麵子熱的人,就第一次把他和另外幾位同事請到了家中。此後他還這樣要求,我第二次把他又來到我們家中吃飯,還有另外一位同事。此時我丈夫已經有所反感。就這樣每次來進修他總是這樣要求,讓我很矛盾。在他又一次提出來我家的時候,我說:“你別去了。”他說:“我隻是想和你獨自呆在一起,我,我很喜歡你。”後來,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他總是騎摩托追上我,攔住我談好多好多。他說他真的很喜歡我,他說他不喜歡他的妻子,他說知道我的婚姻並不幸福,他說是那次我無意之間和女同事說笑時說出了不和丈夫睡一個床,他就很同情我,很在意我。不知多少次,他這樣纏住我的心,讓我不知如何是好。後來的一天晚上我住在了學校,我們的宿舍很近。忽然他闖進了我的屋子,不由分說緊緊地把我抱在懷中,我們就滾在了床上。我不知自己是為什麼沒有抵擋住他的進攻,所有該發生的不該發生的都發生了。事後我哭了,他說會永遠對我好。我不知道自己的心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自己想是不是在懲罰丈夫?

有了第一次,這樣的情形就常常發生在我們之間。我說不上愛他,我知道我不會和他結婚的。有時候我說不要這樣,他就跪下來哭著求我,有時候還說,不然就讓我丈夫知道。在他的軟硬兼施之下,我每次都依從了他。我知道自己不是完全被迫的,但是事後我也以淚洗麵。我感覺自己好像一點也不成熟,一點沒有主見。

後來,丈夫隱隱地知道了我們的事。這一天晚上我沒有回家,我們兩個又在一起。丈夫就四處打電話找我,第二天早上就來到了學校追問我昨晚在哪裏。我說在另外一個女同事的家裏。丈夫說,我給那個同事以及每個有過交往的同事都打過電話,你不要欺騙我了。至此,我隻能實話實說。當時他讓我回家了,回到家裏他說讓我寫一個保證以後不再這樣。我怕寫了保證他就有了把柄,我沒有答應。

這樣,這件事就公開了,我們的生活一下子就亂成一團糟。

離婚,更讓生活亂成一團糟

當時,丈夫就把這件事反應到了我的領導機關,要求調走那個男人。並且當天就鬧到了民政部門要求離婚。當時民政部門要我們好好協商。丈夫說其實他離不開我,他是愛我的,但是不離婚,他的麵子,他的心都受不了。所以他執意離婚,他說我們假離婚,離婚不離家,以後還在一起過。這樣,我就簡單寫了一份離婚協議,隻要了很少的東西。就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又一次要求領導部門重重地懲罰那個男人,即使連帶我也被開除,他也願意養著我。離婚後,我們還在一起生活。但是我感到不能再呆在這個家,這個家不是我的。雖然他還是要求我不要離開他,我還是請求領導給我調到了一個較遠的工作單位。

我一個人帶著孩子搬到了新單位生活,後來在那裏又買了簡單的房子,我準備在那裏生活下去了。我也確實在那裏有了一段相對平靜的生活。

大約兩三個月的光景,丈夫又去那裏找到了我。他說他很想我,他請求我還是回來和他一起生活。他說不是許多人沒有結婚證都同居了嗎?我說,我們不是沒有領結婚證,我們是有離婚證。後來,他就找到了民政部門的熟人,把離婚證退了回去,他告訴我說民政部門講把我們的離婚證按“視同未領”對待,我們可以在一起生活。就這樣,在年前我又搬回了家裏,我們一起過的年。

可是我們在一起生活不久,就開始打架。他常常拿我和那個男人的事來羞辱我,他說他想起我和那個男人睡在一起的情形就受不了。每到這個時候他就脾氣暴躁,亂罵亂打亂鬧亂砸。我們的生活更是亂成一團糟。他還說他的前妻給她打過電話,說想複婚。丈夫說他不能接受她,也難以接受我,就想一個人。我感覺丈夫好像心理變態了,他這是什麼病?我讓他一起來谘詢,他說什麼也不肯。我真的不知道丈夫到底是怎麼想的,他到底是怎麼回事?

並非題外話的對話

“現在重要的不是你丈夫是怎麼回事,而是你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表示了對女士困境的理解之後說出了我的看法,“每個人的生活困境其實往往是自己製造的,可是,往往是自己陷進困境之後才大喊冤枉和痛苦,仿佛這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生活。你說是嗎?”

“我知道是我的外遇帶來的……”女士開始了自我評判。

“你能開始反思自我,很好,但是心理谘詢師不是僅僅引導人進行道德批判,而主要是要幫人看清自己的心靈的來龍去脈,看清把自己的生活引向混亂的心路曆程。”看女士心態比較平靜了,我們就如下問題又做了交流。

問:可以談談你丈夫與前妻的情況嗎?

答:我丈夫和他的前妻是自由戀愛的,可是他家裏不同意,這就使他們在婚前有了很多的不愉快。結婚後也是因為雙方家庭而經常打架,打得很凶。後來生了一個男孩,女方就回了娘家,把東西也帶走了。他去過女方家裏,自然是要吵架的,結果遭到了女方家人的一頓打罵。男方一氣之下找了幾個人把女方的弟兄給打了。後來,女方就找了她單位的一個小頭頭帶人把男方狠狠地痛打了一頓。這時候,男方懷疑是女方和那個小頭頭有了私通,才這樣對他。他心中一直懷著深深的怨恨。正因此,當他的前妻提出可以複婚的時候,他說他永遠忘不了她和那個男人的私通,永遠忘不了她讓那個男人對他的毒打。

問:你自己為什麼那麼晚才結婚?

答:我從小沒有父母,和哥哥嫂子生活,24歲大學畢業。之所以35歲才結婚,是因為我當時的條件比較高,而且比較看中外貌,可是我總是沒有遇到中意的,也許是沒有緣分吧。我感覺我接觸過的那些男人都不夠層次。其實我也有過一個男人,我們都領了結婚證了又散了。那是準備履行結婚的前一天晚上,我們同居了。可是當晚我們就吵了起來,我不記得是為什麼了。因此,履行結婚沒有去成,也就分手了。

後來,自己感到年齡實在太大了,承受不了周圍的壓力了。這時正好有人介紹了現在的丈夫,我感覺他比那個男人成熟一些就和他結婚了。結婚的時候,我說不願意他和兒子接觸,他就把兒子的相片都撕了。可是,婚後我們就打架。我希望他和我在外麵溜溜,他都不同意,現在說起來我還是很生氣。

問:你為什麼現在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

答:一個是我覺得還沒有和他到了絕情的份兒。再有,別人都認為我是個名聲不好的女人,我感到別人都在議論我。我也怕一些不懷好意的男人欺負我,騷擾我。我是想拿他當一個盾牌,來抵擋那些可能的侵害,找到一種安全感。

隻要你看清自己的心

麵對女士混亂的生活,我們該做怎樣的心理解讀?我和女士做了如下的交流。

首先可以理解你丈夫的心態了。他沒有病,他隻是痛苦困擾。因為,站在他這方麵看,他的兩次婚姻中的女人都背叛了他,這讓一個男人該怎樣地痛苦不堪?這是他所以離不開你卻堅持要和你離婚,兩次要求對那個男人進行懲罰,以及現在他還不能完全諒解你的外遇的心理動因。

其實,你所麵臨的困境的確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人常常如此,陷入困境後還在抱怨別人,抱怨外界,而不願意看清自己的心。現在,我們一起來探尋你滑向困境的心路曆程。

我們先追朔造成你們的現狀的原因。

你現在生活的困境是怎樣造成的?當然直接原因是你的外遇。問題是你外遇背後到底是怎樣的心態?你說不愛那個男人,不想和他結婚,你為什麼沒有拒絕他的誘惑?因為你有一種潛在的需要,你需要在婚外得到某種補償。為什麼你有這種需要?是因為你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為什麼自己選擇的婚姻不滿?是因為你在30多歲的選擇是憑著理性,而不是感情,就是說你們的婚姻難說有多少愛。沒有多少愛你為什麼和他走到了一起?是因為當時在你來說主要是迫於壓力,就是說,在你選擇了婚姻的同時,對婚姻的潛在的不滿足也就隨之而來了。

其實,人的婚姻以及生活的許多方麵很少有絕對的滿意。最近的一個調查表明,隻有極少數的夫妻關係屬於高質量的完美型,占3%,大多數的婚姻生活質量中等,占75%。對待婚姻以及生活中的不滿足的不同態度,便有了人生的不同走向。對婚姻的不滿足不論是源於婚前的選擇還是源於婚後的發現,都可以采取積極的建設性的對策,並非一定要采取外遇的方式補償。而你為什麼采取這樣的方式呢?是因為你人格的不成熟,具體說來是缺乏自律,比較放任。這與你父母早逝的生活有關。

我們再看你對現狀的態度。

你們離婚了,你卻接受了離婚同居的生活,準確地說是與你的前夫同居。可你分明把他看成你的丈夫,把你們的生活看成是家庭生活。你需要一種安全感,可是你采取這樣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很不安全。事實上你沒有絲毫的法律保障,你的同居生活隨時都會麵臨危險。現在你們生活中的問題,是很難按照通常的夫妻婚姻關係來對待和處理的,因而麻煩重重,困擾重重。你為什麼選擇這樣的生活?不能排除你說的想獲得一種安全感的需要,再有主要的是你不想和他徹底絕情,你怕不會再有男人接受你,所以你順水推舟和他開始了同居。還有就是你的性心理性生理的需要。這些心態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你的選擇卻是很不明智的,因為這樣的選擇已經並還將把你推進更大的困境。你也許認為自己是想和他重建婚姻,可是以你的實際生活選擇看,豈不想是在一片流沙上重建婚姻?你為什麼作出這樣的選擇?還是由於你人格的不成熟,你的不善自律,你的放任。

就是這樣,人的生活的困境常常是自己的心造成的。可是,由於人的心靈像一座冰山,我們隻看到露出水麵的那部分,平時說的思想意識就是這部分。而隱含在水麵以下的部分叫做潛意識,它難以覺察,卻又常常是我們活動的真實動機。我們剛才主要分析的便是發生在你的潛意識領域的心路曆程。就是沿著這樣的心路曆程,你走進了現在的困境。

“我該怎麼辦?”女士的心不再那麼困惑。

“讓自己的人格成熟起來,當然這要一點點的來。目前你需要做的是不要再欺騙自己,先承認和你同居的男人隻是你的‘前夫’。”說出這句話,我有點不忍。

“對,是前夫。”女士說的很幹脆,“感謝您不讓我再糊塗”。

“很高興你能清醒地看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的心。”我肯定地說,“如此,你就會意識到現在你正在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沙灘上。沙灘上的幸福怎麼靠的住?於是你就會思考,是不是讓他重新成為自己的丈夫?如果是,那麼你就會想到履行法律手續,真正地複婚。如果不是,就該另做打算。你想明明白白地生活嗎?那麼現在你必須做出這樣的選擇:馬上分手,靜心深思。你們雙方的心都靜下來,冷靜地思考之後再作出決定,才是對自己、對對方、對生活的負責任。你說呢?”

女士深深地點頭:“我一定照您說的辦。”

“不,隻要你看清了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就會指揮你把事情辦好。”我說,“至於你擔心的別人的看不起或騷擾,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心的否定和沒有把握。其實你現在需要的是接受自己,對於可能的騷擾,對於今後的生活,全在於你自己如何把握了。還有,你這個年齡較長時間的單身生活,還要妥善對待自己的性的欲望的湧動。如果再次出現婚外性關係,你的人生怕是真的難脫困境了。”

“我會把握好自己的。”女士對自己的生活又充滿信心地說。

“好,能這樣想很好。”我高興地說,“臨別我想送你一句話:人最終隻有自己才能救助自己。”

“我一定把這句話當座右銘。”分手的時候,女士已經滿臉晴朗的笑。

望著女士的背影,我默默地祝福她自救成功。

少婦,你混亂的心怎樣才能安寧

周六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一直未斷,一位年輕的少婦又開始了她的訴說:“馬老師,我有了心病,我看過一些書上介紹的病症,總是以為我就是那樣的病。很久以來,不知怎麼搞得,我的心總是很煩亂,很浮躁,心中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恐慌,也不知自己一天該做些什麼,生活很亂,頭腦很亂,整天心神不寧的,沒有靜下來的時候,有時候脾氣很不好。我的生活總是亂七八糟的,不知道該怎樣想,該怎樣做,理不出一個頭緒……”

聽著女士近乎語無倫次的訴說,我仿佛看到了一顆混亂的心。我表示理解:“馬老師知道,一定是生活中遇到了什麼難題擾亂了你的心。你願意講給馬老師聽嗎?”

“我和丈夫經常吵架。最近一次是兩個星期前。我們吵了起來,他就摔手機。見他這樣我就抱起電視摔到地上——我是輕輕地,不想把電視摔壞。沒想到他卻重新抱起電視重重地摔在地上,把電視摔壞了。現在想想我都不記得到底是為什麼吵架了。每次吵架後,他說怪我,我說怪他。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女士的心還是那麼煩亂。

“你可以講講你們夫妻的家庭生活嗎?”我試圖引導她看清自己的心。

我們結婚五年了,小孩一歲多一點。我是一名教師,今年28歲,丈夫做行政工作,跟我同齡。丈夫在一個科室當科長,上班太忙了,整天忙在外麵,整天不著家。我感覺他一點不關心我,我就總是想讓他在家裏陪我,可是很難。有一次我們要去看望生病的姑姑,丈夫這才回來。我說,你回來就是為了看望姑姑,不然你還不回來。他聽了就很生氣。其實,我隻想讓丈夫多陪陪我……

我不知道該怎樣做好。我做每件事丈夫不大容易表揚我,我總想做得好一點,重新再做過,好讓丈夫喜歡我。就是穿上一件衣服,我也總是喜歡問丈夫漂亮不漂亮。我不知道他到底喜歡不喜歡我,他的想法,我不知道。丈夫總是在外麵忙,在單位裏又比較優秀,工作又有成就,萬一碰到好的女人,有了外遇怎麼辦?我總是這麼擔心。我對自己沒有信心,有女同事來家裏我就更沒有自信。我丈夫其實不是花心的人。他也勸我,你丈夫是有花心的人嗎?你為什麼不相信我?丈夫說,戀愛那會兒看我是最好的,可是現在沒有朝氣,沒有……也是,現在我的歲數也大了,整天在家裏辛辛苦苦地帶孩子,工作上沒有成績,原來單位裏還可以,準備培養我入黨,可是又剛剛調到一個新單位,我感覺沒有精神寄托,總是不能滿足。在娘家時父母都很疼我,都很寵我。現在我想讓他也那樣待我。可是他好像討厭我這樣……

“有時候我覺得是自己出了毛病,就是不知道毛病在哪裏。我工作努力,業餘就是讀讀書,一個人不大出去玩,不良嗜好都沒有,我不知道到底是哪裏出了毛病?馬老師,您聽了我上麵的訴說,是不是覺得我錯了?”女士說到後來這樣檢討自己。

“心理谘詢師不是簡單地以道德的眼光看問題,不是簡單地對問題進行是非對錯的評判,隻是幫人看清自己的心。”我說,“聽了你那麼多的傾訴,馬老師終於明白擾亂你的心的,是你對你們的夫妻關係缺乏自信,歸根結底是對自己沒有自信。你擔心丈夫會對別的女人動心,會離開你,會跑走,於是,你就有意無意地要拉近你們夫妻的距離,要他欣賞你,關心你,多陪你一回,甚至希望把他拴在身邊才放心。可是,人的天性就是喜歡保持距離。有人比方說夫妻像兩個刺蝟,太遠了不行,太近了也不行,有時候太近了是很痛苦的。你一再想拉近距離恰恰讓對方反感和痛苦。結果你就更沒有自信,就更想拉近距離,也就更讓他反感和痛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再有,你們結婚五六年,婚姻正處於低潮期。這也是一個原因。你能領會上麵的意思嗎?”

“噢——”女士似乎第一次有了新的領會,“是這樣,我知道了。”

“你這種心態的根源在哪裏?”我趁機把女士的思路引向深入,“在於你把自己丟了。長期以來中國的女性缺乏獨立意識,結婚嫁人了就把一切交給了丈夫,一切全靠在了丈夫身上,這是中國女性的美德,也是中國女性的悲哀。過去,中國的女性隻有靠丈夫生活,自己不能養活自己。現在,女性已經有了自己的工作,已經能夠養活自己。但是傳統文化留下來的依賴意識還是那麼強。生活雖然改變了,觀念卻沒有及時變革,明顯地存在滯後性。你從小就得到了父母較多的寵愛,依賴性就更強一些。於是,結婚後你就靠在了丈夫身上,失去了獨立性。結果弄得人家很痛苦,自己也很痛苦。反過來,如果別人總是一個勁兒地靠在你身上,你也不舒服。人有一個天性,不喜歡別人總靠在自己身上。所以夫妻之間也需要獨立性。‘夫妻好比藤纏樹’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夫妻關係應該是相互關聯又彼此獨立並行生長的兩棵樹。不論男人女人,一旦把自己丟失了,一切魅力就沒有了。你就是這樣,你把自己變成了沒有根基不能獨立的一棵藤。於是找不到自己的根基了,不知道怎麼給自己定位了。於是感到惶惑不安,把一切寄托在丈夫身上,以致穿一件衣服也要靠丈夫肯定讚賞心裏才有底。你想,這樣一來女人的魅力還有幾分?哪個男人還欣賞這樣的女人?”

“是的,您分析的太好了,我的依賴性太強了,我真的找不到自己了。”女士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心。轉而問道,“您說我該怎麼辦?”

“獨立是找到自己的根本的辦法。”我明確表態說,你越是靠在丈夫的身上就越容易把他靠跑了。不用說是夫妻,就是朋友,對方要是一個勁兒地靠你,你也會跑。隻有彼此獨立,必要時彼此幫扶,才能保持良好關係。要獨立就不能靠在別人身上過日子,就應該靠自己的兩條腿。其實你有很強的獨立能力:你有自己的工作,而且曾經幹得不錯,你有自己的收入,能夠自己養自己,你能夠帶孩子,你能夠操持好家務。這是你已有的獨立的根基,是你很成功很自信的明證。隻要你不再靠在別人身上,隻要你讓自己獨立起來,你就找到了自己,就找回了自己的魅力,就不用擔心丈夫跑了。

“歸結起來就是兩點:第一,不要管丈夫怎麼看你,你先學會喜歡自己。人隻有自己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第二,和丈夫拉開距離。夫妻再好也是兩個獨立的人,誰也不該靠在別人的身上生活。拉開距離,喜歡自己,你就有了獨立性,就成了一個獨立的人。一旦找回了自己,找回了自己的魅力,你的心也就不再混亂,就有了安寧。其實你剛二十幾歲,如果晚婚還是一個女孩,有年輕少婦的風韻在身,你怎麼可能失去了魅力?”

“我知道毛病出在哪裏了,我知道該怎麼辦了。真謝謝您!”我終於聽到話筒裏傳來少婦輕鬆的笑聲。

心太高,初涉世的小夥兒多煩惱

周六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將要結束的時候,電話鈴聲再一次響起,我驅走已經襲來的倦意再次拿起話筒,隻聽一個青年懇切地聲音:“我已經撥打好幾次了,都占線,我知道很晚了,請您再幫幫我好嗎?”

我怎能說不?於是,年輕人開始講述他心中的煩惱——

我今年28歲了,大專畢業後一直做鄉鎮幹部,一幹就是七八年。最近我越來越感到不滿意,不順心,沒什麼奔頭。現在鄉鎮的頭頭很有點“家長製”的工作作風,讓我很壓抑。最近與人合夥投資又賠了幾萬元,心裏更煩。我現在開始回避現實,不願與人交往,而且感到身體不適,醫生沒看出什麼就給我開藥。我感覺真的像個病人了……

“你不要再去求醫問藥了。”我說,“因為你自己清楚你沒有什麼病,可是你總是盲目吃藥說不定真的會把你‘吃’成一個病人。這在心理學上叫心理暗示。你不斷地求醫問藥,就是在給自己貼一個標簽——‘我有病’,這樣就會通過消極的自我暗示,真的導致身心的某些疾病。如果說你有病也是有‘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