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變遷,尋求愛情的成本與所承擔的風險越來越高,人們一方麵渴望愛情,另一方麵又害怕愛情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產生了新的矛盾。隨著網絡的普及,由於網絡與愛情之間的某種契合度,人們發現了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可同時滿足對愛以及安全感的需求網絡戀情。
1.網絡愛情不是特殊行為,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網絡戀情,顧名思義就是經由網絡互動所發展而成的戀情。網絡戀情其實是網絡交友的延伸,雖然大部分的人上網結交朋友不見得為了找尋戀情,但由於網絡互動跨越了麵對麵互動所可能產生的外貌、表達能力等現實方麵的差異,網友借由文字、符號之間的交流,在“談得來”、網絡互動的高度“自我揭露”的特性之下,常容易使得雙方由陌生人快速地發展到親密朋友。正因如此,透過網際網絡發展出的友誼,經常有發展進一步關係的可能,網絡天地也因此成為時下兩性互動與尋求戀情的熱門場所。“網絡戀情”就在這樣的流行趨勢下成為新興的兩性互動產物,但由於在網絡上造假非常容易,使網絡戀情的不確定性與可能性也是遠超過任何一種親密關係發展曆程。
隨著網絡日漸成為生活中重要的溝通工具,有愈來愈多人透過網絡認識朋友、甚至結交到自己的終身伴侶。曾經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結果表示有超過三成的網友期待在網絡上遇見愛情。網絡愛情不再隻是一些特殊的個人行為表現,它似乎成了一種新的愛情形式,一種新形成的社會普遍現象。
2.人們為什麼願意上網談戀愛
有關調查表示,有接近一半的網友都想和對方在真實世界裏頭碰麵,而超過五成以上的網友表示,和對方談不談得來是決定見麵與否的主要因素,條件好壞倒是其次。然而擔心“網友是否與預期想像差距過多”或“見了麵會不會有危險”的回答比例也不低,似乎說明著網友雖然渴望在虛擬世界裏尋找愛情,但同時也擔心網絡匿名背後所潛藏的不確定性。
網絡愛情既是如此充滿不確定感又容易隱藏危機,為何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上尋求愛情?人們又為什麼上網談戀愛呢?網絡戀情和一般戀情間最大的不同,在於雙方最初認識與彼此互動的管道有所差異。網絡戀情在一開始透過計算機媒介傳遞私密性的文字,會使得彼此間的關係很快地就發展到帶有一點神秘、刺激和無限遐想的色彩,進而發展出倆人心靈上的親密關係——戀愛。
在馬斯洛所談的著名的需求理論中,安全感以及愛與歸屬的需求都是人基本的需求,安全需求又比愛與歸屬的需求更基本。在我們之前所討論的愛情的本質這部分,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由於現代社會的變遷,造成個人內在穩定性的根本失落,有一股深深的不安全感。追求愛情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借由愛情找到情感的歸屬,解除內心的根本失落、不安感,所以人們對於安全的需求又比愛與歸屬的需求來得更渴望。
由於在現實社會中,愛對所有事物而言都是第一人稱單數:我的經驗、我的真理、我的超越、我的救贖,“愛情”的感受與認知是絕對主觀、自我認定的。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要求追求自我,在個人化的過程中,個人的自我形塑非常的強,更不易希望自己的自我受到壓迫。兩個未建立起共同世界的生物體,必須要捍衛各自的世界,最終導致了時而文明、時而失控的猛烈爭執。
在現實社會中,愛情所要承擔的風險太多,又遭受到個人自我以及自由本質上的矛盾,所以在未能完全保障個人自身的安全需求之前,是不願意去尋求愛情的。網際網絡既隔離又聯結的媒介特性,恰好滿足了人們對自由與安全的心理需求,經由網絡與陌生人的接觸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