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學生上網成癮症狀(1)(2 / 3)

2.頭腦中一直浮現和網絡有關的事。

3.無法抑製上網的衝動。

4.上網是為逃避現實、戒除焦慮。

5.不敢和親人說明上網的時間。

6.因上網造成課業及人際關係的問題。

7.上網時間往往比自己預期的時間久。

8.花許多錢在更新網絡設備或上網上。

9.花更多時間在網上才能滿足。

按此標準隻要有5項以上的回答為“是”,即說明上網成癮。

(第二節 )上網成癮的主要表現形式

網絡成癮的成因是經常泡網,導致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出現各種行為異常及心理障礙,表現為自我評價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社會活動減少、重症患者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

一、網絡遊戲成癮

網絡遊戲大都有吸引人的畫麵和音響效果,加上生動的故事情節,讓人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到從其他遊戲形式中無法感受到的驚險、緊張與刺激體驗。電子遊戲的更大魅力在於它具有交互性,玩遊戲的人可以通過操作幹預和改變遊戲的進程或結果,從中體驗到在現實社會中感受不到的自身力量和智慧,得到在現實社會得不到的自我肯定及社會肯定,從而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網絡遊戲具有互動性、仿真性和競技性,玩遊戲的人可以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和不同的玩者於同一時刻在網上玩著同一款遊戲,獲得身臨其境的逼真娛樂體驗,被認為是當今最好玩的遊戲。

目前,有不少青少年長時間沉迷在網絡遊戲後,發現自己身心上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據統計,在我國,網絡遊戲玩家人數已達700萬至1000萬之眾,其中相當一部分玩家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

網絡遊戲成癮引起的社會問題已經出現。因網絡遊戲成癮導致的青少年犯罪在我國呈上升趨勢。網絡遊戲上癮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經引起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關注。心理學家、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副院長楊鈴教授認為,網絡遊戲成癮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

在網絡遊戲的虛擬世界裏,青少年不需要麵對現實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會規範和其他人的監督,可以隨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長此以往會淡化現實社會規範的要求,給暴力犯罪埋下隱患。

我國已經認識到網絡遊戲成癮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的嚴重危害。由於大多數年輕人是在網吧上網,因此,開設網吧在我國受到嚴格限製。網吧經營者必須在許多方麵滿足要求後才能繼續營業,其中包括網吧與學校的直線距離必須在200米以上、非周末時間在校學生不能進入網吧、未成年人在一定時間段不能進入網吧、上網必須出示有效身份證明等。

一些專家還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對網絡遊戲進行審查和分級,是防止更多年輕人沉迷網絡遊戲的有效途徑。

二、網戀成癮

(一)關於網戀

有一樣東西將會流行很久,這就是上網。和上網一樣流行的就是“網戀”。隨著社會的變遷,尋求愛情的成本與所承擔的風險越來越高,人們一方麵渴望愛情,另一方麵又害怕愛情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產生了新的矛盾。隨著網絡的普及,由於網絡與愛情之間的某種契合度,人們發現了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可同時滿足對愛以及安全感的需求——網戀。

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的現代社會中,現代人因為自身對愛與歸屬的基本需求與現代社會要求人越來越獨立、個體化兩者之間產生衝突,將人們摒入一種深刻的內在孤寂當中;個人在內心存在著強烈的失落感,越來越有一股尋求可以給予個人內在穩定性的強烈需求。但由於傳統社會關係紐帶的被破壞以及現代家庭結構的變遷,人們將愛的需求轉向投注於愛情中,以填補個人內心的孤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