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網絡與青少年犯罪(2)(3 / 3)

英國政府一份報告中顯示,到2015年政府將無力監控一日千裏的互聯網發展,全國陷入無政府狀態,屆時,將由一些配備高科技的犯罪集團幕後操縱國家經濟。

2015年網絡詐騙犯罪是否主宰全球,不管樂觀還是悲觀的看法,現在網絡詐騙犯罪卻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伴隨著網絡普及化程度的提高,網絡詐騙犯罪在犯罪的形成特點上將出現更加複雜多變的局麵。

分析家認為,消費者和經銷商可能因詐騙損失巨大,官方數字很難統計,美國一個谘詢機構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00年全球範圍內網上被騙金額為16億美元。該機構還推測,隨著網上支付數額的增加,2005年一年網上損失的金額將達到57億到156億美元之間。這取決於各國對反網絡詐騙技術的投入力度。網絡詐騙的社會危害性相當大,它一方麵對網絡信息係統正常的管理和信息造成嚴重的破壞,會叫人感到網上什麼消息都可疑。另一方麵也往往會直接嚴重危害其他社會的利益,叫投資者不知所從。網絡詐騙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僅要從造成的經濟損失來看,還必須考慮社會影響。網絡詐騙即使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大,其所造成的社會不良影響也非常大。

2.一些建議

第一,我國現行刑法第266條和第287條規定犯本罪基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製,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犯正罪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犯極重罪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對這類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犯罪,應當提高法定最低刑而處以重刑,甚至生命刑。建議廣泛適用財產刑和資格刑。比如沒收作案用的計算機設備及與之有關的一切物品、設備,禁止犯罪行為人從事與計算機網絡有直接關係的職業等。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達成一致意見,裁定一個名為赫林海偉的男子終生不得在互聯網上做生意,因為他利用電腦在線拍賣時,對25個人進行了詐騙。

建議加強國際間的司法管轄權協調,與盡可能多的國家簽定雙邊引渡條約,加強國際合作。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2002年4月24日表示,美國與其他12個國家將聯手對網絡詐騙活動進行重拳出擊,並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庫,專門整編網絡消費者的投訴,並采取相關措施防止消費者再成為類似詐騙活動的受害者。我們的網絡化程度雖然沒有美國那樣發達,但是我國上網人數是世界第一,保護消費者的網上利益,的確應該加強國際合作。由於在網絡詐騙犯罪中,青少年比例比較大,建議對青少年在此類犯罪的主體責任年齡上可做適當降低。

第二,建議公安機關聯合文化部門以及有關部門單位對網絡公司、網站、網吧進行嚴格監控,建立完整的安全係統和管理係統,從源頭上杜絕此類犯罪的發生。

第三,針對青少年此類犯罪的增加,建議在電視、廣播、網絡以及學校開設網絡詐騙專題,從思想上、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第四,未成年出於好奇是此類犯罪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建議對未成年人從金錢觀、人生觀上加強教育。當然,應堅決杜絕未成年人上網,這一問題,既是家長的,也是學校的,更是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三、網絡盜竊罪

“如果盜竊有形物,盜竊罪是很明顯的,而一旦所盜竊的是數據資料甚至是信息資源,就很難發覺了”。事實上一張簡單的複印件就可以裝載信息。這樣的犯罪活動總是很難偵破的。數據資料被盜會危害到保護信息私密性的保安措施。盜取信息資源的行為顯然更加狡詐,因為他可以在不損害信息及服務的私密性、完整性的情況下實施。在我國刑法中將盜竊罪歸入“侵犯財產罪”這一類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盜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公司財物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產所有權。客觀方麵一般表現為秘密竊取的方法,將公私財物轉移到自己的控製之下,並非法占有的行為。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觀方麵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他人或者單位所持有的財物,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竊取財物的行為”。(高名暄,馬克昌《刑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