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我們的快樂都去哪兒了(1)(2 / 3)

當人們麵對那些“危險”情緒時,如果不能及時緩解,可能變成絕望,而所有的這些情緒都和疾病相關。如果這些“危險”情緒困擾著你,你感受到快樂和溫情的時候就非常少。

雖然人類的情緒還有許多,但幾乎都建立在這九種情緒的基礎上。為了從正麵情緒中受益,你需要學習掌控自己的情緒。

掌控情緒意味著:你能通過給自己充電,擁有對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健康信念,來改變自己的不健康情緒。這些信念,會給你帶來諸如勇敢、容忍、同情等更為健康的情緒。

情緒是感情的一種表現方式,而不是問題的根源。可是絕大部分人都把情緒看做是問題本身,比如家長往往針對孩子的情緒而加以斥責,目的隻是製止情緒的出現。情緒雖然得到了製止,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是很普遍的。

情緒是感情的先知,出現了什麼樣的情緒,反映出你的生活和事業哪裏出了問題,需要處理。

每種情緒都有其價值,不是給我們指明一個方向,便是給我們一份力量,甚至兩者兼有。其實人生中出現的每一件事都提供我們學習怎樣使人生變得更美好的機會。情緒的出現,正是促進我們去學習的大好機會。

尋找微笑的理由

你會有被別人看低的感覺,這是你因別人的行為產生的情緒反應,如果你不甘心,就會發奮努力。這種感覺如同痛感,隻有感覺到了痛,才會把手從火爐上抽回,從而保證你的安全。情緒也一樣,如果沒有各種各樣的情緒表現,生命將會變得非常脆弱。也就是說,如果情緒能被妥善運用,是可以使人生變得更美好的。

要“運用”它,必須先使它臣服,受你駕馭。所有的情緒都能被你掌控,就等於你有效地利用了你所擁有的資源。而這些資源,是你所獨有的。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愉快、歡喜、傷心、憤怒都會陪伴左右,很多人已經習慣,但卻不能控製。掌控與利用有效的情緒資源,是麵對生活中的挫折、度過情緒的低氣壓、回到協調的生活狀態的有力保障,從而,給我們帶來健康的生活。

美國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的長期研究發現,原本心情舒暢、開朗的人,若同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抑鬱難解的人相處,不久也會變得情緒沮喪。一個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強,越容易感染上壞情緒,這種傳染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如果一個情緒並不低落的學生,和另一個情緒低落的學生同住一間宿舍,這個學生的情緒往往也會低落起來。在家庭中,某人情緒低落,其配偶最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美國另一位心理學教授的研究證明,隻要20分鍾,一個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緒的傳染。在社會交往中,個人情感對其他人情緒有著非常大的傳染作用,如果你喜歡和同情某個人,你就特別容易受到那個人的情緒影響。

所以,對於控製不住自己而在家庭、職場中經常發泄不良情緒,製造情緒汙染的人,應該如何對這種危害人際關係的“病毒”進行診治呢?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學會快樂,變消極情緒的汙染源為積極情緒的傳播源。有人說,“現實中就是有那麼多不如意的事,你讓我怎麼高興得起來?”實際上,人要想哭,則總有悲傷的事情讓你哭,可如果你打算笑,那凡事也都能讓你覺得可笑。

法國有夫婦二人開了一家心理谘詢所,天天門庭若市,預約號常常排到了幾個月之後。他們受人歡迎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夫婦的主要工作就是讓每一位上門的谘詢者經常操練一門功課:尋找微笑的理由。比如,在電梯門將要合攏時,有人按住按鈕為了讓你趕到;收到一封遠方朋友的來信;有人稱讚你的新發型;雨夜回家時發現門外那盞壞了很久的路燈今天亮了;清潔工在離你幾步遠的地方停下掃帚,而沒有讓你奔跑著躲避灰塵……諸如此類的生活細節,都可以作為微笑的理由,因為這是生活送給你的禮物。那些按這種要求去做的人發現,幾乎每天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十個微笑的理由。時間長了,夫妻間的感情裂痕開始彌合;與上司或同事的緊張關係趨向緩和;日子過得不如意的人也會憧憬起明天新的太陽。總之,他們付出微笑後都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情緒會全麵影響人的心理

在生活中,你一定會有這樣的體驗:在情緒好、心情爽的時候,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學習和工作效率高;而在情緒低沉、心情抑鬱的時候,則思路阻塞、操作遲緩,學習工作效率低。也就是說,情緒會左右人的認知和行為,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