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你的孩子特別好動,特別愛玩;
你不知道怎麼搞定貪玩的孩子;
你的孩子像個猴子一樣,爬高上低;
那麼,你需要閱讀本章
它將告訴你
玩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內容;
學齡前兒童貪玩是很正常的;
玩是孩子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主要途徑;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體驗成長、學習人際交往;
孩子正在通過“玩”的形式去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它將幫助你
如何把玩樂權交給孩子自己;
怎樣隨時隨地激活孩子玩的天性;
如何點撥、指引孩子“玩出名堂”;
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幫助孩子探索世界;
在尊重孩子“玩權”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引導他的貪玩行為。
行為1:家有寶寶愛玩髒東西——嗬護孩子的創造力與感知力
前幾天,趁著雙休日的時間,嘉宇媽媽想把家裏徹底整理一下。隻要翻出沒用的東西,她就會順手扔在客廳的地上,想全部收拾好後再一並處理。
可是,就在嘉宇媽媽打算回過頭再收拾這些廢棄物品時,卻發現裏麵的一大半早已被剛滿4歲的兒子給“相中”了,並且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轉移到自己的房間收藏起來了。
於是,嘉宇媽媽好奇地拉開兒子房間的儲物抽屜,“哇”,在她眼前竟然是滿滿一抽屜的“垃圾”,有糖紙、塑料空瓶、牙膏盒、易拉罐,還有破損的包裝紙、五顏六色的吸管。
原來,家裏曾經扔掉的甚至是已經進了垃圾桶的許多廢舊物品都神不知鬼不覺地重新在兒子的房間登堂入室了,看到眼前這一幕,嘉宇媽媽頓時有些目瞪口呆。
但是,她又立即想到,這些東西多髒啊,孩子怎麼能把它們放在抽屜裏呢?沒經兒子同意,嘉宇媽媽就急切地要清理這些雜物,但是兒子立即大叫著撲上來,這也不肯丟,那也不能扔。嘉宇媽媽看到孩子如此這般,簡直是哭笑不得,“我家孩子可真是一個‘破爛王’!”
其實,早在嘉宇兩三歲的時候,他就喜歡把這些廢舊物品當寶貝一樣玩。
有一次,嘉宇在小區花園裏玩,玩著玩著,他開心地跑到媽媽身邊,並大喊著:“媽媽,媽媽,你看,我找到了一個寶貝!”
媽媽很認真地看著兒子手裏拿的“寶貝”,令她吃驚的是,竟然是一個髒瓶蓋。
媽媽見了,反而語氣嚴肅地對孩子說:“這個東西,非常的髒,而且還有一點‘異味’,我們不玩它,把它丟掉,你說好不好?”但是,孩子正玩得不亦樂乎,哪裏肯聽媽媽的話呢?
後來,嘉宇總會時不時地撿回一些寶貝,像石頭、沙子、樹葉、瓶瓶罐罐什麼的,然而,這些“寶貝”在大人眼裏就是十足的“破爛兒”。
讀懂孩子的行為
其實,不隻嘉宇愛收集一些廢舊物品,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喜歡搜集各種廢舊物品作為自己的玩具。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帶孩子出去玩時,經常會發現他們對地上的一些東西特別感興趣,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撿起來再說,對此,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那些東西太髒了,你不能玩,趕快扔掉。”之後,不是對孩子好言相勸就是對孩子的“心愛之物”武力剝奪。結果呢?不光孩子哭得唏哩嘩啦,大人也跟著頭疼不已。
不可否認,父母顧慮這些髒東西不衛生而擔憂孩子的身體健康,這一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把這些“破爛”當作“寶貝”也是有他的道理的。那麼,為何孩子喜歡這些“破爛”呢?
1.玩“髒東西”是孩子創造力發展的需要
孩子眼裏的“髒東西”有利於孩子智商的發展,尤其有利於孩子創造力的發展。因為孩子的思維與成人是不一樣的,孩子是通過遊戲、玩耍來鍛煉思維和創造力的。所以說,孩子在玩“髒東西”的時候,也是在調動大腦的思維。
2.玩“髒東西”是孩子認知自然的需要
從孩子的成長特點來看,他們是通過遊戲、玩耍來認知事物的。而且孩子在玩耍時,也是他們親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好機會。所以說,孩子經常玩耍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髒東西”可以增強他們對自然的感知力。
3.“髒東西”是孩子最好的自然玩具
這些“髒東西”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我們的生命,也源於大自然。所以,孩子們——人類的幼小生命出於本能自然需要像沙子、石頭、泥土這些“髒東西”。可以說,這些“髒東西”與孩子有一種不解之緣,他們天生就喜歡親近它們,把它們當做自然的玩具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