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扼殺孩子的童真(1)(3 / 3)

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說,當孩子經過一次次的嚐試,發現自己能夠把握這一空間高度時,就會再一次去探索更高的空間。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對空間的把握完全取決於他在心靈上能夠承受多大的一個空間狀態,而正是這一點決定了長大後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能力,當然,這也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了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

3.攀高緣於孩子想和大人“平起平坐”的心理

有些時候,孩子之所以愛往高處爬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父母或是他人的“壓力”,彼此身高上的差距會在無形中繃緊孩子敏感的神經,認為自己應該站在同一高度和大人交流,於是,就產生了和大人“平起平坐”的心理。而且老話不是常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眼前這個連路都走不穩的小不點兒,在征服高度麵前,他們可是相當地有信心、有耐心,大人可是萬萬不能小瞧了。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麵對孩子一往高處爬就會說“摔下來了”的家長還真是不少。不僅如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還會說出許多類似這樣的話。比如說,孩子一去抓杯子就說“燙著了”;孩子往馬路中間跑就會說“會被軋到的”。最後的結果對孩子而言,莫不是一個巨大的傷害。然而,當你了解了事實的真相,恐怕以後再教養孩子時,心裏就會有一杆秤了吧。

換種方式愛孩子

很顯然,孩子愛爬高的天性是不容易遏製的。那麼,在這條成長之路上,父母又該做什麼?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的成長過程更順利、更有收獲呢?

1.作為父母,既要滿足孩子攀登的欲望,又要確保他們安全無閃失。比如說,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輕鬆有趣的親子遊戲,來幫助他們夠建空間智能。再比如,家長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多為孩子創造一些機會,帶他們到戶外踏踏青、登登高,既能讓孩子欣賞美麗風景、陶冶情操,又滿足了他們的攀高心理,可謂一舉多得。盡管父母親都希望孩子站得高、跑得快,但是在孩子試圖爬高和快跑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拉住他們,告誡他們這樣做會受到傷害。

2.父母不要總是跟在孩子後邊嘮叨:“小心!注意安全!”或是“不行不行,不對不對”,而是應該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幫助孩子探索這個全新的世界。請記住: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開發自我,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對他們給予鼓勵和肯定。

3.如果孩子經常在某一個地方爬上爬下,父母就應留意孩子是不是在尋找什麼東西。比如,孩子總是踩著小板凳夠書架上的影碟,細心的家長就應該把孩子喜歡的碟片挪到書架的下層。

總之,善於觀察孩子、善於智慧教導,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就會多留存一份童真,多積蓄一份陽光。

行為3:超級“模仿秀”——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赫赫三四歲的時候,對接電話產生了濃厚興趣,後來慢慢成了家裏的專職“接線員”。

有一次,赫赫媽媽給赫赫爸爸打電話,赫赫好奇地湊過來,吵著嚷著跟媽媽要電話的聽筒。

媽媽看出了赫赫的心思,便將聽筒放在他的耳旁。隻見赫赫學著媽媽的樣子“喂”了一聲,之後就不說話了,待他停頓片刻後,媽媽說:“叫爸爸。”可是,赫赫怎麼也不肯叫。

後來,赫赫媽媽發現赫赫經常會拿起電話嘀咕著什麼,也不管哪頭是聽筒哪頭是話筒。

記得有一次,電話鈴聲一響,赫赫就立刻跑到電話機旁,拿起聽筒,有模有樣地說:“喂,請問你找誰?好的,再見!”

整個過程,中間一點也不停頓,而且還沒等對方開口,赫赫就煞有介事地掛斷了電話。

現在赫赫4歲了,越來越喜歡按電話上的鍵盤,對此赫赫媽媽也沒有太在意。可是到月底繳納電話費時,赫赫媽卻驚訝地發現當月的電話費早已超出往常。原來赫赫最近按的電話都撥通了,有幾個甚至還是國際長途。

讀懂孩子的行為

當家有小小“接線員”時,家長會認為這又是孩子故意搞的惡作劇,當然,可氣又可笑的同時,更會驚愕於孩子模仿自己接電話的樣子,驚愕於在孩子打電話的過程中,竟然沒有停頓就能把你曾經說過的話重複一遍。

其實,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當他們發現聲音不僅可以從自己的身上發出,而且還可以從“電話”這部奇怪的機器裏發出時,這個重大發現是如此地令他們興奮不已,在幼小的他們看來,這部能夠發出奇妙聲音的機器簡直是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