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興趣班也不是不能上,一定要在適合的時間段選擇適合的班。其一,要符合孩子年齡段的特點;其二,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在孩子感興趣的基礎上,依孩子的特長和天賦來選擇;其三,選老師,看其教育方法是否科學。當然,一定不要貪多求全。
早教就是提前教孩子知識嗎?
Q:聽說早教能讓孩子更聰明,但是我擔心提早教寶寶知識,等他上學以後,有些課堂知識已學過,會不用心聽了,會不會影響他的成長呢?
A:早教並不是簡單的提前灌輸知識,而是指從小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早教主要針對0~6歲的孩子,因為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大腦分區發育會出現一個獨特現象:在某些時期大腦對某些信息接收特別快,即常說的“窗口期”。而不同生理功能的“窗口期”是不一樣的,比如,0~1歲半是視覺窗口期;1~3歲是語言窗口期;0~4歲是數學和邏輯能力窗口期……因此,在不同的“窗口期”,給予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孩子各種能力的自小養成是又快又好。反之,如果錯過“窗口期”,雖說孩子仍然可以接受相應知識,但是往往隻會事倍功半。
誰帶孩子會變得更聰明?
Q:為了教養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在誰帶孩子更聰明的問題上,我們夫妻倆經常會發生爭執,到底由誰帶會更聰明呢?
A:心理學專家認為,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教育內容方麵,父親的知識麵一般廣於母親,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會稍遜一籌;在培養生活習慣方麵,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勇敢,而母親擔心孩子太小總想保護他們,這樣容易使孩子變得柔弱、膽小;在教育方式方麵,父親一般鼓勵孩子做事情要自己動手動腦,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她力所能及的事。雖說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會更高一些,但是,教養一個好孩子,離不開父母親的共同努力。
“打屁屁”會影響孩子智商嗎?
Q:兒子總是跟大人對著幹,著急起來,隻好用“打屁股”來“武力解決”,雖說周圍人都說“小孩屁股打不壞”,但是,我有點擔心打屁股會不會影響孩子智商?
A:最近,一項針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長達4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在806名2~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的兒童,其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9歲的兒童,未遭體罰的兒童,其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挨打者要高出28分。可見,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體罰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智商。不僅如此,用“打屁屁”來教育孩子,對其身心健康也極為不利。
說話晚的孩子智力有問題?
Q:兒子2歲多,眼看同齡孩子都會說句子了,他隻會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我擔心孩子的智力會不會有問題。
A:每個孩子由於個體差異,在語言能力方麵開口有早有晚、表達也有清晰或不清晰。大人不能隻看到孩子說話晚的結果,卻不去思考可能造成孩子開口晚的原因,著急地給孩子扣上智力有問題的標簽,對其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一般來說,2~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最迅速。家長應該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著重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
哪些食物會傷害孩子的智力?
Q:給孩子準備食物時,我往往隻考慮營養和口感,但是,聽人說有些食物對孩子來說是不能吃的,越吃可能越“笨”,是這樣嗎?
A:通常,下麵幾類食物進食過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智力:含鉛食物進食過多會引起孩子發育遲緩、智力減退,如爆米花、皮蛋等;含鋁食物攝入過多會影響腦細胞功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如油條、油餅等;進食過多含過氧脂質的食物會造成大腦早衰或癡呆,如臘肉、洋快餐、方便麵、曲奇等。另外,多食鹹菜、榨菜、豆瓣醬等過鹹食物不僅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細胞血液供應,導致智力遲鈍、記憶力下降。
筷子與智力開發有關係嗎?
Q:孩子就要3歲了,還是喜歡用湯匙,我也覺得孩子用著方便,家長也省心,這也沒什麼不好,但是好多人都說用筷子可以開發智力,是這樣嗎?我該怎麼做呢?
A:研究發現,用筷子吃飯對兒童的大腦是一種很有利的訓練,尤其是和上肢相關的大腦神經,可以使腦子更加靈敏和迅捷。一般來說,在孩子3歲之後,就要盡早讓他學會用筷子吃飯。需要強調的是,最好選用無毒、輕便、易握緊的竹筷,而不要使用塗彩漆的筷子,也不要使用質感較脆的塑料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