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前一回,教主原本所在這一方小世界裏,眾妖仙不堪其害,乃眾誌成城,竟生生將教主所盼機緣提前數年,這方終使得這魔頭劃破虛空,往生而去。
如今卻不說這方世界中眾仙妖鬼怪如何擊掌相賀,隻說這人人畏之如虎的教主,此時此刻卻正優哉遊哉,端然坐在另一世中一戶人家屋脊之上。
而教主所在之處旁邊一小跨院裏,十幾二十個丫鬟婆子正進進出出,這跨院坐北朝南的臥室中,正躺著一麵色青紫的小兒,便正是他那肉身所在了。
雖然此時這肉身家人還在想著百般辦法,又是熱酒擦身,又是薑湯灌喂,一疊聲地催請醫生,然而教主卻知道此子是注定救不活的,隻因其命數已定,如今便隻等著這肉身之上三魂七魄盡去,教主便可取而代之,借機入世了。
然而此刻時辰未到,教主倒也不急,便隻斜靠在屋頂上,看著這下麵悲歡離合的熱鬧。
說來這肉身也算得出身顯赫,他生身父親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正四品之職了。這林如海之祖,亦曾襲過列侯,今至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隻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係鍾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隻這林家雖富貴,卻是子孫有限,支庶不盛,雖有幾門,也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如今這林如海年近不惑,膝下卻隻有一子一女,那小女兒虛長一歲,閨名黛玉,乃是嫡妻賈氏所育,而那男孩子自然便是教主機緣所在了,因其生在陰陽交替雞鳴日旦之時,是以取名“明”——此子雖是庶出,但因他府上並無其他嫡出男丁,兼之父親照拂、嫡母慈愛,因而亦是嬌生慣養的長大,一應吃穿用度皆與嫡親的姐姐同分同例,並無不同。
卻可惜這兩個孩子雖俱是生在富貴人家,然卻又都是命裏無福。
那女孩子生來便是胎中帶來的不足,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一年到頭總要用藥吊著,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而這教主一直覬覦的肉身,生來倒是好的,隻歎這孩子天生淘氣異常,將將入冬之時便不聽勸告到薄冰上玩耍。初寒乍冷,池冰還凍不瓷實,轉眼便落入了水中,立時嗆了個半死。及至這孩子身邊跟著的丫鬟婆子手忙腳亂、蠍蠍螫螫的把他從冰冷的池水裏撈出來,早已是凍得嘴唇青紫手足冰涼了。
說來當初教主演算天機之時,本亦算到此子命中有此一劫,然而那時命相上不過是有驚無險,本無甚大礙;誰知如今全賴那另一世中,眾仙妖眾誌成城,竟生生改了此子命數,竟使得這小兒生魂盡散,一朝便赴了陰曹!
有道是“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可歎這肉身縱然生在富貴之家又如何?有那千八百個仙妖鬼怪日日祈禱跪拜著,這肉身縱是生在帝王之家亦活得命不長久!
閑言少敘。我們隻說這當日之事。
話說這小兒應劫之時,這小兒嫡母也算得當機立斷,並不曾耽擱延誤。聞知幼子落水,來不及責罰幼子身邊跟著的丫頭媳婦、奶娘嬤嬤,便連忙請了醫生來診脈下藥。
隻可歎這小兒命裏該絕,偏巧這一日,平素慣來府裏請脈的太醫又不在,家人隻得從另一處醫館請來了大夫;那大夫又機靈,路上便打聽了原委,到得府中,一番望聞問切之後,提筆便開了一紙尋常小兒驅寒的藥方來——本以為準保藥到病除的,不曾想一碗湯藥下去,這小兒當場便吐出一口血來,反倒是不好了!
彼時那當家太太賈氏還尚守在幼子床邊,一見幼子吐血,當下也急慌了起來,偏趕著林海入朝未歸,身邊連個可商量的人也沒有。不得已,隻得又遣人速去再另請名醫調治,一麵又傳了家中管事,命他帶人去綁先前那大夫,等林海回來再行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