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3)

然而黛玉一旁聽了母親這話,卻往教主這裏看了一眼,冷笑道,“他哪裏是想起了我?不過是他自己個兒不想吃,便拿我紮筏子,胡亂攀扯罷了!我這裏吃與不吃,可與他何幹?”隻說著,卻探過身也向盤裏拈了一塊兒點心,咬下一點邊兒,將剩下的舉到教主眼前,說道,“這回可看見了?我也吃了。這下且沒話好說了吧?牛心左性的!”語畢,這方將點心往碟子裏一丟,坐回去不理他了。

教主這裏卻不在意黛玉冷言冷語,隻眼見著她咽下那口點心,這方□□綺專撿“姐姐吃過的那果子”喂他。而眾人見他終於安分,亦不禁暗暗鬆了口氣,因皆紛紛誇讚黛玉懂事。

一時有外麵執事的媳婦進來回話,賈氏恐人多事忙,便命人把這姐弟都送到套間暖閣裏,叫好生看顧著,萬不能再到池邊去玩耍。

教主正事已了,本不耐煩再做小兒形態,陪一個未見姿色的小女孩作耍。正待尋個借口回去,此時卻見那黛玉拿了一本書在窗下坐著,竟也不來尋他。

且說起來,這也原是平常。這黛玉生來體質不好,自是愛靜不愛動。然而教主生性多疑,見此情狀,不禁又好奇起來。前世他雖無子女,卻也知尋常小兒這等年紀正是貪伴戀友之時,隻思自己這肉身又是與這黛玉同出一父,且在賈氏身邊一處教養,合該是更為親近才是,然而如今看來,卻是並非如此。莫不是賈氏背後與這小女孩叮囑了什麼?

又候了半盞茶的工夫,那黛玉始終不曾抬頭。教主因撒嬌扮癡地挪過去,原是要借搭訕之機試探一二,不想近前一看,卻又發現一奇事——原來這黛玉手中捧著的竟不是尋常小兒書本,卻乃是一本《詩經》,且已看了大半,又觀評注之處墨跡拙拙,竟好似是這小女孩親筆所書。

教主心知林家這等翰墨之族,詩禮之家,家中子弟的教養必是不俗。也知自己既入俗世修煉,功德圓滿之前,少不得也要裝出幾分人樣子、分出幾分工夫來應付功課,隻未曾想這家女子竟也不能幸免,心中倒是生出兩分同情。

不過看這黛玉倒好似不以為苦,反而樂在其中,而且看起來更是天資聰慧,小小年紀便有自己見解。教主因想起前世那自幼養在身邊的神教聖姑任盈盈,雖也算有幾分伶俐,然而與這黛玉相比卻是天差地別,落進泥裏去了。

黛玉此時也瞧見了庶弟的動作,見他探頭探腦踮著腳隻往自己書上看,便索性將手中《詩經》往教主眼前一遞,冷笑道,“拿去!倒不知是隨了誰的性子,隻見別人拿的就好!可惜這可不是吃的,你拿回去恐怕也隻能拿來墊桌子,倒白糟蹋這書。”

說著,又上上下下看了教主兩眼,忽然嗤的一笑,說道,“不過你倒是沒糟蹋了那些點心,全家就你一人胖成這個樣子!前兒我還聽見父親要親自教你識字呢。想是你知道自己握不得筆,怕挨板子,這才故意跳到水裏找些病來吧。如今可好了,累得父親憂心,母親也病了,幾十口大大小小都被攆了出去,你可是稱心如意了。”說完這話,也不管庶弟是否依舊眼巴眼望兒看著自己,便將身子一扭,換到另一方向讀書去了。

滿屋子丫鬟婆子見了這光景,皆又心驚肉跳起來。隻道這同父異母的姐姐如此一番言語,必又會惹得家裏這祖宗鬧起來,然而也不敢勸,隻得拿出些玩意兒來一旁逗弄教主,好使得他離得黛玉遠一些。

隻可惜這府中唯一的獨苗兒偏偏左性,對這些玩意兒瞧也不瞧,隻攀著黛玉的袖子,鬧著要一起頑,偏黛玉又不理他……直鬧了有半盞茶的工夫,連賈氏亦聽見動靜,派了一個丫頭出來詢問出了何事。

這裏眾人正不知如何作答,隻含混其詞想要遮掩過去,誰知那小祖宗卻不偏不倚,卻是在此時終於臉上掛不住勁,一轉身咋咋巴巴撲回到春綺身上,大哭著說道,“大姐姐不和我好,也不和我頑,我不在這裏了,姐姐抱我回去!”語畢,更是放聲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