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2)

說著,又向黛玉處看了一眼,頓了片刻方道,“而黛玉自幼喜愛讀書,若隻讓她學些《女戒》、針黹,倒是也委屈了她,不如便也一並學著罷,左右年紀還小,亦用不著避諱,帶兩個丫鬟也就是了。隻是如此一來,這書房設在何處便需仔細斟酌了。”一麵說,一麵命人將府衙平麵卷軸遞與賈敏。

這裏賈敏接過圖紙,仔細看了,因一指那上麵屋舍,對林海笑道,“這有何難?老爺且看這上麵,不計前麵正殿前衙,隻後麵的屋子便有多少!到時隻單獨揀一院子給那先生住就是了,書房便挑他旁邊的屋子安置,留一角門,上課時將門打開,下課鎖上,也不妨礙什麼。”

林海聽了這話,順著賈敏手指之處看了,又低頭細思一會兒,也未覺有何不可。

這時便聽賈敏笑道,“說來我這裏卻也有一事要求老爺。到了揚州,需得留意身邊有沒有好的武教席。我也不指望他日後建功立業,明哥兒每日舞槍弄棒的,淘氣事小,我隻擔心沒個招式,臨了傷了他自己個兒,有個好師傅教導,總是放心一些。”

林海聞言往賈敏麵上看了一眼,他也知自己幼子平日所為,著實與他幼時不像,因而略一思量,便應道,“也好,我便著人去尋訪一番罷。隻是我朝雖以弓馬得天下,如今好師傅卻是難尋了,隻先找找吧。”

賈敏聞言自是無可無不可,此後一家人又說了幾句閑話,因林海還有公事,便徑自先走了。

這時再說黛玉,這女孩子雖生來早慧,然而此時到底不過是隻比教主這肉身大不過一歲罷了。方才進門時被父親瞪了一眼,已自心中惴惴,及至又見母親暗暗搖頭,眼中更是蓄了淚。直到方才聽父親言說許她與男子一般同識詩書,心中方才暢快一些。

然而一時又想,自己此番不過是借了庶弟之勢,並非父親母親專為自己延請業師,心中不免又有些不樂。

這時見林海去後,母親這裏隻顧逗弄庶弟高興,心中便更是不不快,因說道,“母親明日還是回了父親吧,我自己隻在家裏讀幾本書便罷了。女兒三五日便要病上一場,沒得落個拋頭露麵不說,臨了卻恐怕還要誤了明哥兒進學,倒更是我的罪過了。”

然而賈敏聞言,卻是隻抬頭看了她一眼,並未說話。低頭又逗弄了教主一會兒,方才將教主重又交到春綺手上,笑著說道,“出去且命人帶他到岸上走走,如今天氣暖和了,也不必狠拘著他,隻小心多與他穿些便罷了。明日行船,若是天氣晴好,也可多抱他在外麵散蕩散蕩,多使幾個人跟著,留神看著,不要到水邊去就行了。”說著,便命春綺等人抱教主出去。

其後母女兩人也不知如何對話,隻第二日教主再見黛玉時,這嫡姊確是對他和煦許多,雖不至於立時便親熱無隙,但比之從前卻是好過太多了。

隻可惜教主天生一副狼心狗肺,旁人對他好些壞些,隻全不放在心上,亦從未有過那等“既占了人家皮囊,便應因果相報,保全其闔家老少”的心思,因而此時縱然得黛玉示好,亦一如往昔般我行我素,並不在意。

況且教主閱人無數,此時怎能看不出那黛玉並非真心待他,全是麵上情分?想必不過是前兩日因在林海麵前鬧得太過,被賈氏事後教訓,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然而林海夫妻卻是樂意見到這姐弟和睦。話說此時已行至江南境內,兩岸綠柳扶堤,百花爭妍,正是一年好時節,因而連賈敏亦時常戴上帷帽從船艙裏走出來看了看景兒。這時賈敏便常常命人將黛玉與教主都抱出來,放至甲板上一處玩耍。那邊大船上林海遠遠望了,隻道他們姐弟已經和睦,便也不再為此事掛心了。

隻是運河上來往船隻不斷,人多眼雜,女眷們並不能在甲板久留,每日不過趁著風未起時方能在外麵走走,江風一起,帷帽上麵紗一動,便又都回去了。

教主這裏卻無需避諱。水上行舟,靈氣雖不如前世諸多洞天福地濃鬱厚重,卻勝在如春日細雨般潤物無聲,教主也不需盤腿打坐,呼吸間便可盡數吸納,倒比都中困守一隅自在多了。如今既得賈氏應允,便一連幾日流連甲板之上。

話說每逢此時,黛玉亦時常捧一本書伴在他左右,雖兩邊丫頭婆子皆心知這姐弟麵和心不合,隻林海夫妻不知端的,因而也無人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