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2)

其緣由亦無非有二:

一則是因為他本就非正統修道之人,不過是因緣際會方才修習了道祖道藏罷了,並不曾如同尋常修道之人一般有過那等“大徹大悟”。

再者,教主享樂慣了,盡管如此平白直序地說出來多少有些令人不齒,然而事實確是如此。教主此人,雖生得絕世之姿,然而生平所愛,確是俗之又俗,愛萬人之上的榮華、愛飫甘饜肥的富貴,(未自宮之前,還愛美女)如此俗人,怎能拋卻富貴,遁到深山裏去?若真有一日迫不得已要避入深山,也要把那“深山”裝扮的如世外桃源一般!

然而這教主即便未曾大徹大悟,亦總能為自己一切言行賦予各種冠冕堂皇的借口。前世與楊蓮亭一同尋找仙家洞府時便百般狡辯,隻說避世之人“全是些自討苦吃的蠢物!”、“若是一心向道,何懼外物所擾?”,更說富貴鄉、紅粉場,皆是世間萬象,然而歸根結底,隻是不願去那等蓬牖茅椽、繩床瓦灶之地受苦罷了!

幸而鴻鈞道祖身為三清之師,亦並非後世那等裝腔作勢的修道之人。且說起來,這道祖化道之前便高居紫霄宮中,享盡了奇珍異寶、榮華富貴,其親傳道法又怎可能是苦修之道?

因而這教主每每坐在書房裏,便隻兩眼放空,一麵感懷他前世身為魔教教主時是何等逍遙自在——隻除童百熊等元老之外,一幹教眾皆不敢正視其貌,彼時隻需指使楊蓮亭控製了童百熊等人,再尋一替身在前支應,自身便可隱居黑木崖安心修煉。

一麵又長籲短歎,隻歎他如今身為人子,長於這列侯人家,雖榮華富貴更勝往昔,但凡事諸多限製卻也著實讓人氣惱,不說出入皆有人跟隨,便是在房裏練功運氣,亦總有人端茶倒水頻獻殷勤,著實是浪費大好光陰。因而心中更時刻盤算著,“還是早些拜個武師傅才是正經,到時便可借著練武講求“內外兼修”之名,便可以正大光明在俗世修煉了。”

隻可惜他為此幾次纏磨,卻也未能如願。一則因為武師實在難尋,一時也難辨優劣;二來林海亦是怕他此時將將啟蒙,恐還未入門便移了性情,日後不好進學。

纏磨的次數多了,林海方才放出話來,“什麼時候比得過你姐姐,什麼時候才能讓你練武呢!”

然而且說起來,林海此話亦是搪塞之言,那嫡女黛玉自兩歲起便已親由賈敏教導讀書識字,且經年手不釋卷,教主此時卻是剛剛啟蒙,如何相提並論。

隻不曾想,這姐弟二人聽了這話,卻是各個心中暗喜。

原來這林黛玉年紀雖小,卻最是愛掐尖兒要強的一個。因林家隻有她和教主兩個,又非一母所生,平日並不親厚,是以凡事便必要壓過教主一頭才能順心遂意,隻因之前在船上被賈敏訓斥一番,如今方才有所收斂。然而到底心中不平!

自來揚州後,又見庶弟每日不過是點卯應景,一味在先生麵前投機取巧,心中便更是厭惡。平常有心在父母麵前揭穿,又恐被母親說是“不悌”,惹父親不喜。如今聽父親此番話,黛玉方不由得心中一喜,心道如此一來,不但能在父母先生麵前大展奇才,更能將那‘不學無術’的庶弟壓倒,令父母看清此子不過是“金玉其外”,也算得是一舉兩得。

教主這裏便更是稱願!他又如何不能猜出黛玉心思?是以更加裝出一副小兒自知不敵時撒嬌耍賴的樣子,惹得林如海大笑。

然而教主也知這慈父心思,恐怕他根骨未成時過早習武,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