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哈佛健康心理課——存錢不如存健康(1)(2 / 3)

聽到這裏,鄺子元忍不住問道:“請教師父,讀書寫作是我的興趣愛好,日常事務是我的工作職責。如果這兩樣算是‘障礙’的話,我怎麼去克服呢?”

老僧解釋道:“這兩樣雖然不是人欲,但也會損及性靈,所以也是障礙,必須克服。當然,不是叫你不要讀書寫作,也不是叫你不管日常事務;而是合理調整,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這樣心平氣和下來,心火不上炎而下交於腎水,腎水複升騰而上交於心火,從而形成一種水火既濟之象——你的心疾也就痊愈了。”

鄺子元覺得老僧的話確實有一番道理,於是便連聲稱謝,作揖告辭。

老僧將鄺子元送出山門,分手時,又送他一句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鄺子元本是個聰明人,過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竅堵塞,現在被老僧用話頭一點撥,便豁然。回家後,鄺子元遵照老僧所囑,獨居一室,掃空萬緣,靜坐了一個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沒有複發過。

鄺子元得的是心病,真空寺老僧自然得用心藥來醫治他了。他找出了病根,分析了得病的原因,指出了病症的危害,提出了治療方案。從頭至尾,都是佛理與醫理的結合,可謂是“三句不離本行”。他的話句句在理,說得病家心服口服,照他的話去做,心疾就痊愈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精神的愉快、內心的安寧與和諧。在西方發達國家,19世紀50年代以來,精神衛生幾乎成為一種群眾性的運動,人們把看心理醫生也當成了一種時尚,心理醫生也成為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隨著我們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人際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追求心理健康將會成為新的時尚。

減輕壓力的幾種方法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過著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工作強度高,家庭責任重,無疑我們有時會感到壓力極大,並且無法控製自己的生活。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少不了壓力,但如果沒有得到控製,它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幸運的是,我們可以控製自己的生活,放慢生活節奏,並抑製壓力的產生。

壓力不僅僅來源於令人不快和煩惱的事件。一些積極的事件(如結婚、新入職、懷孕等)也會使我們緊張起來。

壓力也不是完全無益。實際上,在很多時候,壓力可以使人體準備好快速應對逆境,從而保護自己。當人類所處的環境要求他們對威脅做出快速的身體反應時,這種對抗或逃避反應會使人類得以生存下來。

現代社會的問題在於,即使我們的生命不處於危險狀態,我們身體體內的應激反應也會定期被觸發。應激激素的慢性刺激會損害人體健康。

頭痛、胃腸道功能紊亂、皮疹、脫發、心跳紊亂、背痛及肌痛等症狀都可能與壓力有關。

對壓力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因人而異。刺激你朋友神經的東西可能對你沒有絲毫影響,反之亦然。換句話說,最重要的不是你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你如何對發生的一切做出反應。

在哈佛,有這樣一個奇特的風景:每個學期期末考試開始的前一天,在半夜12點整,會有一些本科生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著裸奔兩圈,以此來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試。這些學生當眾裸奔有以下兩個理由:

如果當眾裸奔都不怕了,期末考試還用怕嗎?

如果身體都不受束縛了,思想還會被束縛嗎?

“裸奔”在英文中是“原始的尖叫”(PrimalScreaming),以這種尖叫來發泄自己的情緒,盡情放鬆整個學期下來那已繃得極度緊張的大腦神經。

在美國的名牌大學讀書,壓力很大,據調查顯示,哈佛70%以上的學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他們千方百計地尋求擺脫壓力、釋放壓力的方法,裸奔就是一種他們認為較有效果的方法。

哈佛教授也常常告誡學生,生活不是苦難的修行,麵對諸多的壓力,要懂得管理壓力,更要學會放下壓力,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態。

那麼,除了有點另類的“裸奔”外還有什麼實際可行的方法能夠幫我們減輕心中的壓力呢?

(1)改變對事物的認識

有這樣一個故事非常發人深省: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傘,二女兒曬鹽。為兩個女兒老太太差不多天天發愁。愁什麼?每逢晴天,老太太歎息:“這大晴的天,傘可不好賣喲!”每逢陰天,老太太又發愁:“這陰天下雨的,鹽可怎麼曬?”老太太整日愁眉苦臉,終於積慮成疾,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兩個女兒倒也孝順,四處求醫,幸遇一智者,口授一方曰:“晴天好曬鹽,老太太應為二女兒高興;陰天好賣傘,老太太應為大女兒高興。這麼轉念一想,保你沒憂愁了。”老太太依計而行,果真變愁為樂,日漸心寬體健起來。

細細品味這個故事,對我們該有很多的啟迪。人生快樂與否,在人不在天,在人不在物。天和物是我們自己很難控製的因素,而我們卻能控製自己去如何看待生活。因此,遇事我們要把眼光放寬,不僅看到它不利的一麵,還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