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想學說服心理學,先懂人心弱點(1)(2 / 3)

我們說服別人的價值是什麼?

馬雲說服別人,獲得的是個人榮譽、人才資源與經濟資源。那麼,對於我們來說,說服別人的價值又是什麼呢?

孩子說服家長,可能獲得的是心儀已久的玩具汽車;職員說服上司,可能獲得加薪或更好的工作機會;企業之間的互相說服,可能獲得一次雙贏的美好結局;競爭對手之間的說服,可以將競爭關係變為競合關係……無論是怎樣的說服,必然存在它的價值——不僅對說服者有利,同時也對被說服者有利。

總的來說,站在使用者的立場,我們可以簡單總結出以上幾點說服心理學的內容。但是,比內容本身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將這些內容運用在自己說服別人的過程中。隻有達到了靈活運用的程度,我們才能算真正掌握了說服心理學的內容。

小故事

甲:今天英語考試沒有及格。

乙:多少分?

甲:30。

乙:那明天的數學考試你又準備考多少分呢?

甲:估計40。

乙:你竟敢拿著兩科不及格的試卷給你爸簽字?

甲:我會先給他看30的,第二天再給他看40的,他肯定會誇我進步的。

乙:……

你能說服世界,就能得到世界

人心為什麼會悲哀呢?因為人心是可以控製的:我們在不清楚情況的局勢下,往往會不自覺地追隨大多數人或者熟悉的人,這是從眾效應;

在遇到一群新認識的朋友時,一開始對你冷落但卻慢慢對你越來越熱情的人最能激起你的好感,這是阿倫森效應;

一個朋友答應了請你吃飯但是卻忘記了,比他一開始壓根沒承諾請你吃飯更讓你難受,這是半途效應。

當我們可以用這麼多心理學效應來解讀人心的時候,人心就變得不再神秘,因為隻要懂得了心理學的原理我們就有可能去控製人的心理,說服心理學就是一門將心理學原理作用於生活的應用心理學。

說服有狹義和廣義的區別,狹義的說服就是通過語言手段讓對方認同你的建議,廣義的說服則是通過各種手段綜合運用來達到讓萬事順從你的意願的目的。

我們通常認為在說服心理學的領域裏麵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努力說服別人滿足你的訴求。

第二重境界是通過心理學效應施加壓力讓別人為你服務。

第三重境界是通過心理學效應讓別人心甘情願為你服務。

做人不能太貪心,能夠達到第一重境界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在一個信息化的社會裏麵,說服能力可以說直接決定了你的人生成敗。你要通過說服老板來得到工作,通過說服客戶來換取業務,通過說服戀人來贏得婚姻……一個不擅長交流的人往往不容易得到賞識,不要相信老板都喜歡老實人那一套,老板隻喜歡能為他贏得利益的人。

說服心理學就是一套告訴你如何通過各種手段進行說服,並最終達到控製人心的心理學。這套學問從人類交流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了,它貫穿了人類有史可載的絕大部分曆史,以語言為主要載體之一,滲透了我們所知的人類活動每個領域。

舉個例子來說,為什麼宗教在曆史上一直擁有重要的影響力?這就是因為宗教具有最多的“被說服者”,我們通常稱之為信徒。無論你是否信仰宗教,你也必須承認宗教具備非常強大的說服能力,它讓無數人甘心為了教義而奉獻自己,也讓這些宗教的創造者被放上神壇。

當然除了宗教以外,無論是在政治、經曆、文化、外交還是情感等等領域中,我們都能看到說服心理學的力量充斥其間。我們如果能運用好這種力量,退,則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譬如毛遂自薦(1);進,則可以玩弄天下於股掌之中——譬如蘇秦刺股(2)。

這裏順便解釋一下,很多人把口才和說服心理學混為一談,以為一個擅長說服的人就是口才很好的人,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這裏就淺談一下好口才和說服力的區別:從內容上來說,口才是說服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說服遠遠不止是口才好那麼簡單。

從形式上來說,有些說服是不需要說話的,一個眼神一個暗示就夠了,有些說服是要控製語言張力的,就是不能太會說話,真誠反而更有說服力。

從運用上來說,口才隻有在需要開口的場合才會用到,而說服則產生於需求,隻要我們有需要別人合作才能實現的願望,我們就需要說服。

可以這樣認為,說服心理學的核心就是促成人與人之間的聯係,正是因為這種聯係對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力,才讓說服心理學有了繁衍的土壤。而且這種能力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在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我們都需要用到說服心理學。在這本書隨後的內容中,我們將了解這門學科的種種實際應用,了解它在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效應,並且掌握這門心理學的訣竅,成為一個了不起的說服心理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