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這一標準時,個人的主觀判斷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你必須準確判斷出哪些是可以容忍的,哪些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如果員工在你麵前表現得很差,那說明他對你缺乏尊重,他也無法實現你對他的期望。作為一名老板,你不能對此聽之任之,而要對他施加壓力,加強控製。
當一個人超出你可以接受的界限時,你應及時處理這些不良行為,如經常遲到、不懷好意的玩笑、惡作劇、不恰當的姿體語言、不尊重他人、貶低他人、背後說三道四、衣冠不整、時常抱怨、工作中處理私事、不守承諾、撒謊等等。對這類行為切不可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再去作決定。你應該向這種不良行為進行挑戰,並且要求員工向你作出解釋,不要等到你聽說那人已走了時再作出任何毫無意義的決斷。
身居領導之位,你的員工每時每刻都在觀察你。你處理不良行為的方式,直接影響到員工對你的看法。你必須在員工心目中確立一個明確的概念,即讓員工明白哪些是可以令你接受的,哪些則不能,在這裏隻有強力,絕不能含糊。
5.避免強製的方法
從管理角度來講,威脅和嚴厲的警告能夠保證工作水準,但問題是,在日常工作中有時這樣行不通。領導剛轉過臉去,大家又我行我素了。
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避免強製,使別人服從的兩個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對方覺得受到了尊重,例如:
“我知道你是不會被強迫的……”;
“沒有人非要強求你做……”;
“任何人都強迫不了你的……”;
“由你決定……”。
當然,這些方法看起來有些冒險,但經常是非常有效的,因為這首先消除了反抗的理由,其次也可迫使對方接受責任。
試圖說服病人做手術的醫生可能越勸病人,病人越是反對,病人樂於受到醫生的關注,像孩童一樣,玩玩反抗的遊戲,但當醫生說:“好了,你自己決定”,遊戲便結束了,現在病人必須對自己的將來承擔責任。
有時,在運用強製力之前,需要截斷對方的退路,最好是:慢慢進行。
運用強製也需要仔細的計劃。眾所周知的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工人領袖預見了罷工不可避免,並隨之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以長期禁止加班耗光煤的庫存,其次再謀求私人煤礦與碼頭工人的合作,截斷從國外進口煤的通道,此外又精心組織糾察隊阻止工人上班,時間也選得很妙,恰好是聖誕節後的蕭條和天氣最惡劣的時候。
一旦運用了強製力,就必須堅定地繼續下去,對方開始變弱時也不能放鬆,否則就會功虧一簣,對方會察覺你的不堅定並加以利用。
如果你決定將一項任務交給一位下屬去完成,你就必須義無反顧地執行下去,直到有所收獲。當對方顯出不堪其任時也不要立即放手,而要繼續施壓,同時留些餘地給對方,這樣才能起到有效控製下屬的作用。
6.控製好手中權力
《韓非子》裏有這樣一個故事:魯國有個人叫陽虎,他經常說:“君主如果聖明,當臣子的就會盡心效忠,不敢有二心;君主若是昏庸,臣子就敷衍應酬,甚至心懷鬼胎,但表麵上虛與委蛇,然而暗中欺君而謀私利。”陽虎這番話觸怒了魯王,陽虎因此被驅逐出境。他跑到齊國,齊王對他不感興趣;他又逃到趙國,趙王十分賞識他的才能,拜他為相。近臣向趙王勸諫說:“聽說陽虎私心頗重,怎能用這樣的人料理朝政?”趙王答道:“陽虎或許會尋機謀私,但我會小心監視,防止他這樣做,隻要我擁有不至被臣子篡權的力量,他豈能得遂所願?”趙王在一定程度上控製著陽虎,使他不敢有所逾越;陽虎則在相位上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能,終使趙國威震四方,稱霸於諸侯。
領導在授權的同時,必須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控製。但領導若控製的範圍過大,觸角伸得太遠,這種控製就難以奏效。如何做到既授權又不失控製呢?下麵幾點頗為重要:
(1)評價風險。每次授權前,領導都應該評價它的風險。如果可能產生的弊害大大超過了能帶來的收益,那就不予授權。如果可能產生的問題是由於領導本身原因所致,見應主動矯正自己的行為。當然,領導不應一味追求平穩保險而像小腳女人那樣走路,一般來說,任何一項授權的潛在收益都和潛在風險並存,且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也越大。
(2)授予任務的內容,不幹涉具體的做法。授權時重點應放在要完成的工作內容上,無須告訴完成任務的方法或細節,這可由下屬自己來發揮。
(3)建立信任感。如果下屬不願接受授予的工作,很可能是對領導的不信任。所以,領導就要排除下屬的疑慮和恐懼,適當表揚下屬取得的成績。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關心下屬的成長是領導的一項主要職責。
(4)進行合理的檢查。檢查有以下的作用:指導、鼓勵和控製。檢查的深度和廣度取決於兩方麵:一方麵是授權任務的複雜程度;另一方麵是授權下屬的能力。領導可以通過評價下屬的成績,要求下屬寫進度報告,在關鍵時刻同下屬進行研究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控製。
(5)學會分配“討厭”的工作。分配那些枯燥無味的或人們不願意幹的工作時,領導應開誠布公地講明的工作性質;公平地分配繁重的工作,但不必講好話道歉,要讓下屬懂得工作就是工作,不是娛樂遊戲。
(6)盡量減少反向授權。部下將自己應該完成的工作交給領導去做,叫做反向授權,或者叫倒授權。發生反向授權的原因一般是:下屬不願冒風險,怕挨批評,缺乏信心,或者由於領導本身“來者不拒”。除去特殊情況,領導不能允許反向授權。解決反向授權的最好辦法是在同下屬談工作時,讓其把困難想得多一些,細一些,必要時,領導要幫助下屬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所有這六個方麵都是領導在授權後控製下屬所必需的,因而需要將之牢記於心,並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7.把握好威權的“度。”
強製的先決條件是掌權者必須有能力製裁下屬的不規行為。“必須這樣做!照我說的做,不然我就……”都是這種能力的表現,強製的優點在於能非常迅速地實施計劃,因為它不需要與權力施予的對象有過多的糾纏。
許多領導卻在動用強製力的問題上遲疑再三,因為他們發現這會引起別人的厭惡感。強製當然令人不愉快,但卻簡單易行,而且可以避免辦事拖拉。例如,一項不受歡迎的工作沒有人願意去做,如果下令說:“某某可以開始做”,這要比向他解釋為什麼要他做好,否則他很可能告訴你別人更合適,到最後恐怕隻有你自己做了。
讓員工更換工作時,用強製手段特別有效,但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首先,要強調別無選擇;其次,要讓對方體麵地接受安排。
如果透露一點有商量餘地的意思,你就輸了。當然,讓員工保住麵子也同樣重要,像強迫調動可以被稱作暫時借用,強迫停職可以對外宣稱是因健康原因退休等等。隻要可能,盡量將反麵因素與正麵因素結合起來,像:“你18年來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表現優異,那裏很需要你,但我更需要你去一個新崗位,因此沒有選擇的餘地”。千萬不要漏了最後一句,你一旦作出決定,就需要立即執行,不給對方請人幫忙或再推拖的機會。
強力控製的風險在於,剝奪權力對象選擇權的同時,掌權者也就沒有選擇餘地了。
這種情況下的強製,是因為害怕拒絕服從會帶來更大的損失,從這個方麵來說,權力有最後決定權,如果他“寧死不屈”,掌權者就達不到目的了。
強製會激起反抗,一旦采取強製措施,勸說就毫無作用了,如果強製失敗,惟一的選擇是冒險施加更大的壓力,如果掌權者做不到這一點,他便名譽掃地了。過分的壓製也會適得其反,超過一定限度,仇視就會轉變為無動於衷的冷漠,甚至於會轉向其他同伴,尤其是那些經濟地位低下和受孤立者。
8.巧妙運用以惡製惡
俗話說:“人過一百,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在公司裏往往也是這樣。一些下屬由於種種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或者在利益的驅動下,也會萌發不良的念頭。知人知麵難知心,作為一名公司老板,很難保證自己對所有的雇員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