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識才善用(2 / 3)

4.量才錄用,事盡其功

《西鄰五子》的寓言故事說:西鄰共有五5個兒子,西鄰將五個兒子中質樸老實的安排種地,將機敏伶俐的安排經商,將雙目失明的安排占卦,將駝背的安排搓麻,將跛足的安排紡繩。結果,5個兒子都不愁吃穿了。西鄰安排5個兒子對號入座、各適其職的做法,就是今天所說的能位相匹原則。

每個人的才能都有質的區別,這叫能質。在相同的能質下,能量的大小才能夠相比較。我們所說的能位相匹,就是指在人才的任用上,必須根據不同人才係統對人才能質、能級的要求,選用具有相應能質、能級的人才,並且保持人才係統中的能質、能級要求與人才具有的能質、能級之間的有機協調和動態對應,以實現因事擇人,量才錄用,才盡其力,事竟其功。

在能質相同的情況下,能級與位的情況有三種:

一是能等於位。即人才的能級與崗位、職位相等,這種安排使用人才的方式穩妥可靠。不過完全相等的情況是極少見的。

二是能大於位。就是說人才的能力級別超過了崗位、職位的要求。出現這種情況,從表麵上看,力大擔子輕,餘勇可佳,工作應該幹得非常出色。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事實卻告誡我們,盡量不要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每個人都有實現自己價值的強烈願望,能力大大超過職位、崗位的要求,因餘力發揮不出來,不能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華,積極性受挫,工作反而會做不好。

三是能小於位。即人才擔任的工作超過了他的能量級別,如果人才的能量稍微小於工作職位的要求,對人才的成長有利,因為壓力會變成鞭策前進的動力。多數人才的成功都是這種壓力不斷變動力的結果,但是如果能與位相差太大,超過了極限,那就不但會因為“擔子”太重使身體“傷筋動骨”,而且還會給事業帶來損害。

上述三種情況,對不同年齡的人來說作用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能等於位,適合於中年人,一方麵中年人年富力強,堪當重任;另一方麵,中年人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其能力的彈性相對減少。能大於位,適宜於老年人,老年人爭勝好強之心日弱,且大多甘做人梯,其能力幾乎沒有彈性,日呈萎縮之勢。能小於位,有利於培養青年人,青年人處於事業的起點,前途無量,正在長知識增才幹,並且上進心強。

年齡與能力、位置的關係,主要是著眼於人的生理狀況而言,但在現實生活中看,真正做到能力、職位相匹配並不容易,多數情況下是相對合理,而不合理的情況也隨處可見。既然不可能完全做到能位相匹,就需要領導精於運籌,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下屬的潛力。

5.把短處變成長處

人各有短長,但短處與長處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許多短處在特定的條件下多可以轉化為長處。有人性格倔強,固執己見,但他同時必然頗有主見,不會隨波逐流,輕易附和別人的意見;有人辦事緩慢,手裏不出活,但他同時又是個辦事有條不紊,踏實仔細的人;有人不大合群,經常是我行我素,但他可能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甚至於是碩果累累。

領導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夠做到短中見長,善用下屬的短處。

現代公司中善於用人之短的領導也確實大有人在。有這樣一位總經理,他讓愛吹毛求疵的人去當產品質量管理員;讓謹小慎微的人去當安全生產監督員;讓一些喜歡斤斤計較的人去參加財務管理;讓愛道聽途說、傳播小道消息的人去當信息員;讓性情急躁、爭強好勝的人去當青年突擊隊長……結果,這位總經理將這些別人眼裏的消極因素和不利條件轉變成了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大家各得其所,各盡其職,皆大歡喜,公司的效益也大增。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有其長處,也必有其短處。人之長處固然值得人們稱道,應該發揚廣大,而從人的短處中發掘出來的長處,更值得領導重視,因為這些長處是為別人忽視而獨為你發現和利用的,這在無形中就是增強了你,乃至整個公司的力量;而善用人之短處的領導,也必然是深通用人之道的高明之土,值得每一位用人者學習。

6.不要輕視“小人物。”

從古至今,有所作為的領導都深深體會到尊重“小人物”的重要。

《史記》中有記載說:魏公子無忌為人仁厚,又能禮賢下士,凡是士人,不論才能高低,都能謙虛地以禮相待,不因為自己高貴就怠慢士人。因此,縱橫幾千裏地方的士人,都爭相前往歸附他,他招徠的食客有3000人。在這期間,各個諸侯國知道公子賢能,門客又多,輕易不敢侵犯魏國。

魏國有個隱士叫侯贏,70多歲了,家境貧苦,隻好去做夷門的守門人。魏公子聽說後,就前去問候,要贈送他豐厚的財物,侯贏不接受,公子就擺設酒席,大請賓客。客人坐定之後,公子帶著禮物,空著車子左邊的座位,親自去夷門迎接侯先生。

侯先生整了整破舊的衣帽,登上了公子的車子,毫不謙讓地坐在上首,想借此機會來觀察公子。公子握著韁繩,更加恭敬。侯贏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街上屠宰坊裏,希望委屈您的車馬,讓我去訪問他。”公子駕著車子來到市場,侯贏下車去會見他的朋友,故意久久地與朋友談話,暗中觀察公子的表情。公子臉色更加溫和。市場上的人都看著這個場麵。這時候,魏國的將相、王族、賓客濟濟一堂,等候公子舉懷祝酒,隨從人員則在暗地裏罵侯贏。

侯贏看到公子的臉色始終不變,才辭別朋友,登上了車子。等來到公子家裏,公子領著侯贏坐在上首,並向他一一介紹賓客。客人們都吃驚不已。飲酒正酣時,公子起立,來到侯贏麵前向他敬酒祝福。侯贏便對公子說:“我隻是夷門的守門人,而公子卻委屈車馬,在大庭廣眾之下親自去迎接我,本不應該去訪問朋友,卻委屈公子去了一趟。然而我侯贏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讓公子的車馬久久地停在市場上,去訪問朋友,借此觀察公子,公子卻更加恭敬。市民大多把我看作小人物,而認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謙恭地對待士人啊!”此後,侯贏成了公子的上賓,並為公子的事業作出了貢獻。

魏公子無忌之所以對許多人看不起的“小人物”如此屈尊拜訪,就在於他認識到了“小人物”蘊藏的巨大潛能,自己可以借助這種力量去達到政治目的。

這個故事講得雖然是古人的事,但對現在的領導也有借鑒意義。

作為領導,應了解下屬,哪怕他是一位不起眼的“小人物”;要了解他不為人知的一麵,了解他的閃光的一麵,並敢於大膽起用他,使他潛在的能量得以釋放,為己所用。

7.安撫那些想跳槽者

在每個公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不安分雇員,由於在其他地方的預期收益與發展機會優於你的公司,他們往往會選擇“人往高處走”的策略,舍你而去。這對於雇員來說,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本來嘛,有誰能不為自己的前途著想,有誰能心甘情願地在一個與自己能力或興趣不相符的地方呆一輩子的呢?但對於公司來說,這卻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