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挑剔聘用(1 / 3)

聘用員工不怕臉皮厚,但一定要有挑剔的眼光。不一定要找條件最好的,而要找行為模式與能力最適合此項工作的人選。當今社會,招聘員工的招數五花八門,但無論如何,一張桌子、一部電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領導要想招聘到本單位的合適人才,必須動一番腦子,想出一些新的點子和招數。

1.招聘也需新思維

長久以來,中國人一直以謙虛為美德,不善於或不敢將自己的才能表述和展示出來。隨著與外界尤其是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使得人們的一些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在人才招聘上也表現得很明顯。作為領導,怎樣判斷應聘者是否有真功夫呢?

——高薪!敢於挑戰者。

在北京大學校園,曾有這樣一則廣告:誠聘具有網絡背景、熟悉互聯網、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英語六級、碩士博士優先,月薪要求低於1.5萬元者免談;熟悉三維動畫設計的美工人員,月薪要求低於6000元者也免談。這則廣告引來了眾多的應聘者。

一位應聘者如此袒露心跡:“我敢來應聘,是因為我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否則我不會來,該公司可能提高工資,對應聘者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正如公司負責人所說:“敢要高工資,至少說明他有能耐、有勇氣。互聯網時代,隻有那些領跑時代的領導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跟在浪潮後麵的人永遠不會有出路。我印證了互聯網上的規則。即‘第一名可以成功,第二名可以獲利,第三名可以謀生,其他的隻好靠邊站’。我們需要的是有才能和勇氣的人。”

——筆跡!選人才的參考。

據有關專家介紹,筆跡分析技術通過對筆跡進行一些特定要素的分析,判斷出書寫者的性格、能力、思維方式、心理素質、工作作風、主要優缺點以及符合某一崗位的職業要求,為組織挑選出最適合的後備人選,或結合某些職業的要求,為人提供擇業指導。這一技術已在國外廣泛應用並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訓練!必過的一關。

一般來說,外資公司是十分注重第一印象的,很多外資公司都是如此。如果應聘者穿著隨意,不穿西服或者穿西服不帶領帶,麵試時小動作很多,無意識地在手裏把玩主考官給的名片,擱在桌下的腳不經意的微微抖動,所有這一切將會失分很多。還有一些女性喜歡把頭發染成黃色,可她們不知道這樣子,自己的麵試就“黃掉”了。

一家外資公司的人事主管出了這樣的心理谘詢題:你從小到現在從未闖過紅燈嗎?你小時候從未說過一次謊話嗎?類似的非常簡單的不需要思考的題目,偏偏在那些高智商的人才那裏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陷阱。許多聰敏的人往往答:我從小到大一次未闖過紅燈。我從小到現在沒有說過一次謊話。這樣的題目大約有100多道。如果用人單位的考官分析出其中水分很多,那麼這位“人才”將會被告之:“敝公司目前暫時未能迎納先生,容日後再議。”

也有一些公司的領導在招聘時更有新招,先請一位與應聘者專業對路的資深技術人員進行對話,此人可稱為“點穴手”,他專門提一些專業上的難題來刁難應聘者,看其是否能夠招架得住,這樣可以掂出應聘者的技術分量。

然後再請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提出幼稚問題,此人可稱為“幼稚提問者”。前者是測試應聘者的技術水準,後者是看應聘者待人接物的水平如何,看看應聘者的個性、人品、素質。有的麵試者見提問的年輕人外語完全不如他,立馬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有的當場反唇相譏,有的即興發揮把主考官真的當成了傻瓜。

當今社會,招聘員工的招數五花八門,但無論如何,一張桌子、一部電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領導要想招聘到本單位的合適人才,必須動一番腦子,想出一些新的點子。

2.如何選聘優秀員工

聘用員工不一定要找條件最好的,而要找行為模式與能力最適合擔任此項工作的人選。一個經驗不太豐富,但精力充沛、抱負遠大的應征者或許比有經驗者來得更好。作為單位領導,主要應關注以下幾點:

(1)必要的技能。把某職位的工作內容與所需技術上和行為上的能力列出來。例如,你要找的秘書,可能要懂得電腦、文字編輯、電話應對,而且喜歡協助顧客。要找一個熟悉電腦和文字編輯的人並不難,至於電話禮儀,大多數人也是一教就會;但是要訓練一個人合群,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所以在你的招聘詞和麵談中,你應該特別強調應征者最好具備訓練有素的技能。這個人打字的速度也許不是最快,不過,如果他(她)的能力屬應聘範圍之內,而且敬業合群,這就是你要找的人了。

(2)招聘途徑。如果你從公司內部選拔人才,雖然對那個人是種獎勵,但是卻可能埋下紛爭的種子;尤其待補的如果是主管的位子,被你挑中的人將負責管理以前的同事,所造成的紛爭可能會更嚴重。

假使你從外麵招募,這個人雖然會為公司帶來新的看法與衝擊,但對公司的展望、政策、產品及各項程序並不了解,你必須要花費時間來加以訓練。

如果招募工作是由人事部門負責,一定要讓承辦人員明了你的需求。該工作的職位說明書必須保持其正確性,並且要隨時更新,另外也要與人事部門充分溝通篩選的標準。

另外一個招募的途徑是通過朋友、同事的介紹。不要排除任何可能找到合適人才的途徑,而且也要降低雇用後才發覺不適用的風險。

(3)準備麵試。不要使用那些一看就知道是從麵試大全這類書抄過來的題目。應征者如果稍微有點大腦,可能早就有標準答案等著你問了。例如:“談談你自己?”“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等等。應征者要在沒有任何事前準備的情況下回答問題。每一位應征者要接受相同問題的詢問,以便比較。但是也不要過於拘泥,以免錯失探索其他有趣話題的機會。

(4)規劃麵試方式。麵試也是一種會議,應征者有權決定是否要和你合作。再提醒一次,你要找的是最合適的人,而不是在決定誰勝誰敗。

(5)做好記錄。每一個應聘者麵試之後,花5分鍾記錄一下你對此應征者的感受。如此可避免事後追憶的失真。

(6)追蹤反饋。向應征者的介紹人查證應征者的過去記錄,並和參與麵試甄選人員共同討論,達成共識後,打電話給中選的應征者,通知其前來報到;至於落選者,或在麵試之前即已遭淘汰的應征者,則寄一封語意誠懇的問候信,感謝他們應征本公司的工作。

應征者愈符合工作所需的條件,日後的問題就越少。因此,做一個合格的部門領導,就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以使具體的征聘操作活動圓滿成功。

3.慧眼識人才

麵試作為招聘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事管理部門的重視。

眾所周知,招聘的核心部分是麵談,在麵談的過程中,發問者提問的方式、時間和語氣都直接影響著麵試的效果,麵試提問的方式一般有三種,開放式、試探式和封閉式:

(1)開放式。它要求應試者盡可能多地表達個人的想法和見解。例如,“您認為什麼樣的工作環境最有利於您創造出好的成績?”這一類型的問題有利於了解應試者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性格特點、個人思想見解等等。

(2)試探式。這種問題帶有意圖地去試探一種事實或應試者的態度,有時用於實現話題轉換。例如,“您為什麼要離開目前的工作?”

(3)封閉式。它隻要求應試者回答“是”或“否”。例如,“如果需要的話,您願意加班嗎?”這一類型問題的回答簡潔明了,主要針對該崗位一定“必要”或“不要”的方麵得到應試者明確的回答。

下麵是一個招聘實例。公司要招聘一名管理70名下屬的中層主管,主考官就分配工作和管理下屬兩方麵問題與甲、乙兩位應聘者的問答比較。

提問:你給下屬分配工作時,是以什麼為依據?(開放式,對不同應試者提出同樣的問題便於比較)

甲答:我了解他們的能力,我依據他們的能力給他們分配工作。

乙答:我將他們分成三組,各組分別負責某一部分的工作。

提問:員工分別單獨工作,你如何知道他們的能力如何?(開放式,引入新問題)

甲答:我通過親自檢查工作來了解他們的能力和技術。

乙答:我讓他們把工作全部記在工作日誌上,我會隨時抽查例行的工作,對於重要的工作,我便定時檢查。

主考官問甲:這項檢查豈不是太浪費時間?(試探式,進一步考察)

甲答:我是主管,這是我的工作和責任,所以不怕浪費時間。

提問:那麼,你每天都會很忙吧?

甲答:我常常會工作得很晚才回家。

主考官問乙:你這樣檢查或抽查,效果如何呢?(試探式,引出其他問題,深入了解)

乙答:這種情況下,下屬出錯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我會有時間注意別的事情。

提問:注意別的什麼?請舉個例子好嗎?(接著,了解個究竟)

乙答:例如,想一想經常出質量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是否需要改造,如何改造等等。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如果工作需要,你願意經常出差嗎?”(封閉式,獲得“是”或“否”的必要信息)甲乙兩個應試者均回答“願意”。

通過這種麵對麵的“問”“答”,招聘者就可以對應聘者有了一定的了解,為招聘工作的順利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麵試過程中,對應試者提出不同的問題,獲得必要的、足夠的信息,利用這些信息,一方麵把應試者與工作崗位的基本標準進行比較,另一方麵對不同的應試者比較,從而作出理想的選擇。

4.規避招聘風險

獲取人才有多種途徑,而市場招聘則是為大家所熟悉的,也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如何招聘到公司真正所需要的人才,如何將“南郭先生”之類的角色拒之門外,這是每一個人事工作者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在人才招聘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幾種風險:

(1)以貌取人。在人才招聘中,外表出眾者容易給麵試官留下較高的印象分,這在一定限度內無可厚非,但若過了度,便容易犯錯誤。因為有些人“聰明麵孔笨肚腸”、“繡花枕頭一包草”。招聘到的人中看不中用,就會給公司帶來損失。

(2)偏重口才。人才招聘中,應聘者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能說會道,善於包裝自己;一類不善言辭,不懂自我推銷。麵試官往往被能說會道者的三寸不爛之舌所迷惑,其實,除非是在招推銷員和演講家,否則,過分偏好應聘者的口才,將是一種錯誤。

(3)健康問題。一些公司在錄用應聘者之前,不要求對方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輕信對方的自我介紹,當招聘到的人本身有嚴重的健康問題時,便無法勝任工作,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