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尊重人格平等的樸素體現。梁實秋先生曾說過,竟利是一切動物的本能,而寬容則是人類文明熏陶的結果。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領導與被領導中,由於位置不同,一般來說,應當是被領導要適應領導的工作節奏、習慣與方法,不能下屬由著性子來。但人是有思想、有性格的,也不能要求下屬克隆自己。果真那樣的話,連領導自己也會感到別扭。所以,如何對待下屬的異己現象,包括有些缺點和不足,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領導應首先端正思想,不要以為自己身處高位就在人格上高人一等,要把對方看成與自己人格平等,以人性尊重的態度來對待對方。隻有尊重別人才能尊重自己。如果真是連下屬的一點錯誤都不能容忍,那麼就把自己逼上完人的最大錯誤上去了。彼德·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說,管理行為中常會遇到兩類錯誤,一類是“吃水線上的錯誤”,一類是“吃水線下的錯誤”,他認為對“吃水線下的錯誤,因是致命的”,不容存在與繼續;而對“吃水線上的錯誤”,則可寬容待之。這個說法是很聰明的。
寬容其要點有三:一胸懷豁達,這是領導從善如流的基礎。領導的個人形象很重要,如果其克己奉公,忍辱負重,給人以寬厚感,那麼,每個成員都會直抒胸臆,“實話實說”。二擺正位置,這是領導平等議事的前提。領導班子中的每一位成員在位置上應是平等的,即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每人一票,不存在上下級關係。一把手擺正了位置,其他成員才能不做附庸,否則就容易出現“一言堂”。三承擔責任,這是領導正確決策的必要條件,即善於歸納、吸收、提煉好的意見,並形成決策,然後分工執行;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光敢於拍板還不夠,還要勇於承擔責任。作為領導,要做到三容:“容言”,“對不同意見不但不給臉色、不壓製,而且認真采納其合理部分”;“容才”,“鼓勵部屬超過自己,為人作嫁,甘當人梯;見賢思齊,虛心向助手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容錯”,“對因誤會或過失造成對自己傷害的,要得理讓人,說明情況,取得諒解;對因私心而反對自己的人,則立足幫助,批評教育;對反對錯了尚未改正的,也不以牙還牙,刁難報複”。
在管理模式中,並非隻有嚴厲一途,寬容也為一品;如何把嚴格與寬容結合得好,掌握精妙者是為“大師”。因此,請領導在世事浮躁、工作繁忙中,千萬別忘了寬容。有寬容才有沉穩,有沉穩才有冷靜;有冷靜才有智慧,有智慧才能獲勝!
5.嫉妒乃用人之大忌
一個領導,如果對比自己強的人,不敢大膽任用,而采取壓製的方法,不讓他們發揮特長,那麼許多有專業人才就會被埋沒,領導就不可能擔負起曆史使命。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過:“你可以把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但隻要保留我的組織和人員,幾年後,我仍將是鋼鐵大王。”卡耐基死後,人們在他墓碑上刻著這樣一段話:“這裏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把那些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到他管理的服務機構之中。”卡耐基的成功在於善用比自己強的人。在知識經濟時代,領導就更需要有敢於和善於使用比自己強者的膽量和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由於別人超過自己而引起的抵觸情緒,是心胸狹窄的共同心理。黑格爾則說,嫉妒乃“平庸的情調對卓越才能的反感”。現在有的領導不樂於用比自己強的人,除了怕這些“強人”難以駕馭,主要還是疾賢妒能心理在作怪。他們由於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總以為自己是單位或部門的佼佼者,各方麵都應該比別人高一籌。因此,當他們遇到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就萌生妒嫉,甚至采取種種方式壓製他們。
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也可以說是一種痼疾,自古有之。唐朝宰相李林甫對才智功業高於自己者“必欲百般去之”;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嫉妒晚輩,生怕別人超過自己,憑借自己的地位,壓製格雷的電學論文發表;美國電影大師卓別林,容不得才華超過自己的導演,而利用自己的權利,焚毀了惟一的一部《海的女兒》的拷貝。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人在單位是業務骨幹,事業上成果卓著,連連獲得獎勵,就立即有人在雞蛋裏挑骨頭,說他這也不行,那也不是,甚至一無是處。
尖子,是各方麵的先進人才,是群眾之中的佼佼者。“木秀於林,風必催之”,這是古已有之的不良風氣。支持尖子人才,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對於一個領導來說,必須正確認識各行各業的尖子,鼓勵人才脫穎而出,歡迎他們超過自己,這不僅是事業的需要,也是應有的覺悟、胸懷和品格。
10個指頭有長短,事物發展總是不平衡的。支持尖子,是符合以點帶麵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長江後浪催前浪,無名者超過名家,青年超過老年,後人超過前人,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後來居上,社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如果不支持尖子人才,搞“一鍋煮”、“一刀切”,勢必壓抑先進,保護落後,不利於人才成長。古今中外的名家都懂得擇善而教、擇優而用。孔夫子弟子三千,賢者也不過七十。有些國家的人才輩出,原因之一也是由於他們篩選嚴格,支持出類拔萃的“尖子”人物。一些著名科學家總是以事業為重,歡迎和鼓勵別人超過自己,熱情支持和幫助那些與自己有競爭能力的尖子。
人才冒尖不容易,他們付出了比別人更艱苦的勞動,承受了比別人更多的磨難,表現出比別人更卓越的才幹。因此,對於尖子人才,一定要熱情支持,破格使用,待遇也應適當提高。這樣做才能鼓勵更多人才冒尖,充分發揮才幹。
高明負責的領導,不應該嫉賢妒能,而應該頂住不負責任的閑言碎語,為人才尖子撐腰、鼓氣,支持和幫助他們去開拓、去創造、去攀登高峰。這是領導的勇氣、美德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6.信賴最有說服力
在用人行為中,充分信賴下屬,是做到用人不疑的題中應有之意。充分信賴下屬,通常是通過上下級之間的感情傳遞和心理滿足來實現的。領導應該認真分析下屬的心理活動,盡力滿足下屬的各種健康的心理需求。在正常情況下,絕大多數下屬在接觸上級時具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諸如:在研究問題時盡力與上級保持一致的願望;在工作中希望上級能看到自己的成績;當工作中偶而出現某一過失時總是寧願自己悄悄地采取補救措施,也不讓上級知道;強烈追求上下級之間在人格上的完全平等;渴望得到上級的尊重和信賴;願意參與上級的管理工作,使自己的美好設想能在上級的決策過程中有所體現;企求上級能“理解”自己的美好心願和良好動機,支持自己的工作;在萬一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希望作出決策的領導能理所當然地替自己分擔責任;在完成工作任務之餘,希望上級的管轄和約束,最好不要過緊,應給予自己適度的“自由”……對於下屬這些共同的心理特征,領導應在準確掌握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盡量使下屬達到心理上的和感情上的某種滿足。惟有這樣,上下級之間才能進行有益的感情傳遞,下屬才能在心理上處於一種健康的活動狀況,並且相信領導對自己是信賴和尊重的。
應該記住:倘若下屬積極的、健康的心理要求得不到完全滿足或部分滿足,從而使下屬一次次處於十分失望的境地,那麼,哪怕領導再如何“真誠”地向下屬表示“充分信賴”,下屬對上級的疑慮也是很難消除的。
在具體運用上,領導對下屬表示信賴的方式,也就靈活巧妙,多種多樣。諸如:
——在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下,有意製造最隆重的氣氛,將最困難、最光榮的重要工作交給某個下屬,使他覺得這是上級對他的最大信任,“看得起他”。
——在下屬發生某些工作失誤,特意趕來向上級解釋時,故意裝做對此不感興趣,打斷他的彙報,並讓他“好好休息”,甚至還“額外”給他一點不過份的安撫和照顧,暗示他繼續大膽幹,不要為此而背上思想包袱。
——在聽到別人對下屬的不公正非議時,當即旗幟鮮明地予以駁斥,並且一如既往使用下屬,就像劉邦聽到別人議論陳平有盜嫂、受賄之嫌以後,照樣重用陳平一樣。
——不以一時的勝敗論英雄。在下屬屢遭挫折,工作進展不大時,決不因此而抹殺他過去的功績,懷疑他固有的才能,草率地中途換人,而是及時向下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消除他心中的陰影和疑點,盡快恢複他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對於從競爭對手那裏跳槽過來的能人賢士,經過考察了解,隻要確實德才皆優,哪怕他過去和自己曾有過私仇,也應該不計前嫌,和自己的下屬一視同仁,大膽委以重任,就像春秋時期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寬厚豁達地立管仲為相一樣。在和下屬一起研究工作時,隻要條件允許,就應該先聽聽下屬的意見和看法。當下屬由於自己的看法和上級不一致,因而表現出含糊其詞或竭力“靠攏”領導的觀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