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變幻無常(1 / 3)

領導用人時需要對付各種各樣的人,所以隻有一手是不行的,必須做到紅白臉相間,也就是一文一武,一張一弛。如果領導對人太寬厚了,便約束不住員工;如果對下屬太嚴厲了,下屬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公司裏則萬馬齊喑,毫無生氣。每種方法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兩全。由此看來,領導必須善用兩手。紅白臉相間用人既是方法,又是藝術,要真正掌握它,必須花些功夫。

1.虛實相間樹權威

戰國名將吳起,能征善戰,百戰百勝。他的秘訣是善於打動士兵的心,為他效力賣命,以至於一位母親聽到吳將軍為她的兒子舔傷口時痛哭失聲,人們以為受到感動,其實她是在為他的兒子哭泣。吳將軍曾為她的丈夫舔傷口,丈夫一上戰場就奮不顧身地戰死了,她兒子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吳將軍真情動心的無窮力量!而相反,有的領導裝模作樣,假仁假義,遲早會被人識破而將逐漸失去功效。

然而,領導僅用真情來感化下屬是不夠的。戰國時,有一個小國的國君樂善好施,並博得了個“慈惠”的好名。一日,一位賢士來到這個國家,君主虔誠地向他討教治國方略,這位賢士直截了當地說:“貴國將要滅亡了。閣下,您過於仁慈,不忍心處罰人;您樂善好施,隨便獎賞人。不忍心處罰人,使有罪過的人逍遙法外;隨便賞賜,使那些無功的人也得到獎賞。有過不罰,無功有賞,不正是亡國之征兆嗎?”賢士的一番話頗有道理,領導用人有恩無威是行不通的,有時候,領導也要會施威。

領導的威嚴來自權威,不是權力。權力是授予或家傳的,而權威來自於領導的德行和領導藝術。它是在領導過程中自然產生的,靠點點滴滴的樹立起來的威望,是一種內在實力和人格魅力。比如,員工們發現,領導與員工談話,親切自然,用詞準確,在公開場合講話,一是一,二是二,威嚴有力,有震懾力,在處理問題上,懲罰分明,毫不含糊曖昧,這樣就會給員工一種心理暗示,使員工更加信賴他,堅信公司有發展前途。領導的威信自然就建立起來。

對犯了錯誤的下屬,領導施威最好是威而不怒,怒而不發,當罰則罰,當除則除。

領導也有發火動怒的時候。當涉及到原則性問題,對犯了原則性錯誤的人,對他要大動肝火,這是製止和預防類似錯誤行為、顯示領導人運用威懾力量的最佳時機。當涉及公司發展存亡的大問題時,對於那種故意妨礙計劃實施或工作出現重大失誤的人,要發火,這有利於計劃順利的實施。長此以往,領導才能在下屬心中樹立起令人敬畏的形象。

發火宜實不宜虛。有威信的領導一般很少發火,自己心情不順時不發火,問題解決不了也不輕易發火,他從來不拿發火當做管人的靈丹妙藥,更不會故意發火耍威風。他們所奉行的原則是,不發則已,一發震天,發火就要發得叫人服氣。

有些領導很愛發火,過後又來個施威不忘善後。這樣的領導是可以被人諒解的,下屬會認為他是“脾氣不好,但心腸熱”的人,但如果下屬對領導形成了這樣的印象,就要減弱了領導發火的威力,詆毀了領導權威的形象。

由此,領導真情實意地關心下屬,鐵麵無私地處理問題,令下屬構成一種令人愛戴與敬畏的風度和形象是非常必要的。應該說,這樣的領導形象對那種“吃硬不吃軟”的下屬和“吃軟不吃硬”的下屬都有無形的威力。

2.不斷變幻臉譜

領導用人時需要對付各種各樣的人,所以隻有一手是不行的。如果領導對人太寬厚了,便約束不住,結果員工無法無天,經常遲到、時常抱怨、工作中處理私事、目無長尊、口吐狂言等;如果對下屬太嚴厲了,下屬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公司裏則萬馬齊喑,毫無生氣。每種方法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兩全。由此看來,領導必須善用兩手。

高明的領導深諳此理,為避此弊,莫不運用紅白臉相間之策。有時兩人連檔合唱雙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有更高明者,可像會變臉的演員,根據角色需要不斷變換臉譜。今天是溫爾文雅的賢者,明天變成殺氣騰騰的武將。曆史上不乏善用此法之高手:

東魏時獨攬大權的宰相高歡臨死前,把他兒子高澄叫到床前,談了許多輔佐兒子成就霸業的人事安排,特別提出當朝惟一能和他的心腹大患侯景相抗衡的人才是慕容紹宗。說“我故不貴之,留以遺汝”。當父親的故意扮白臉,做惡人,不提拔這個對高家極有用處的良才,目的是把好事留給兒子去做。

高澄繼位後,照既定方針辦,給慕容紹宗高官厚祿,人情自然是兒子的,順理成章,慕容紹宗感謝的是高澄,兒子唱的是紅臉。沒幾年,高歡的另一個兒子、高澄的兄弟高洋登基成了北齊開國皇帝。這就是父子連檔,紅白臉相契,成就大事之例。

朱元璋上台後,也想把這出紅白臉戲再演一回,可惜太子是一個心慈麵善之人,他見父親朱元璋大開殺戒,誅殺開國有功之臣,時常苦勸。為教育兒子,一天朱元璋準備了一個滿是荊刺的木杖,扔到地上,叫太子去那裏拿起。太子顯得為難,朱元璋得意地教訓他說:“你拿不了吧。讓我把刺兒先替你修剪幹淨,再傳給你,這難道不好嗎?我如今所殺之人,都是天下最危險的人。把這些人除掉,傳給你一個穩穩當當的江山,這是你的福分。”沒想到太子並不領情,還說“上有堯舜之民”。氣得朱元璋操起坐著的竹榻,向兒子砸去,兩個人你追我趕地在深宮大院中鬧將起來,也顧不得什麼體統和皇帝的尊嚴了。

朱元璋的白臉唱過了頭,後邊的紅臉也就無法唱了。兒子沒等登基就死了,等到朱元璋長孫繼位後,滿朝的能人都被斬淨殺絕,實在找不出“帶荊棘”的人來對付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師”了。

3.重大決策先透點風聲

《兵經》“變篇”曰:“萬雲一氣,千波一浪,是此也,非此也。”這裏說的是雲水的怪異和變化,指出來雲譎波詭的重要特性。盡管雲、波的千變萬化,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源自風的力量,是與風密切相聯的。事實上,在選人用人過程中,領導也可以借助“風”的力量。當然,這裏的“風”不是自然界的風,而是指公司上下的輿論。

在現實生活中,一旦有某種說法、傳言,人們都要拋根問底,探尋是空穴來風,還是確有其事,更有一些捕風捉影之徒,對於人事的安排,升遷、任免都可以借助“風”力量。

領導在任命或罷免某人之前,要放放“風”,這是下“雨”先刮“風”。

北京有家大集團所屬的廣告公司,集團公司總經理看準了一位雖剛來兩年卻很有潛質的女士,這位女士有才華,有能力,有幹勁,總領導想破格提拔她,讓她擔任廣告公司總領導,而原來的3位副職位不變。深諳用人之道的總領導很怕這3位經理有情緒,設障礙,使新上任的經理工作難做。於是,他在調任之前3個月就放出“風”來,說這位女士非常能幹,非常出色,準備調她到廣告公司當領導。剛開始這3位副職反應非常強烈,又到總部探聽消息。總經理不置可否。兩個月後,集團公司宣布了正式任命。等這位女士到任時,這3位副職雖然不情願,可是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倒沒找什麼麻煩。新上任的總經理工作得很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