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變幻無常(2 / 3)

無獨有偶,北京某大集團公司下屬有一家賓館。集團公司總經理聘請了一位24歲的才華出眾大學剛畢業的女士擔任賓館總經理,原來的4位正副經理都做了她的副手。集團公司總領導的本意是想通過破格提拔人才把賓館的效益搞上去,這位女士也確有魄力,有幹勁,但原來的4位副手並不買賬,導致女士孤掌難鳴,工作打不開局麵。總領導一怒之下將5位正副領導全部免職,這位女士自感呆不下去了,自己主動調到某賓館任部門領導去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局,固然有升遷太快、遭人嫉妒的原因,但不能不承認,任命之前缺乏吹吹風、聽聽反應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領導在作出任免決策之前,可以放放“風”,聽聽反應。如果公司上下對此反應非常強烈,一致反對的話,那說明任免的時機不成熟,可以暫緩或放棄這項任命。這可稱為刮“風”不下“雨”。由此可見,在作出任免決策之前先吹吹“風”,這確有不凡的效力啊!

4.善用真假懲罰法

“當獎則獎、當罰則罰”,是領導用人的鐵律。然而這個“當”字卻很難把握,具體執行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當重罰的時候,有冤情的,有求情的,也有循情的。對此,領導不得不講究策略。

在我國,對於懲罰向來推崇它具有懲一儆百的作用。在古代,就有“殺雞給猴看”、“擒賊先擒王”之說。懲罰就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司裏,對於三令五申的規章明知故犯的人,不論他是顯赫的功臣還是領導的親信,都要當罰則罰,以樹立起員工對公司法規的敬重。這裏的懲罰是不折不扣,也稱“真罰”法。

然而,在不可控製的事情發生時,雖然下屬已經盡力了,仍不能較好地完成任務,應罰而免罰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公司在異地開展新的業務,或者上馬一個大項目,由於難度大、業務不熟,下屬即使在事前有承諾或有指令情況下完不成任務時,領導對其處罰要充分考慮客觀原因,不要因此而一棒子打跑一員幹將。合理的做法是,要格外開恩,令其感恩戴德報效公司。

罰不當便會含恨,隻有已經受重用的,還將繼續受人重用,即使受罰也不會懷恨背叛,甚至還會感恩效命。

當因懲罰而引起爭端、帶來麻煩時,應該變懲罰為獎勵。這是“假罰”法。

有一位私企老板與一家工廠合作建商場,工廠出樓房,他出裝修費,招攬商家。雙方按比例分利。按協議工廠派來5個門衛,都是原來廠裏領導的親信,純屬安排性質。值勤的門衛不守崗,不值勤的門衛倒閑不住,在商場裏到處遊蕩,無事生非,幹了許多違章的事,令老板頭疼。如果懲罰他們吧,工資是雙方商定的,隨便扣發不合適;若是開除他們吧,和合作者的關係會趨於緊張,而新派來的門衛就老實嗎?想來想去,他排除用處罰、開除等方法,選擇了一種最佳的方法:獎勵。他的方法很巧妙。讓協議工資成為他們的保底工資,再利用他們不值勤的時間為他們安排一份小時工作,按小時付酬。奇跡發生了,門衛們都老實肯幹了。

懲罰是必要的。但當懲罰不當時,會引起惡性循環;懲罰過於頻繁,人們對懲罰不再畏懼,懲罰就自然失去了效力。由此,當懲罰起不到應有作用的時侯,變懲罰為獎勵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5.冷落也要有個度

在公司內部,老板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欣賞的部下可以直接提拔到非常重要的崗位。但聰明的老板一般不會這樣做。因為人才的成長需要經過風雨洗禮、挫折錘煉的。

曾有一老板,看準了一個很有潛質的員工,於是派他到銷售科工作,不久提拔他為科長,讓他分管一攤工作。他表現非常出色,銷售額逐月上升,老板嘉獎過他,公司上下的人都看好他,以至沒有人懷疑他會升職。可是,老板卻把他調到無關緊要的倉儲部門工作。人們認為他可能得罪了老板。可是,這位員工沒有分辯什麼,他自己也猜不出老板的意圖。心中雖有些不快,但仍然任勞任怨地工作,很負責任。老板有時也和他談談工作情況。一年後,這個小夥子便坐到了部門領導的位置上。後來人們才明白,老板想重用他,一直在觀察考驗他,暗中觀察在被冷落時候的行為表現。

事實上,升遷太快,沒有足夠的積累知識和經驗的時間,恰恰不利於人才的鍛煉成長。一般來說,一個好的管理人才能夠踏踏實實地在各個部門工作,有相當的時間和經驗,有協調溝通各類人際關係的熟練技巧,有處理應付各種複雜問題的知識、能力。而晉升太快肯定不利於具備這些技巧、能力,難免顧此失彼,並不利於人才成長。同時,被大家視為上級特別厚愛的人,也容易招致大家的嫉妒、不滿,這種風氣甚至會蔓延到整個公司。不管這種心理失衡存在的程度如何,但畢竟會影響大家的士氣,影響工作的正常進行。

而暫時冷落一段時間,尤其可以考察所要培養人員的德性、韌性。看他有沒有事業心、責任心?是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有心當官,無心於事,一個台階上還沒有站穩,就想往上爬?有沒有平淡之心?是否急功近利?歌德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隻有兩條路可以通往遠大的目標,得以完成偉大的事業,即力量與堅忍。力量隻屬於少數得天獨厚的人,但是苦修的堅忍,卻艱澀而持久,能為最微小的人所有。”

作為領導,要悉察下屬在受冷落時受挫折的程度有多大,幹勁如何,此時是想跳槽還是意識到自己非奮發圖強不可。如果他這樣認為:“有時想想,這實在是最糟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離開公司呢?但是,一旦辭了職,又無處可去。我真懷疑人生還有什麼值得努力的事”。這種心態說明他經不起挫折,常常是稍受挫折,便銳氣全消,垂頭喪氣,也不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善於思考與學習,也缺乏“好謀而成”的耐性和修養。

忠告是,提拔悠著點,冷落也要有個“度”,有個過渡階段更好!千萬要把握住提拔的“度”,不可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6.“炒魷魚”也要講策略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解雇圖謀不軌的下屬,解雇不稱職的員工,安排以功臣自居的創業元老,對公司經營者來說往往是一件頭痛的事。這裏提醒你,作為老板,萬萬不可心慈手軟,“炒魷魚”時手不要哆嗦,一定要堅決果斷。其方法策略也要十分講究,軟硬兼施,黑白兩手並用是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