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明寵暗打(1 / 3)

有些領導特別喜歡玩弄權術,造成下屬相互對立,爭風吃醋,以為這有利於利用矛盾加以控製,這種心態是幼稚可笑的。對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寬肚量,明寵暗打,籠絡有加,有效利用。作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不能無視下屬在單位裏搞對立,在出現對立情緒的時候,應當盡力去調節它,這樣才能夠達到一個單位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1.部屬之間相互製衡

有些領導特別喜歡玩弄權術,喜歡搞一些“二臣爭寵”的把戲,讓自己的手下在自己麵前爭來鬥去。他們認為,這樣才能有效地控製下屬,牢牢地保住自己的位置;同時,下屬的這種“爭寵”的行為也特別能夠滿足他的虛榮心。

其實,造成下屬相互對立,爭風吃醋,以為這有利於利用矛盾加以控製的心態是幼稚可笑的。試想,下屬在自己的單位裏鬧對立,隻能會白白地消耗自己手下的力量,增加內耗,這對於單位的發展不會有絲毫的好處。

作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不能無視他的下屬在單位裏搞對立,在出現對立情緒的時候,應當盡力去調節它,這樣才能夠達到一個單位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記住,有遠大前途的領導一定要努力創造大和的局麵。

我們中國人常講“和為貴”、“和氣生財”,“合則留,不合則去”,“道不同,不足與謀”。而西方人則崇尚三權分立,相互製約。應當說,中西方兩種觀念都有道理。內部不團結,單位則亡;職責不清,單位則亂,最終而亡。由此,對下屬之間的對立與爭鬥,領導不能不防。領導應以“和”來統領部屬,鼓勵部屬有不同意見,但不允許因此而鬧對立。

數理知識告訴我們,三角形不易變形,是最穩固的圖形。從戰略角度來說,“戰略大三角”也是最穩固的戰略互動模式。領導如果想讓部屬相互製衡,最好的也是能促成三股勢力,以達到必要的穩固的製衡。

領導如果發現部屬逐漸形成兩方對立的局麵,應該警覺地及早培養第三勢力,以使對立的情況發生改變。當然,無論如何,派係紛爭必然造成混亂、內耗,對領導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領導應該積極提倡以和為貴,不允許部屬樹立派係鬥爭,互相傾軋。這才是最高明的管理方法。

當然,若在防不勝防,讓部屬有機可乘的情況下,當勸阻無效,嚴重對立必將出現又不易消除一方的情況下,領導就必須當機立斷,培植第三勢力,以期相互牽製。在現在高壓政策不太流行的情況下,在“眾怒難犯”的情況下,領導培養第三勢力,以合理介入,應該是很理想的方式。

領導應該深知,大家同心協力,才是上策。相比之下,培養第三勢力,加以製衡互動,則是不得已而為之。

2.不懼怕功高蓋主

對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領導難免會又怕又恨。對這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寬肚量,明寵暗抑,籠絡有加,有效利用。相反,若是對其耿耿於懷,不能容忍,又找不到合作的較好方式,其結果自然是兩敗俱傷,無論是對領導,還是對功臣都沒有好處。

領導必須清楚,如果要抑強,重要的是,應當采取合適的手段。如果對功臣發兵問罪、極力鏟除的話,所帶來的後果是無法彌補的。這樣,下屬和員工就會認為,領導是個心胸狹窄、“過河拆橋”的人,為領導工作,吃力不討好。真心地為他賣力,說不定也會步前人的後塵,真的為領導賣了命,自己為自己挖掘好了墳墓,成為單位的罪人。試想,如此這樣,誰還會為單位盡力呢?

況且,在當今“君擇臣,臣亦擇君”的年代,那些“有功之臣”根本就不怕解雇。此處不留人,自有用人處。他們總能找到合適的單位和工作,既能發揮特長,又能造成催人奮進的激勵環境。這正如孫權不用龐統,龐統可以投奔劉備一樣,對領導有什麼好處呢?少了得力助手,就等於競爭對手多了骨幹。當手底下的得力員工紛紛跳槽時,單位還能維持多久?

怎樣辦呢?你應該采取兩手策略:

真正明智的人,首先是想方設法留住有功之臣,同時又不怕他功高震主。你有絕好的意見,我采納,我嘉獎;你有專業特長,我尊重你,施恩於你;你在銷售部門成績顯著,對此有獎勵,有提成。就是說,不管他們多麼出色,怎樣扮演“大將”角色,而領導總是穩坐在“統帥”的位置上。功力十足的領導是不懼“功高震主”的下屬的。

另一手是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緊緊把握住單位的發展方向和重大決策,不遺餘力地挖掘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使自己的單位成為強大的“人才集團”,形成“千帆竟技,百舸爭流”的大好局麵。“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態勢一旦形成,一兩個幹將走了,將會有更多的幹將顯露出來。

大力培養人才是領導自信、製勝的基礎。馳名全球的美國福特公司的發展曆程就是有力的說明。創業初期,公司總裁老福特破除門戶觀念,以其獨有的敏銳眼光和判斷能力,破格提拔一批有能力的人才,老福特的繼任者繼承了這一用人法則,重視有才幹的“少壯派”,又破格提拔22名具有戰略眼光的新董事。公司在創業初期的5年間,利潤就翻了一番。

3.對越權部下絕不客氣

讓領導放心的是位高不越權或位低不失職的部下。一個稱職的下屬,不管位子多低,都能盡職盡責地幹好工作,不出現失誤;無論位置多高,也要依權行事,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該自己決定的自己決定,不該自己決定的就送到上級那裏去請示,做事從不超出自己的職權。對不該做決定的事情,拍板定案,置上級於不顧,是對上級權威的不尊重,此為“越權”。擅自替上級作主,領導見了不安心,自己出了錯誤也不順心。所以,無論是“失職”還是“越權”,對下屬、對領導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單位的決策權在領導手裏,領導做決定的事情都事關重大,有可能關係到單位今後的生死有亡。下屬超越領導的權力,豈不是有奪權之嫌?下屬位置做得越高,手中權力越大,一旦越權,就會幹涉其他部門的工作,造成單位經營的紊亂,對單位造成極大危害;更重要的是,職位過高的越權,就會最影響到領導的權力。

當領導發現有這樣的下屬時,一定要引起警惕,采取措施,堅決杜絕超過領導在員工中的威信、威脅領導的地位、有越權意圖的行為。

對於越權的部下,要嚴厲批評,直截了當地指出:單位是領導說了算,領導有決策權,越權的部下是任何領導都不能容忍的。在內部會議上,要處理好這件事,給予一定的懲罰,讓大家引以為戒,希望不再發生越權行為。

預防越權的方法之一是,對於不居功自傲、謙讓功勞的骨幹給予一定的獎勵,並委派他做重要工作。這樣做的目的是,使部下明白,事情是誰做的,領導心裏清楚。你有能力,領導就給你創造機會,而且在單位同仁中的地位,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不是靠過去的功勞推出來的,而是正確行使職權幹出來的,誰做的事情多,誰能把事情做好,就讓誰做。屬下不居功不自傲,才會上能使領導心安,下能讓同仁放心,最終才能對單位發展真正有利。

警惕越權的部下,領導心中有是非之分,隻是不明言;有好壞之別,隻是不明說。這是在麵子上要讓大家都好受,不讓個別人為難。

表麵上一視同仁,實際上是多勞多得。大家心知肚明,知道領導眼睛雪亮,揉不得半點沙子。依照職權開展工作,做得好的人自然心舒,超越職權自行其事的人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