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揚長抑短(2 / 3)

在實際的人才使用中,應以崗位要求略高於人才自身已具備的能級水平為對應的最佳選擇。這樣可以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挖掘其潛能,給他添加了奮發向上的緊迫感,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的創造性,盡可能快地進入新的適應狀態。對人才係統來說,有利於形成人才競爭局麵,充分發揮人才群體的作用。

4.摒棄荒唐的用人套路

傳統的用人行為,由於受到僵化的用人認識的束縛,因而其表現形式是機械的、單一的,有時甚至是荒唐的,令人厭惡的,根本談不上有什麼可供領導作出抉擇的餘地。如經常看到的傳統的用人行為,主要存在下列弊端:

(1)好走極端。對被視為優秀的下屬,一味大膽使用,破格提拔;而被視為後進的下屬,則一壓再壓,直至將人拖老、拖疲,貽誤了下屬的寶貴年華。

(2)途徑單一。某人一旦被認為具有某一特長,便為他選定了單一的使用途徑,似乎他的特長惟有在這條途徑上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3)缺乏彈性。當下屬自身的內在因素發生變化,或者下屬所處的客觀環境(外在因素)發生變化時,往往不能隨著這些變化了的因素而靈活的應變。這種缺乏彈性的用人模式不僅嚴重挫傷了下屬的積極性,而且往往使領導招致難堪和被動。

(4)忽視開發。使用與開發相脫節,隻重使用,不重開發。也可以說隻知道發揮下屬的顯能,不知道挖掘下屬的潛能。當某個下屬的顯能用盡了,或者他的顯能不再有用了,他也就身價大跌,不值一文。人們戲稱這種用人行為是“榨油式使用”。

與傳統的用人行為不同,現代用人行為更注重為領導留有廣闊的選擇餘地:更注重充分利用下屬的有利成分,與此同時,盡力抑製下屬的不利成分;更強調行為方式的靈活性、有效性、適用性和針對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它的優越性在下列幾方麵得到了充分的顯露:

(1)不走極端,隨時掌握主動。對被視為優秀的下屬,既要予以重用,又要看到他可能存在的不利成分,隨時保留調整的權利,尤其應該防止對他的盲目信任和重用;而對被視為後進的下屬,則要看到他存在的有利成分,適時予以充分利用,並在利用中逐步擴大他的有利成分,縮小不利成分,從而使他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2)動態變化中進行“微調”,始終保持足夠的彈性。根據被使用對象的內在因素發生的微妙變化,以及他所處的客觀環境(外在因素)發生的變化,及時對用人技術進行“微調”,使領導對下屬的使用,始終處於最佳狀態。

(3)用人途徑多樣化。不僅能夠針對下屬的不同特長,熱情的為他選定多種使用途徑,而且還在相當的程度和範圍內,允許下屬可以為自己選定被使用途徑。

(4)變“榨油式使用”為開發式使用。人才資源如同其他自然資源一樣,如果一味開發,不加保護,遲早會枯竭。針對這一特點,現代用人行為十分注重將使用與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強調在使用中開發,又在開發中使用。在使用過程中,既要發揮下屬的顯能,又要挖掘下屬的潛能。身處這樣的使用境地,下屬不會感到“油”被榨盡,反而覺得才智倍增,心情十分愉快。

顯而易見,現代用人藝術與傳統的用人模式是格格不入的。領導要想掌握和運用這一高招的用人手段,就必須從傳統的用人模式中掙脫出來。值得指出的是:在掙脫傳統的用人模式的束縛,尋求必要的用人“伸縮度”上,用人藝術無疑是各級領導的有利武器。

5.讓人才各得其所

“好瓦匠沒有用不了的磚”。一個出色的領導,必須要能量才用人,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如吳子所言;“短者持長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那麼,如何鑒別一個人才的類型呢?

(1)工作經曆和工作成績是最主要而且最客觀的因素。磨礪和經驗是一個人成長必不可少的條件。

(2)其工作夥伴或有聯係的人員的看法和印象。這些意見可以剔除你的一些主觀因素,當然,你在利用這些意見判斷時,也要剔除其中的一些主觀因素才行。

(3)由你的供應商和客戶那裏得到的反饋往往比內部意見更加客觀。

(4)征求員工對個人的看法。“性格決定命運論”雖然有其偏頗之處,但現代社會心理學表明:“當一個人在頭腦中經常把自己想像成某種人時,他的言語和行為就會自然表現出該人的傾向,他的人生道路會自然不自然地朝著該方麵發展。”員工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有時便可反映出他的一種努力傾向。

一般來講,人才有以下幾種類型:

(1)慎密型人才。其最大特點就是忠於職守,這是任何時代、任何領導都歡迎的人才。這種人才不貪功取巧,踏實認真,歸屬感強,是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的最佳人才。

(2)通靈型人才。知識麵廣博,基礎深厚,有很強的綜合、移植、創新能力,能夠在全局的高度上集思廣益,上下協調,善於應付多層次多角度的問題。這類人才不可多得,一般適於擔當常務管理工作或在樞紐部門任職,如總調度員或辦公室主任等職位。

(3)創新型人才。有能力、善應變、敢拚搏、行動富於冒險性、思路新穎、趕超之心重。任用這類人員,一定要委以獨立重任,並極端注重工作方法。這類人員是開拓局麵、打開通路所必須的,這類人才適合新產品開發部門或營銷部門的工作。

(4)實幹型人才。是任何組織都應必備的人才。這類人才埋頭實幹、有吃苦精神、注重工作效率和質量,領導應對這樣的人才適當加以保護和關愛。其最適合的工作是公司最主要的業務部門或主要產品的產銷部門。

6.動轍發火不明智

考察下屬要全麵客觀,而這要求領導必須有良好的修養,不要輕易發怒,特別是在容易發怒的情況下,仍能控製自己的情感而不失常態,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不為意氣所動,必須加強這方麵的修養,進行必要的鍛煉。

部屬做錯了事不要馬上對其發怒。部屬做錯事也是難免的,不能要求部屬一點錯不出,領導要細心分析他出錯的原因,要全麵看待部屬。隻能要求部屬少出錯,特別在重要環節上盡可能不出錯。但一旦其在工作中出現了差錯,甚至造成一定後果時,領導一定要冷靜處理,千萬不能火上澆油。可以想像,沒有哪一個部屬希望自己的工作出現紕漏。因此,一般情況下,部屬做錯了事,領導應冷處理,不要急於批評,更不要衝其發火。在這方麵,有經驗的領導往往先以安慰和平息事態為主,然後在詳細了解情況,總結經驗教訓,除非確有必要,一般不要求部屬公開檢查。而是領導全麵分析,考察下屬的行為。無數事實說明,部屬在捅了婁子、出了差錯以後,領導越是心平氣和、寬宏大量,部屬則越能自覺地檢查自己的過錯,竭力做好彌補工作。

當部屬頂撞自己時不要對其發怒。領導因部屬頂撞而發火,究其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怕丟麵子,覺得不把部屬頂回去,有失領導的權威。其實,高明的領導是不與部屬爭吵的,因為爭吵或發怒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二是給部屬一個下馬威。有的部屬能力較強,有時目中無人,傲氣十足。領導對其發怒,是想掃其威風,挫其傲氣,促起保持清醒頭腦。三是殺雞嚇猴。在領導看來,不把頂撞者壓下去,其他部屬必然效仿。於是就借助部屬頂撞的機會,大加發揮,敲山震虎。我認為,一個領導要成功的駕馭部屬,必須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能力和實績取信於人。因此,當部屬頂撞時,要特別冷靜,要多問問自己究竟錯在哪裏,千萬不要沉不住氣,急於把部屬壓下去。其實,采取壓服的辦法,到頭來隻能是壓而不服,真正傷感情、丟麵子的還是領導本人。

個人私事引起情緒不好時不要對部屬發怒。領導在家也是人父、人母、人兄、人姊,也有棘手的子女問題、家庭糾紛等煩惱的事。在實際生活中,有的領導修養極好,不論在家中與家人發生什麼矛盾,哪怕是吵得不可開交,但一進辦公室仍然像往日一樣,一點兒也看不出他心中的苦惱與不快。也有這樣的領導,一旦在家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與親友、與鄰居、與行人發生了摩擦,就把不快帶進辦公室,部屬一眼就能看出其神情嚴峻、餘怒未消,一反往日常態,令部屬心有餘悸,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與其接觸。

領導把家中生的氣,發泄到與自己構成工作關係的部屬身上,這本身就是一件不道德的行為,是與合格領導的素質不相符的。每一個領導都應端正對部屬的態度,擺正自己與部屬的關係。如果一有氣就往部屬身上出,天長日久,定會遭到部屬的強烈反對,領導工作也就很難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