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底線三看清人,才能避免麻煩與痛苦(2 / 3)

知人善任,要本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原則,不因為一個人有缺點和過失而使人才失之交臂。不求全責備,將眾人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他們便成了你事業成功的靠山。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的勢力不及項羽這是人所共知的,但劉邦卻有一套自己的辦法,那就是,重用能人,擴充勢力。從項羽軍中投奔過來的陳平就是一例。

陳平本來侍奉項羽,但時間一長,陳平發現項羽不足以成大事,便棄之而投劉邦。劉邦對其格外看重,這引起了手下人的不滿,他們紛紛說陳平的壞話。一天,周勃和灌嬰跑來對漢王說:“陳平的臉蛋兒長得固然不錯,但聽說他在家裏和嫂子私通,侍奉魏王不忠,才叛逃到楚國。在楚國幹了壞事,又來投奔我們。大王非常器重他,但是,他卻貪心不足,以權謀私,收受諸將賄賂。誰給他送的東西多,他就給誰安置好地方,誰送的東西少,便給誰安置壞地方。像這樣反複無常的人,大王可要多加提防啊!”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劉邦對陳平的信任動搖了,他責問魏無知為什麼要推薦如此品行不端的人來。魏無知開導漢王說:“臣推薦的是陳平的才能,而大王責怪的是陳平的品德。眼下是兩軍對壘,正是你死我活的非常時期,即使有像尾生那樣守約,像曾子那樣孝順的人,他的品德固然高尚,可對贏得當前這場戰爭能有什麼作用?臣推薦奇謀之士,是為了打敗楚軍。至於和嫂子私通、接受賄賂的事,還是請大王問問陳平本人。”漢王聽完魏無知的話,火氣已消了大半。他仍把陳平叫來查對。陳平從容不迫地回答:“臣的確侍奉過不少人,隻是因為他們信不過臣,臣才離開他們。

臣所以來投奔大王,是因為聽說大王跟他們不一樣。”“盜嫂”的事,本屬子虛烏有,陳平一笑了之。對於“受金”,陳平則直言不諱:“臣離開楚營前全部退還了項王賞給的黃金,兩手空空到了漢營。但是,沒有一筆錢,就辦不成大事情。所以,臣又想辦法積攢了一批金銀。現在,如果大王覺得臣的計謀可以用,臣留下,如果大王覺得臣的計謀不能用,請大王準臣辭官歸鄉。所有的錢財都放在庫裏,臣分文未動,大王要收回去還來得及。”漢王聽了,大受感動,離開座位,拉著陳平的手說:“寡人錯怪您了,請勿介意。”隨即把陳平升為護軍中尉,並賞賜了豐厚的錢物。

漢軍將士也漸漸消除了對陳平的成見。楚軍的攻勢越來越猛。劉邦愁得坐立不安,對陳平說:“天下亂紛紛的,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安寧?寡人有心與項羽言和,可亞父範增不答應,這事該怎麼辦呢?”陳平安慰他說:“項王雖然勇猛,可度量小,好猜忌人,他現在身邊忠實的臣子,隻有範增、鍾離昧幾個。大王如願拿出幾萬斤黃金,臣便能用反間計讓他們君臣互相猜忌。楚軍離心離德了,我們就能乘隙取勝。”劉邦聽了喜笑顏開,當即下令從營庫中撥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便宜行事”。陳平用重金從楚軍中收買了一批人,在楚營散布說:“亞父範增和將軍鍾離昧立了大功,卻得不到封賞,心裏不滿,正與漢王聯係,準備裏應外合,殺掉項王,瓜分楚國土地。”這些話陸陸續續傳到項羽的耳朵裏。他果然起了疑心,對鍾離昧處處提防,對亞父範增,有話也隻說三分。為了進一步驗證,項羽又派使者以談和為名去漢營摸摸底細。

漢王將計就計,擺設盛筵招待使者,由陳平作陪。動箸前,陳平問:“亞父的信放在哪裏啦?”使者摸不到頭腦,說:“我是項王派來的,沒有帶亞父的信。”陳平裝作失言,連稱誤會。劉邦也做生氣狀,說:“寡人以為你是範將軍的使者,不想卻是項王派來的人。”命人撤下精美的菜肴,換上粗劣的食品,自己拂袖而去。使者受此羞辱,回去後添油加醋地給項羽講了一遍,項羽更加相信範增懷有二心。範增見項羽已經對自己失去信任,窩了一肚子的火,說:“天下大事已定,大王自己好好幹吧。臣年老體衰,不中用了。請準許臣把這具老骨頭帶回去,安葬在老家吧。”項羽也不挽留。

範增一路走一路歎氣,他還沒有走到彭城,背上就生了個大毒瘡,淒然地離開了人世。劉邦以弱勢起家,靠的就是能謀善斷,知人善任。最終使自己化險為夷,一統天下。

第六節 拋棄先入為主的成見,全麵地看待一個人

假如我們僅靠第一印象去判斷別人,就容易對別人產生成見。所以,應該拋棄自己腦中先入為主的觀念,給予別人全麵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和諧。

某單位裏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地走進辦公室,便躲在裏麵難得出門,那些本來很緊張的壞分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是個能人,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4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為公的人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突然發威了——壞分子一律開除,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4個月來{L-End}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了個人。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L-End}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麵整頓,雜草野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

一日,原先的屋主來訪,進門大吃一驚地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這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野草給鏟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裏更是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簇;半年都沒什麼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鏟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隻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如果單憑第一印象就下結論,十有八九會出問題。要真正了解一個人,需要長時間的,持續的觀察。隻有通過細致徹底的觀察,才能正確評估出一個人的價值並給他合適的信任。我們對此應有所警惕,學會拋棄自己先入為主的成見,多看別人的優點,全麵地看待一個人。俗話說得好:智者尊重每一個人,因為他知道人各有所長,也明白一個人成事不易。傻瓜鄙視別人,一半出於無知,一半因為他中意的總是最差的。在實際生活中每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我們懂得拋棄先入為主的成見,從不同情況、不同角度多觀察別人的長處,這對我們的人生和事業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湯姆與別人合夥搞了一個設計公司,在招聘員工時,有一個名叫吉米的小夥子前來麵試,他看這個小夥子有些結巴,又留著一頭嬉皮士的長發,滿臉胡須,便沒有錄用這個小夥子。半年後,他的公司業務上漲,盡管有兩個設計人員,也忙不完手中的活,他又開始招聘。叫吉米的小夥子又來了,因為第一次的印象不好,這一次他連麵試的機會都沒給這個小夥子。可是,沒過幾天,他接了一筆大單,公司裏的設計人員反反複複設計也不能讓客戶滿意。到其他公司借了幾個人,設計出來的東西,也一樣達不到客戶的要求。正在犯難中,有個特別的朋友帶了個小夥子來幫他解決難題,一看這個小夥子,他便認出是曾經來他公司兩次應聘,因給他印象不好,而被拒之門外的那個叫吉米的小夥子。因為朋友關係特殊,又是來幫忙的,他便藏起了心中的成見,看他們工作。沒料到這個小夥子有著無窮的創意和獨特的思維,設計水平出類拔萃,僅用一天時間,便幹完了活,交給客戶後,客戶十分滿意。這時候,湯姆非常後悔當初把這個小夥子拒之門外。現在,趕緊收起尊嚴,邀請人家加盟自己的公司,可是人家已經“名花有主”了,正在一家大型設計公司上班。這次也是因為湯姆與這個朋友的特殊友誼,才來幫他這個忙。

這件事給了湯姆一個很深刻的教訓,此後他在用人上盡量拋棄對別人先入為主的成見,盡量給別人展示自己的機會,希望發現別人的優點,避免錯失人才。在當今這個人才輩出的社會裏,許多人都是無法一眼看透的,我們應該通過不同側麵來了解一個人,更應該拋棄自己腦中先入為主的成見,給予別人全麵展示自己的機會,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這樣,才能吸收到優秀的人才為自己服務。

第七節 謹防笑臉背後的刀子

人們用來形容江湖的險惡有這樣一句話:當麵喊哥哥,背後下刀子。雖然在人際交往的明爭暗鬥中,並沒有下刀子那麼直接,但與之類似的手段還是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的。變臉的小人不可使用,也不可不知。他們慣會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過河拆橋,不擇手段。他們很懂得什麼時候搖尾巴,什麼時候擺架子,何時慈眉順目,何時如同凶神惡煞一般。他們在你春風得意時,即使不久前還是“狗眼看人低”,馬上便會趨炎附勢,笑容堆麵,而當你遭受挫折,風光盡失後,則會避而遠之,滿臉不屑的神氣,甚至會落井下石。袁世凱這類奸雄式小人,為邀功請賞,飛黃騰達,更不惜讓人掉腦袋。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他們的活動得到了光緒帝的支持,但他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禧太後控製著朝政。光緒帝想借助變法來擴大自己的權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打擊慈禧太後的勢力。作為慈禧太後,她當然感覺出自己權力受到威脅,所以對維新變法橫加幹涉。於是,這場變法運動實際上又變成了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的權力之爭。在這場爭鬥中,光緒帝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因為用人權和用兵權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為此光緒帝憂心忡忡。有一次他寫信給維新派人士楊銳:“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們要想辦法搭救。”維新派為此都很著急。

正在這時,榮祿手下的新建陸軍首領袁世凱來到北京。袁世凱在康有為、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的活動中,明確{L-End}表態支持維新變法活動。所以康有為曾經向光緒帝推薦過袁世凱,說他是個了解洋務又主張變法的新派軍人,如果能把他拉過來,榮祿(慈禧太後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緒帝認為變法要成功,非有軍人的支持不可,於是在北京召見了袁世凱,封給他侍郎的官銜,旨在拉攏袁世凱,為自己效力。當時康有為等人也認為,要使變法成功,要解救皇帝,隻有殺掉榮祿,而能夠完成此事的人隻有袁世凱,所以譚嗣同後來又深夜密訪袁世凱。譚嗣同說:“現在榮祿他們想廢掉皇帝,你應該用你的兵力,殺掉榮祿,再發兵包國頤和園。

事成之後,皇上掌握大權,清除那些老朽守舊的臣子,那時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凱慷慨激昂地說:“隻要皇上下命令,我一定拚命去幹。”譚嗣同又說:“別人還好對付,榮祿不是等閑之輩,殺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凱瞪著大眼睛說:“這有什麼難的?殺榮祿就像殺一條狗一樣!”譚嗣同著急地說:“那我們現在就決定如何行動,我馬上向皇上報告。”袁世凱想了想說:“那太倉促了,我指揮的軍隊的槍彈火藥都在榮祿手裏,有不少軍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換軍官,準備槍彈,才能行事。”譚嗣同沒有辦法,隻好同意。

袁世凱是個詭計多端善於看風使舵的人,康有為和譚嗣同都沒有看透他。袁世凱雖然{L-End}表示忠於光緒皇帝,但是他心裏明白,掌握實權的還是太後和她的心腹,於是又和慈禧的心腹們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這次爭鬥還將是慈禧占上風,所以,他決定先穩住譚嗣同,再向榮祿告密。不久,袁世凱便回天津,把譚嗣同夜訪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告訴了榮祿。榮祿嚇得當天就到北京頤和園麵見慈禧,報告光緒帝如何要搶先下手的事。第二天天剛亮,慈禧怒氣衝衝地進了皇宮,把光緒帝帶到瀛台幽禁起來,接著下令廢除變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維新變法人士和官員。

變法經過103天最後失敗,譚嗣同、林旭、康廣仁等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腦袋。李宗吾對這種{L-End}表麵慈善、背後捅刀的做法評論說:“他們隻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別人亡身滅家,賣兒貼婦,都不會顧忌;他們的成功訣竅在於,凶字上麵定要蒙一層仁義道德。”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防備別人的這種手段,遇事防人之心不可無,別傻乎乎地被人當成了刀俎上的魚肉。

第八節 遠離小人,也別得罪小人

與小人打交道時務必考慮周全,最好不要與其發生正麵衝突。因為小人會不擇手段來算計別人,什麼下三濫的招數都可能使出來,即使你再聰明也會防不勝防。所以,我們最好是遠離小人又不得罪小人。唐代的著名詩人李白,雖然滿懷報國熱忱,唐玄宗也很看重他的才華,但卻終未能施展身手,大有作為。原因就在於他自恃清高、傲氣太盛,使得皇帝身邊的“小人”受了侮辱,以致受到暗算而丟官。

楊貴妃深得皇帝的寵愛。在一次宮廷酒宴中,李白曾於酒酣耳熱之際,作《清平調》三首,歌頌楊玉環的美貌。他在作這三首詩時要楊國忠親自為他磨墨,還命皇帝寵信的太監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因此深以為恥,對李白懷恨在心。李白在詩中把楊玉環描寫得花容月貌,像仙女一樣。楊玉環十分喜歡,常常獨自吟誦。李白在詩中還提到了趙飛燕。這使懷恨在心的高力士看到了報複的契機。

一天,高力士又聽到楊玉環在吟誦《清平調》,便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道:“我本來以為您會因為這幾首詩把李白恨入骨髓,沒想到您竟喜歡到如此地步。”楊貴妃聽後吃了一驚,不解地問道:“難道李翰林侮辱了我嗎?”高力士說:“難道你沒注意?他把您比做趙飛燕。趙飛燕是什麼樣的女人,怎麼能同娘娘您相提並論。他這是把您看得同趙飛燕一樣淫賤啊!”高力士摸透了楊玉環的心思,因此也就在她最軟弱處下了刀子。他輕而易舉地便把李白的詩同趙飛燕的下場嫁接起來,一下子使讚美的詩篇成了譏嘲的證據,激起了楊玉環的反感與憎恨。

後來,唐玄宗曾三次想提拔李白,但都被楊玉環阻止了。高力士靠此手段,達到了報複脫靴之辱的目的。李白後來隻得借酒澆愁,落魄於江湖。因一時氣傲而耽誤自己的大好前程,無論如何是不值得的。李白留給我們的這一教訓是深刻的。小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果你這輩子叫小人盯上了,那麼肯定麻煩就大了。看看曆史的血跡,有幾個人能躲得過小人的陷害?唐朝的楊炎和盧杞兩人同任宰相。楊炎善於理財,文才也好。而盧杞除了巧言善辯之外,別無所長。

他嫉賢妒能,使壞主意害人是拿手好戲。同在政事堂辦公,楊炎不願同盧杞同桌吃飯,經常找借口在別處單獨吃飯。有人趁機對盧杞挑撥說:“楊大人看不起你,不願跟你在一起吃飯。”盧杞自然懷恨在心,他千方百計地想陷害楊炎。當時,有一個藩鎮割據勢力梁崇義發動叛亂,德宗皇帝命令另一名藩鎮李希烈去討伐。楊炎覺得不妥,說:“李希烈這個人,殺害了對他十分信任的養父而奪其職位,為人凶狠無情,沒有功勞卻傲視朝廷,不守法度,若是在平定梁崇義時立了功,以後更難以控製了。”

德宗已經下定了決心,對楊炎說:“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楊炎不把德宗的決定放在眼裏,一再{L-End}表示反對,這使對他早就不滿的皇帝更加生氣。不巧趕上天下大雨,李希烈一直沒有出兵。盧杞知道這是扳倒楊炎的好時機,便對德宗皇帝說:“李希烈之所以拖延不肯出兵,正是因為聽說楊炎反對他的緣故,陛下何必為了保全楊炎的麵子而影響平定叛軍的大事呢?不如暫時免去楊炎宰相的職位,讓李希烈放心,等到叛軍平定以後,重新起用,也沒有什麼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