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求人辦事,別人自然要“拿捏”你一把,因為你有求於他。深諳成事之道的人,總是能掂準火候,掌握鬆緊適宜的彈性法則,有時辦得雷厲風行,其實暗中藏有退路,如果見勢不佳,就換條路走,從而打開一條成功的通道。
第一節 修煉人格魅力,讓人刮目相看
不會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贏得人生勝局。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布魯斯說:“做人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而是時刻都要修煉的。否則,你就不會找到自己一生最有力的支撐點。”
退伍軍人李先生去一家建築公司應聘,麵對坐在對麵的公司總經理,李先生講了自己許多的優點,如帶過兵,會領導人,也會被領導,在部隊學了不少地方上學不到的東西,雖然沒有大學畢業證書。這些都沒有讓總經理心動,但李先生離開時的一個小動作——將坐過的椅子搬回原處,卻引起了這位總經理的注意,並影響到他的聘任決定:降“格”以求,公司錄用了李先生。因為總經理認為:搞我們這一行的就是要滴水不漏,不能有一點疏忽。
在三個月的試用期開始時,李先生同三位同時被聘任的大學生一起被派往一個建築工地,整天同民工們一起幹活,一身泥、一臉灰、一頭汗,不出三天,三名大學生打了退堂鼓,而李先生卻還是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十幾天後的一天中午,工長與工地管理人員都先走了,可天就要下雨了,李先生看見工地上有十幾包白水泥要被雨淋濕,就請沒走的工友一起把它們搬進工棚中去。可沒人幫忙,李先生隻好一個人將十幾包水泥搬進了工棚,累得一身汗,沾了一身泥。
有人說:“這又不是你的,操哪門子閑心。”也有人說:“當兵的就與咱們老百姓不同。”這時,李先生看見對麵一棟樓上站著公司總經理。第二天,李先生被通知到總經理辦公室一趟。李先生一走進辦公室時,就看到了總經理臉上少有的笑容,並說:“工地你不必去了,就留在公司幫我吧,你已經完全合格了!”一年後,李先生成了公司業務部門的主管。
人格魅力的力量是無窮的,隻有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才能使自己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從而拉近與對方的距離,贏得對方的尊重,把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的事情。某公司要裁員,名單公布下來,有內勤部辦公室的小花和小榮,規定一個月之後離崗。這是小花和小榮在單位的最後一個月。第二天上班小花的情緒仍很激動,誰跟她說話,她都“銃銃”的,像灌了一肚子的火藥,遇著誰就向誰開火。小花心裏憋氣得很,又不敢找老總去發火,隻好對杯子、文件夾、抽屜撒氣。“砰砰”、“呼呼”,大夥兒的心被她提上來又掉下去,空氣都快凝固了。
人之將走,誰忍心去責備她呢?不久聽說,小花找了一些人到老總那兒說情,好像都是重量級的人物,小花著實高興了好幾天。不久又聽說,這次是“一刀切”,誰也通融不了。小花再次受到打擊,氣憤憤的,異樣的目光在每個人臉上刮來刮去。許多人開始怕她,都躲著她。小花原來很討人喜歡,但後來,她人未走,大家卻有點討厭她了。小榮也很討人喜歡,同事們早已習慣了這樣對她:“小榮,把這個打一下,快點兒!小榮,快把這個傳出去!”小榮總是連聲答應:“好的。”手指也像她的舌頭一樣靈巧。裁員名單公布後,小榮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也無精打采,可打開電腦,拉開鍵盤,她就和以往一樣地幹開了。小榮見大夥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麼,便特地跟大家打招呼,主動攬活。
她說:是福跑不了,是禍躲不了,反正這樣了,不如幹好最後一個月,以後想幹恐怕都沒機會了。小榮心裏漸漸平靜了,照常勤勞地打字複印,隨叫隨到,堅守在她的崗位上。一個月之後,小花如期下崗,而小榮卻被從裁員名單中刪除,留了下來。主任當眾傳達了老總的話:“小榮的崗位,誰也無法替代,小榮這樣的員工,公司永遠不會嫌多!”
小榮之所以最後得以留用,很顯然靠的就是她不顯山、不露水的人格魅力。而作為她同事的小花這類人,在這個問題就要三思了。麵對工作中意外的打擊,怨天尤人顯然於事無補,反而使自己人見人嫌。隻有繼續發揚自身優勢,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任何打擊都不會真正摧垮你。
第二節 抓住機遇自我推銷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邁出眾人的行列,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一半在於他的努力與智慧,一半在於他及時地抓住了機遇。如果你有滿腹經綸,卻又懷才不遇,惟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推銷自己。在中國曆史上推銷自己的故事很多,毛遂自薦便是一例。
趙國被秦國打得節節敗退,公子平原君計劃向楚國求救,打算從門下食客當中挑出20名文武兼備的人物與他隨行,結果精選出19位,還差一位無法選出,平原君傷透了腦筋,這時有個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薦,要求加入。
平原君大為驚訝,就對毛遂說:“凡人在世,如同錐子在袋子裏麵,若是銳利的話,尖端很快就會戳穿袋子,露在外麵,而人就會出人頭地。可是,你在我門下三年,一向默默無聞,是不是你沒有展露鋒芒的機會呢?”
毛遂回答說:“我之所以默默無聞,就是因為我一向沒有機會。如果把我放在袋子裏麵,不僅尖端,甚至連柄都會露出外麵。”
平原君認為這話不錯,就讓他加入行列,湊足了20人,前往楚國求救。到了楚國後,毛遂大露鋒芒,協助平原君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其餘19人都望塵莫及,自愧不如。如果你在一個偶然的或者必然的場合,采取某種方法或手段,突然顯示出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才幹,你就會出之於眾,你就會贏得上司的注意。事實已經證明,人生的轉折大多是從這第一步開始。
有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青年叫卡納奇,有一天早晨,卡納奇到達辦公室的時候,發現一輛被毀的車身阻塞了鐵路線,使得該區段的運輸陷於混亂與癱瘓。而最糟的是,他的上司、該段段長司哥特又不在現場。作為當時還是一個送信的仆役,卡納奇麵對這樣分外的事情該怎麼辦呢?
守職的辦法是,或者立即想法去通知司哥特,讓他來處理;或者是坐在辦公室裏幹自己分內的事。這是既能保全自己職業,又不至於冒風險的作法。因為調動車輛的命令隻有司哥特段長才能下達,他人幹了,都有可能受處分或被革職。但此時貨車已全部停滯、載客的特快列車也因此延誤了正點開出的時間,乘客們十分焦急。經過認真、反複思考後,卡納奇將自己的職業與名聲棄之一邊,他破壞了鐵路最嚴格的規則中的一條,果斷地處理了調車領導的電報,並在電文下麵簽上司哥特的名字。
當段長司哥特來到現場時,所有客貨車輛均已疏通,所有的事情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他起先是一驚,結果他終於一句話也沒有說。事後,卡納奇從旁人口中得知司哥特對於這一意外事件的處理感到非常滿意,他由衷地感謝卡納奇在關鍵時刻的果敢、正確行為。這件事對貌不驚人,甚至有點醜陋的卡納奇來說是一個關係終生的轉折點。此後,他便被提升為段長。成名後的卡納奇在回憶這段軼事時說:“每一個年輕人,除了盡善盡美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更應該做的是一些他職業以外,並且能深深地吸引他的上司注意的事。”
這是邁出眾人的最關鍵的一步。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的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他詳細了解老總的奮鬥曆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分量的開場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於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麵對同樣的機會,那些積極主動的人往往會贏得更多。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能力,就應該適時地{L-End}表現自己的能力,以免自己的才華,被漸漸埋沒。
第三節 把握時機,巧攀大樹
“俊鳥擇良木而棲”,而哪棵樹才是大好喬木,關鍵在於你的選擇。有時候,危機的出現,正給了你一蹴而就的時機。
薑子牙生逢亂世,雖有經天緯地之才,無奈報國無門,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宮中做過多年吏卒,他看到紂王沉湎酒色,荒廢國政,幾次想冒死進諫。然而薑子牙後來見到大臣比幹等人皆因直諫而喪生,隻好把話咽回肚中,他料定商朝氣數將盡,紂王已不可救藥,自己不願糊裏糊塗地替紂王殉葬。於是,他決定另尋它途,改換門庭。當時,西伯昌立誌複興周國,除掉紂王,求賢若渴,正是用人之時。薑尚為了引起西伯昌的注意,便在渭水之濱的茲泉垂鉤釣魚。
薑子牙並非要老死林下,而是在此靜觀世變,待機而行。這一天,薑尚聽說西伯昌要來附近行圍打獵,便假裝在茲泉垂釣。這時候,薑子牙還是個無名之輩,西伯昌當然不會認得他,但薑子牙卻在朝歌見過西伯昌。為了引起西伯昌的注意。薑子牙故意把魚鉤提離水麵三尺以上,鉤上也不放魚餌,引起西伯昌的好奇。
西伯昌問:“先生這般釣法,能使魚上鉤嗎?”
薑子牙見西伯昌對人態度謙和,果然是個非凡人物,便進一步試探道:“休道鉤離奇,自有負命者。世人皆知紂王無道,可是西伯長子就甘願上鉤。紂王自以為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卻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昌。”
西伯昌聞言,大吃一驚。心想:這位老人身居深山,何以能知天下大事?更為不解的是,他怎能把我西伯昌的心跡看得這麼透徹?定然不是凡人!連忙躬身施禮,說道:“願聞賢士大名?”
“在下並非賢士,老朽薑尚是也。”
“剛才偶聽先生所言,真知灼見,字字珠璣。不瞞先生,在下就是你說到的西伯昌。”
薑子牙裝出吃驚的樣子,惶恐地說:“老朽不知,癡言妄語,請您恕罪。”
西伯昌連忙誠懇地說道:“先生何出此言!今紂王無道,天下紛爭,如先生不棄,請您隨我出山,興周滅商,拯救黎民百姓。”
薑子牙假意客套了一番,隨即同西伯昌一起乘車回官,一路上縱論天下大勢,口若懸河。西伯昌如魚得水相見恨晚,回官之後,立即拜薑尚為太師,倚為心腹。從此以後,薑子牙官運亨通,飛黃騰達。
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薑尚略施小計便攀上了西伯昌這棵大樹,跳槽做了周國的太師,倘若他抱定忠臣不事二主的觀念,恐怕到老到死也不過是一名小卒,永無出頭之日。所謂靠上大樹好乘涼,即是說,在社會交往中如能結交一些比自己有實力、有地位、有權勢的人,將會對你日後在社會上辦事、在仕途上發展、在商場上賺錢等方方麵麵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節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有好的形勢固然要利用,而沒有好的形勢,也不能氣餒,要努力行動,使形勢轉變為對自己有利。隻有及時行動才能讓你有更多的機會去扭轉局勢,取得成功。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4歲就開始學騎馬射箭,自幼就跟隨父親南征北戰,過著戎馬生活。公元208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將名存實亡的東漢王朝的大權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為曹丕的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此時,曹丕正在為爭奪魏王太子的位置,與眾兄弟展開明爭暗鬥。能文能武的曹丕在爭立太子的過程中具有極為優越的條件。但曹丕麵對的是幾位才識卓越亦雄心勃勃的兄弟,其中對曹丕構成威脅的,是他的二弟曹植。
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有大誌,並且才思敏捷,遠在曹丕之上。曹操的銅雀台築好後,曾讓所有的兒子登台作賦,曹植拿起筆來,不假思索,馬上寫成一篇《登台賦》,曹操驚訝不止。曹植平時生活簡樸,不尚華麗,每當曹操問以軍國大事,都能應聲而答,因此特別受到曹操的寵愛。曹丕和曹植都結交了一批名士朋友,作為自己的羽翼。曹植有丁儀、楊修等,都是當時的名士,他們全力擁戴曹植,為曹植爭奪繼承權出謀劃策。他們多次向曹操進言,勸曹操立曹植為太子。但曹植雖然文才優於曹丕,卻在政治鬥爭方麵不是曹丕的對手,論籌謀奪權、治理國家,曹丕有勝曹植一籌的才幹,曹丕團結的是那些明於政略而在朝掌握實權的官僚人士,而曹植團結的卻多是些文人學士。
曹丕的謀士吳質、賈詡告訴曹丕一條對付曹植的方法:“您不是才華不如曹植嗎,那就不要在才華上和他競爭,而要突出您在品德上的長處,要用您的品德蓋過他的才華。”於是曹丕{L-End}表現出寬厚仁德,簡約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業業,使曹操對他的看法越來越好。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一起到路旁送行。辭行宴上,曹植滔滔不絕,說了許多稱頌曹操功德的話,他才思敏捷,言辭優美得體,旁邊的人都佩服得五體投地,曹操也很得意。這樣一來,曹丕相形見絀,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吳質悄悄告訴他:“您什麼也別說,隻要{L-End}表現出傷心的樣子就行了。”
於是,曹丕做出一副不勝悲傷的樣子,一言不發,當曹操上馬將要啟行時,曹丕跪倒在路邊,放聲大哭。曹操命左右隨從勸阻,曹丕反而哭得更加厲害,弄得大家都跟著哭起來,曹操這個錚錚鐵漢也掉下了眼淚。路途上,大家一再誇讚曹丕的純孝,而曹植華美的送行辭早被忘到九霄雲外了。有一次,由於丁氏兄弟和楊修的遊說,曹操打算確定曹植為繼承人。曹丕大驚失色,卻無計可施,他用車子載了許多廢竹籠,把吳質偷偷裝在籠子裏拉進王宮,向他請教對策。吳質當時屬於外官,曹丕私通外官是有罪的。消息傳到曹植那裏,他馬上派人去曹操麵前告狀。
曹操很生氣,決定第二天再追查。曹丕的耳目將消息報給曹丕,曹丕隻得又請教吳質。吳質教他第二天再派車拉空籠進宮。第二天,曹植的耳目發現又有人拉竹籠的車進宮,喜出望外,飛快地跑去報告曹操。曹操派人一查,都是空竹籠。曹操很不高興,認為是曹植一夥在陷害曹丕,由此對曹植懷疑起來。謀士楊修為了使曹植更討曹操的歡心,經常揣度曹操的心思,替曹植預先做出許多答辭,隻要曹操有問,馬上就抄錄合適的答案送上,有幾次甚至把原來寫好的送進去了。這引起了曹操的懷疑:就是現寫也沒有這樣快呀!曹操追問,才知道這是楊修等預先作的弊。這件事的泄露,使曹操對曹植的才華也發生了懷疑。曹操決定驗證一下。他讓曹丕、曹植各從一個城門出去辦事,而自己預先囑咐守門人不得放出,他要看看兩人到底如何行事。
結果曹丕走到城門口,被守門人攔住,百般解釋也未能出城,隻好垂頭喪氣地返回。而曹植預先得到楊修的教示:“如果守門人不讓出城,就以他不尊魏王命令為由,把他殺掉。”曹植殺了守門人,順利辦了事。曹操一了解,又是楊修事先出的主意,越發認為曹丕厚道而曹植虛華不實,對曹植也就越來越不喜歡了。與此同時,曹丕買通了曹操左右的隨從和宮人,他們在曹操麵前一味稱頌曹丕如何忠厚賢孝。曹操終於決定立曹丕為太子。從此,曹植在政治上毫無出路,隻有借酒澆愁,放浪形骸。曹丕能積極行動,在有機可乘時自己給自己製造機遇,最終才能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