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底線五最大的失敗是自己堵死自己的路(2 / 3)

彼得大帝以一紙假書信嚇退了敵人,不費一槍一彈就解除了瑞典軍隊對沿海地區的圍困,保住了新彼得堡和戰略設施工程,使俄國渡過了難關。俄軍一再潰退,國內人心惶惶;瑞典海陸軍勇猛強大,節節進逼,俄國似乎隻有敗退這一條路了。但瑞典雖形勢旺盛,其領導層卻多疑而優柔寡斷。彼得大帝深知這一點,故使出無中生有之計,並成功地左右了瑞典軍隊的行動,使其迅速撤退回國,從而保存了俄國的領土與軍隊。“無中生有”其實“無”中便孕育“有”,而“有”與“無”並非實存,而是就作用於敵人心理上的結果,此為用巧計!

第五節 舉重若輕,化險為夷

人生在世,不知道會遇上什麼事情。怎樣在危險的環境中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這就要靠一個人的機智與膽略。在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隻有迅速地做出恰當得體的反應,進而才能維護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不拘泥於固定模式,根據現場的情況變化而變化,這才是根本的應變之道。麵對突發性事件,任何人也無法預先做好應變的準備。所以怎樣根據眼前環境狀況采取不同的策略,是一個人應變能力與分析能力的直接體現。

例如:有一天,瑪麗小姐正在屋裏休息,忽然聽到門外有聲。她打開門,卻見一個持刀的男人正殺氣騰騰,惡狠狠地看著自己。是入室搶劫?是殺人逃犯?瑪麗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心裏打了一個冷顫。她靈機一動,迅速恢複了平靜,微笑著說:“朋友,你真會開玩笑!是賣菜刀吧?我喜歡,我要買一把……”邊說邊讓男人進屋,接著說:“你很像我過去的一位好心的鄰居,看到你真高興,你是喝咖啡還是茶……”本來滿臉殺氣的歹徒,漸漸靦腆起來。他有點結巴地說:“謝謝,哦,謝謝!”最後,瑪麗真的“買”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著錢遲疑了一會兒真走了,在轉身離開的時候,他說:“小姐,你會改變我的人生!”

一場即將發生的災難,轉眼間被瑪麗小姐以機智和愛心挽回了,她不但挽救了自己,也挽救並改變了這個未遂的殺人犯。處理同一問題不能總用同一種方式,在遇到危機時也一樣,也要考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手,不同的時間,要采取不同的對策,這樣才能確保在危機中化險為夷。在一些特殊的情況和特殊場合下,就必須用一些“手段”,以應付突然的變化和非常的情況。

一天,在電影院門前的G姑娘被三個家夥纏住了。經過一家點心店時,G姑娘走了進去,店裏人很少,姑娘在一方桌前坐下。接著三個家夥也隨之在方桌的對麵坐下,眼盯著她,好像等她決策。G姑娘的心一陣亂跳,但故意裝出一副媚態,眼睛在三個家夥臉上慢慢掃描。最後,眼睛看著對麵的家夥,兩隻腳卻在桌下分別踩了一下另外兩個家夥的腳,神秘兮兮地笑笑,小聲說:“晚上七點,平安電影院門口,好嗎?”G姑娘同時發出三個暗號,三個家夥都自以為她是對自己說的,各自得意洋洋地走了。G姑娘這才甩掉了“尾巴”,平安地回了家。俗話說“到啥時候說啥話”,危難關頭,反正是武大郎服毒,喝也死,不喝也亡,怕又有什麼用呢?

袁世凱竊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權力後,每天都在做著皇帝夢。有一天竟在白天進入夢中,一位侍婢正好端來參湯,準備供袁世凱醒後進補,誰知不慎將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禍臨頭,嚇得臉色蒼白、渾身打顫。因為這隻玉碗是袁世凱的“心頭肉”,現在化為碎片,這是殺身之禍,死罪是無論如何也逃不脫的了。正當她惶惶不安之時,袁世凱醒了,他一看見玉碗被打得粉碎,氣得臉色發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這時,待婢已冷靜下來,她想反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情急之下突然想到袁世凱總想當皇帝,我何不如此這般……。

於是,她連忙哭訴著:“不是小人之過,有下情不敢上達。”

袁世凱罵道:“有什麼話,快說。”

侍婢道:“小人端參湯進來,看見床上躺的不是大總統。”

“混賬東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說。床上……床上……,床上躺著的是一條五爪大金龍!”

袁世凱一聽,以為自己是真龍轉世,要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了,頓時一股喜流從心中湧起,怒氣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疊鈔票為婢女壓驚。婢女在生死存亡關頭,通過一句恭維妙語,不僅免了殺身之罪,還得了對方的獎賞。可見,隨機應變的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第六節 “借力”是成事的一大訣竅

這個世界是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的,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它們搜集起來,並用智慧把它們有機地組合起來。隻要試著另辟蹊徑,你就會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

著名的希爾頓從被迫離開家庭到成為身價上億美元的富翁隻用了17年的時間,他發財的秘訣就是借用資源經營。他借到資源後不斷地讓資源變成了新的資源,最後成為了全部資源的主人——一名億萬富翁。希爾頓年輕的時候特別想發財,可是一直沒有機會。一天,他正在街上轉悠,突然發現整個繁華的優林斯商業區居然隻有一個飯店。他就想:我如果在這裏建設一座高檔次的旅店,生意準會興隆。於是,他認真研究了一番,覺得位於達拉斯商業區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塊土地最適合做旅店用地。他調查清楚了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是一個叫老德米克的房地產商人之後,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給他開了個價,如果想買這塊地皮就要希爾頓掏30萬美元。

希爾頓不置可否,卻請來了建築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給“他”的旅館進行測算。其實,這不過是希爾頓假想的一個旅館,他問按他設想的那個旅店需要多少錢,建築師告訴他起碼需要100萬美元。希爾頓隻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這些錢買下了一個小旅館,並不斷地使之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000美元,然後找到了一個朋友,請他一起出資,兩人湊了10萬美元,開始建設這個旅館。當然這點錢還不夠購買地皮的,離他設想的那個旅館還相差很遠。

許多人覺得希爾頓這個想法是癡人說夢。希爾頓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簽訂了買賣土地的協議,土地出讓費為30萬美元。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著希爾頓如期付款的時候,希爾頓卻對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說:“我想買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錢隻夠建造一般的旅館,所以我現在不想買你的地了,隻想租借你的地。”

老德米克有點發火,不願意和希爾頓合作了。

希爾頓非常認真地說:“如果我可以隻租借你的土地的話,我的租期為10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為3萬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權,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麼就請你收回你的土地和在我這塊土地上所建造的飯店。”

老德米克一聽,轉怒為喜,“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好事,30萬美元的土地出讓費沒有了,卻換來270萬美元的未來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權,還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飯店。”

於是,這筆交易就談成了,希爾頓第一年隻需支付給老德米克3萬美元,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貴的30萬美元。就是說,希爾頓隻用了3萬美元就拿到了應該用30萬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權。這樣希爾頓省下了27萬美元,但是這與建造旅店需要的100萬美元相比,還是差距很大的。於是,希爾頓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為抵押去貸款,希望你能同意。”老德米克非常生氣,可是又沒有辦法。就這樣,希爾頓暫時擁有了土地使用權,於是從銀行順利地獲得了30萬美元,加上他已經支付給老德米克的3萬美元後剩下的7萬美元,他就有了37萬美元。可是這筆資金離100萬美元還是相差得很遠,於是他又找到一個土地開發商,請求他一起開發這個旅館,這個開發商給了他20萬美元,這樣他的資金就達到了57萬美元。1924年5月,希爾頓旅店在資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況下開工了。但是當旅店建設到了一半的時候,他的57萬美元已經全部用光了,希爾頓又陷入了困境。這時,他還是來找老德米克,如實介紹了資金上的困難,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資,把建了一半的建築物繼續完成。他說:“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擁有這個旅店,不過您應該租賃給我經營,我每年付給您的租金最低不少於10萬美元。”

這個時候,老德米克已經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應,不但希爾頓的錢收不回來,自己的錢也一分都回不來了,他隻好同意。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並不吃虧——建希爾頓旅店,不但旅店是自己的,連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還可以拿到10萬美元的租金收入,於是他同意出資繼續完成剩下的工程。

1925年8月4日,以希爾頓名字命名的“希爾頓旅店”建成開業,他的人生開始步入輝煌時期。希爾頓就是用借的辦法,用5000美元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了他的宏偉計劃。

不能不說他是善於利用別人的高手。其實這樣的辦法說穿了也十分簡單:找一個有實力的利益追求者,想盡一切辦法把他與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讓他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目標。總而言之,任何事業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辦法卻是多種多樣的,辦法得當,則可快捷省力。巧於“借力”,精於“借勢”,是成功的一大訣竅。

第七節 拉一麵大旗,為自己造勢

在現代社會,借力這種手段已被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等領域廣泛運用,而且大有日趨擴展之勢。對於人際交往,它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影響的策略和技巧。

美國一家公司所生產的天然花粉食品“保靈蜜”銷路不暢,經理絞盡腦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費者對“保靈蜜”的需求熱情呢?如何使消費者相信“保靈蜜”對身體大有益處呢?正當一籌莫展的情況下,該公司負責公共關係的一位工作人員帶來喜訊:美國總統裏根長期吃此食品。原來,這位公關小姐非常善於結交社會名人,常常從一些名流那裏得到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這一次她從裏根總統女兒那裏聽到了對本企業十分有利的談話。

據裏根的女兒說:“20多年來,我們家冰箱裏的花粉從未間斷過,父親喜歡在每天下午4時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長期如此。”後來,該公司公關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員,又從裏根總統的助理那裏得來信息,裏根總統在健身保養方麵有自己的秘訣,那就是:吃花粉,多運動,睡眠足。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並征得裏根總統同意後,馬上發動了一個全方位的宣傳攻勢,讓全美國都知道,美國曆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之所以體格健壯,精力充沛,是因為常服天然花粉的結果。很快“保靈蜜”風行美國市場。

結交名人之心大部分人都有,誰不希望有個聲名顯赫的朋友:一個明星,或者隨便什麼大人物。如果能躋身於他們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榮耀,在別人眼裏也就身價大增了。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來窮困潦倒,身無分文,就是使用了這種方法,不但結交了許多名人做朋友,還為自己求來了百萬家財。其實,他致富的方法說來簡單有趣:他在簽名簿裏貼上許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親筆字,簽寫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帶著這幾本簽名簿浪跡世界,登門造訪工商巨子和有名的富翁。“我是因仰慕您而千裏迢迢從阿拉伯前來拜訪您的,請您貼一張照片在這本《世界名人錄》上,再請您簽上大名,我們會加上簡介,等它出版後,我會立即寄贈一冊……”由於這些人有的是錢,又喜歡擺闊,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無限風光,這樣一來,他們就毫不吝惜付給艾布杜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錢。艾布杜因此而很快暴富。

“名人效應”,實質上是一種心理現象。是指由於外在力量的影響,使某事物增光添色。利用這一效應,就可以借助權威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影響。我國古代就有“伯樂一顧,身價十倍”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利用權威的力量,而在馬身上加上了“神聖的光環”,從而抬高了馬的價格。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在人身上,也能提高人的形象,增加人的光輝。

第八節 靠死一個人,是自尋絕路

你不隻要迎合今日的權勢者,還要留意明日的權勢者,就像一個老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不能隻在一棵樹上吊死,也不能一條道走到黑。這是生存哲學中最需用心之處,如不仔細權衡,就難保他日平安。以下故事的教訓便極為深刻。

吳起是戰國時的一位軍事家、改革家,為了追求功名,他幾乎是六親不認。然而,他的仕宦生涯並不順利,他後來到了魏國,為魏國立了大功,又為魏國的貴族所不容。最後,他來到了楚國,深得國君楚悼王的倚重,任命他為相國,主持楚國的變法。他變法的一個主要的內容便是“損有餘而補不足”,把矛頭指向在楚國根深蒂固、勢力雄厚的貴族,剝奪他們的田產,廢除他們的特權,並將他們遷移到偏遠的地區去開荒種地。楚國強大了,吳起卻孤立了,他遭到了舊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和憎恨,隻是由於楚悼王的支持,這些人一時還奈何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