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不論你從事的事業大小與否,如果沒有貴人相助,你不但會感到勢力單薄,而且很難做大做強。最明智的交際之智是“上下兼顧”,猛攻重點,照顧一片,充分挖掘你所需要的人力資源。把可交之人視為可用之人,靠近他們,籠絡他們,從而實現自己借力謀事業的願望。
第一節 向陌生人伸出友誼之手
在與人的交往接觸中,要注意真誠、平等地對待他人,熱心地幫助有困難的人,用實際行動縮短與別人的心理距離,使他們較全麵地了解你,並開始接受你。
“怎麼了,鮑勃?”他媽媽問,“你為什麼那麼不高興?”
“沒人跟我玩。”鮑勃說,“我真希望我們還是住在鹽湖城沒有搬來。我在那兒有朋友。”
“在這兒,你很快會交上朋友的。”他媽媽說,“等著瞧吧!”
就在這時,響起了輕輕的敲門聲。米勒太太打開門。門口站著一位紅發婦女。
“你好,”她說,“我是凱裏太太,住在隔壁。”
“進來吧,”米勒太太說,“我和鮑勃都很高興你來。”
“我來借兩個雞蛋,”凱裏太太說,“我想烤個蛋糕。”
“我可以借給你,”米勒太太說,“別著急,請坐一坐,我們喝點咖啡,說會兒話吧。”
那天下午,又有人敲門,米勒太太打開門。門外站著一個滿頭紅發的男孩。
“我叫湯姆·凱裏。”他說,“我媽媽送你們這個蛋糕,還有兩個雞蛋。”
“哎呀,謝謝,湯姆。”米勒太太說,“進來吧,和鮑勃認識認識。”
湯姆和鮑勃差不多一樣的年齡,不一會兒,他們吃起了蛋糕,喝著牛奶。
鮑勃問:“你能待在這兒跟我玩嗎?”
湯姆說:“可以,我能待一個小時。”
“我很高興你住在隔壁。”鮑勃說,“現在有人跟我玩了”。
“媽媽說我們很快會成為好朋友的。”湯姆回答說。
鮑勃說:“我很高興你媽媽需要兩個雞蛋。”
湯姆笑了。“她並不是真的需要雞蛋。”
湯姆說,“她隻是想跟你媽媽交朋友!”
擁有豐富多彩的人際關係世界是每一個現代人的需要。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這種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他們總是慨歎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幫助,缺少愛,那種強烈的孤獨感困擾著他們,折磨著他們。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缺少朋友,僅僅是因為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采取消極的、被動的退縮方式,總是期待友誼和愛情從天而降。這些人,隻做交往的響應者,不做交往的始動者。許多人和人相處時總是感到發怵,其實,隻要你敢於大方地首先伸出你的雙手,對方一定會給你熱情的回報的。
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到魚池垂釣。這兩人各憑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都大有收獲。忽然間,魚池附近來了十多名遊客。看到這兩位高手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上來,不免感到幾分羨慕,於是都到附近去買了一些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沒想到,這些不擅此道的遊客,怎麼釣也是毫無成果。那兩位釣魚高手,兩個個性相當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而另一位高手,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
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協議。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十尾回饋給他一尾。一天下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指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籮魚,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時,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地被人圍著,備受尊崇。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圈繞著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更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裏的魚,收獲也遠沒有同伴的多。要知道,別人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對我們感興趣的。因此,如果想贏得別人,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擺脫孤獨的折磨,就必須創造機會,主動和別人交往。
第二節 學會套近乎,直接走進他人心中
在溝通時要獲得對方的信賴和好感,首先要通過語言拉近與對方的距離。套近乎是交際中與陌生人、尊長、上司等溝通情感的有效方式。套近乎就是要在交際雙方的經曆、誌趣、追求、愛好等等方麵尋找共同點,誘發共同語言,為交際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進而贏得對方的支持與合作。
20世紀80年代,意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打算到中國對鄧小平同誌進行一次專門采訪。然而,在此之前中國與西方世界有著長達幾十年的冷戰,法拉奇非常擔心對鄧小平的專訪能否成功。於是,她翻閱了許多有關鄧小平的書籍,在看到一本傳記時,她注意到鄧小平的生日是1904年8月22日。於是,她腦海中有了些想法。1980年的8月22日,鄧小平同誌接受了法拉奇的專訪。
“鄧小平先生,首先我謹代{L-End}表我們意大利人民祝福您,祝您生日快樂!”法拉奇十分謙遜有禮地說道。
“我的生日?我的生日不是明天嗎?”鄧小平分辯道。
或許是工作太繁忙了,鄧小平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生日。法拉奇這麼一說,鄧小平自己也搞糊塗了。
“不錯的,鄧小平先生,今天確實是您的生日。我是從您的傳記中知道的。”法拉奇信心十足地說。
“噢!既然你這樣說,就算是吧!我從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也已經76歲了。76啊,早就是衰退的年齡了!這也值得祝賀?”
顯然,法拉奇的問候已經讓鄧小平對她有了好感,所以鄧小平不禁和她開了個小小的玩笑。
“鄧小平先生,我父親也是76歲了。如果我對他說那是一個衰退的年齡,他會給我一巴掌呢!”法拉奇也和鄧小平開起了玩笑。
鄧小平聽後,哈哈大笑。
“他做的也許對。不過,我相信你肯定不會對你父親這樣說的,對吧?”
采訪氣氛就這樣十分融洽而輕鬆地形成了,接下來便是法拉奇此行的真正目的,她將談話引入正題。
“鄧小平先生,我想請教您幾個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不知您能否給我一個圓滿的解答。”
“我盡自己所能吧,盡量不讓你感到失望。我總不能讓遠道而來的客人空手而回吧!要知道我們中國可是個禮儀之邦。”
由於法拉奇在采訪開始前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氣氛,所以她的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複。因此,你要充分發揮與對方溝通的技巧,以尊敬、友善的態度麵對別人,同時也要讓別人充分感覺到你為他付出的努力。
一位推銷電器的年輕人,來到一所農舍前叫門。聽到敲門聲後,對方隻將門打開一條小縫,當她看到來人像推銷員後,猛然把門關緊了。推銷員再次敲門,敲了很久,她才又將門打開,仍然是勉強地開了一絲小縫,而且,還沒等對方說話,她就不客氣地破口大罵。雖然事情比想像中艱難得多,但推銷員不想放棄。他決定換個法子碰碰運氣。
他改變口氣說:“太太,我看您是誤會了,我來拜訪您並不是來推銷東西的,我隻是想向您買一些雞蛋。”
聽到這兒,這位婦女的態度稍微溫和了一些,門也開大了一點。
推銷員接著說:“您家的雞長得真好,它們的羽毛長得真漂亮。這些雞大概是多明尼克種吧?您這兒還有貯存的雞蛋嗎?”這時,門開得更大了。
這位婦女問推銷員:“你怎麼知道這是多明尼克種雞?”
推銷員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打動了婦女,他接著說:“我家也養了一些雞,可是像您家養的這麼好的雞,我還沒有見過呢!我家飼養的來亨雞,隻會生白蛋。太太,您應該知道,做蛋糕用黃色的雞蛋比白色的雞蛋要好一些。我太太今天要做蛋糕,所以我跑到您這兒來了……”
婦女一聽這話,心裏暗暗高興,她迅速轉身到屋裏去取雞蛋。推銷員利用這短暫的時間,迅速看了一眼周圍的環境,他發現角落有一整套務農設備,等婦女出來的時候他對她說:“太太,我敢肯定,您養雞賺的錢一定比您先生養奶牛賺的錢要多。”
這句話說得婦女眉開眼笑,心花怒放,於是她對推銷員的戒備心解除了,她把推銷員當作知己,帶他參觀雞舍。當婦女談到孵化小雞的一些麻煩和保存雞蛋的一些困難時,推銷員不失時機地向婦女成功推銷了一台孵化器和一隻大冰櫃。
第三節 一本萬利的人情生意要多做
交情是日積月累的結果,隻有平時多“交”,在關鍵時刻才有“情”。隻有有長遠眼光,早做準備,未雨綢繆,急時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錢鍾書困居上海寫《圍城》的時候,窘迫過一陣。那時他的學術文稿沒人買,於是他寫小說的動機裏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恰巧這時黃佐臨導演上演了他夫人楊絳的四幕喜劇,並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時隔多年,黃佐臨導演之女黃蜀芹之所以獨得錢鍾書親允,開拍電視連續劇《圍城》,實因她懷揣老爸一封親筆信的緣故。錢鍾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多年前的義助,錢鍾書多年後還報。雖說當今社會是個經濟社會,但人畢竟是有感情的。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如果不經過長期的培養,就產生不了信任感,更談不上所謂的互助互利。隻有經過長期的感情培養,才會充實彼此間的感情空間,達到信賴的程度,在關鍵的時候,才能夠起到幫助自己的作用。
法國皇帝路易十四當政期間,揮金如土,窮奢極欲,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路易十四為滿足其揮霍享用的需要,便向銀行家貝爾納爾借錢。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貝爾納爾早已風聞此事,傲氣十足。錢要借,國王也不能卑躬屈膝吧?路易十四左思右想,設下一計:有一天下午,國王從馬爾利宮走出來和經常陪同他的宮廷人員一起逛花園。他走到一幢房子門前停了下來,那座房子的門敞開著,德馬雷正在裏麵舉行盛宴款待貝爾納爾先生。當然,這桌宴席是先奉國王之命準備的。
德馬雷看見國王,急忙上前行禮。路易十四滿麵笑容,故作驚訝地看著他們說:“啊!財政總監先生,我很高興看到你和貝爾納爾先生。”國王又轉向後者說:“貝爾納爾先生,你從來沒有見過馬爾利宮吧,我帶你去看看,然後我把你再交給德馬雷先生。”這是貝爾納爾沒有意想到的事,他感到非常幸福和榮幸。國王一邊請貝爾納爾觀賞,一邊滔滔不絕地說些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慣用的漂亮話。路易十四的隨從們知道他一向少言寡語,看到他如此討好貝爾納爾感到驚奇。
遊玩之後,貝爾納爾極度興奮地回到德馬雷那裏,他讚歎國王待他如此厚意,說他甘願冒破產的危險也不願讓這位優雅的國王陷入困境。聽了這番話,德馬雷趁著貝爾納爾心醉神迷的時候,提出了向他借600萬元巨款的要求,貝爾納爾欣然答允。這600萬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路易十四如願以償,當然靠的是他皇帝的麵子,但也與他的“感情投資”有很大關係。
辦事中,若能首先滿足了對方的需求,那麼對方也自然要給予回報的。聰明人運用這一戰術,“糖衣炮彈”一出手,往往一發命中,而且百試百靈。
紐約的金融家華特生在做銀行職員時,有一次,他的上司要他盡快準備好一份資料,而擁有此類資料的那個人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華特生就去拜訪他。當他被引進總經理的辦公室之後,一位年輕的秘書從門口探頭告訴總經理說,她今天沒有郵票給他的兒子,總經理向華特生解釋說:“我在替十二歲大的兒子收集郵票。”之後,華特生向總經理述說他的來意,並且向他請教了一些問題,但是,從頭到尾總經理都在含糊籠統地敷衍他,擺出一副根本不想談論這個問題的樣子,因此這次的晤談很快就結束了,而且毫無結果。
第二天下午,華特生直接去拜訪總經理。到了之後,華特生告訴總經理自己帶了一些郵票要給他的孩子。於是,華特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總經理熱情地握住他的手,他麵帶笑容而且容光煥發地招呼華特生。他一麵賞玩著郵票,口裏一麵說著:“我的喬治一定會喜歡這張的,你看這張!這可是一珍品哦!”他們花了半個小時談論郵票與他兒子的事,之後總經理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提供華特生所需要的資料,他把所知道的全都告訴了華特生。
第四節 互得之道——助人亦助己
如果不善於借別人的幫助開始起跳人生,不善於給需要幫助的人送去幫助,這是最低等的做人之術,與大師級成功人物相比,可謂渺小。因此最智慧的做人之道是——“助人亦助己”。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通過自身的努力,由小職員幹起,步步發展,成為一家鋼鐵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為了競標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臥車合約,與競爭對手布爾門鐵路公司鉚上勁兒了。雙方為了得標,不斷削價競爭,已到了無利可{L-End}圖的地步。有一天,卡內基到太平洋鐵路公司商談投標的事,在一家旅館門口遇上布爾門先生,“仇人”相見,在一般情況下,應該“分外眼紅”,但卡內基卻主動上前向布爾門打招呼,並說:“我們兩家公司這樣做,不是在互挖牆腳嗎?”接著,卡內基向布爾門說,惡性競爭對誰都沒好處,並提出彼此盡釋前嫌,攜手合作的建議。
布爾門見卡內基一番誠意,覺得有道理,但他卻仍然不是痛痛快快地{L-End}表示要與卡內基合作。卡內基反複詢問布爾門不肯合作的原因,布爾門沉默了半天,說:“如果我們合作的話,新公司的名稱叫什麼?”卡內基一下明白了布爾門的意{L-End}圖。他想起自己少年時養兔子的事。於是,卡內基果斷地回答:“當然用‘布爾門臥車公司’啦!”卡內基的回答使布爾門有點不敢相信,卡內基又重複了一遍,卡爾門才確信無疑。這樣,兩人很快就達成了合作協議,取得了太平洋鐵路臥車的生意合約,布爾門和卡內基在這筆業務中,都大賺了一筆。
做人不能感情用事,隻{L-End}圖一時痛快,而應該從大局出發,統觀全局,有時還可能犧牲一些個人利益,或許你會一時感到委屈。不過沒有關係,因為我們的目的是雙贏。香港億萬富翁陳玉書,他是公認的世界景泰藍大王,其創業經曆有著傳奇的色彩,可以說他成為富翁的第一步,是得益於一件偶然的小事。
20世紀70年代初,陳玉書離開了任教的某中學,身上隻有50元錢,寄身嶽父“籬下”,做地盤工人。一天,辛勞了一個星期的陳玉書到維多利亞公園遊玩,看見一位婦女將孩子抱上秋千,由於體弱無力,幾次都無法把秋千蕩起來。見此情景,陳玉書走上前去,加力推了一把,秋千立刻大幅度地蕩起來,孩子被蕩得高高的。母子倆高興得眉飛色舞。在交談中陳玉書得知這位太太是印尼華裔,其夫在印尼駐香港領事館工作。真是無巧不成書,在公園與那太太相遇的第五天,陳玉書遇見了另一位印尼華僑。
陳玉書在與這位印尼華僑的敘談中,無意中得知他遇到了一大困難:由於領事館的商業簽證問題遇到麻煩,一批準備運往印尼的貨物遲遲不能起運,時間一天天耽誤,令其十分焦急、苦惱。陳玉書聽完訴說,突然靈機一動,腦海裏顯現出公園裏認識的那位太太,便毛遂自薦地{L-End}表示願意走一趟,看看能否幫上忙。最終,陳玉書接過文件,帶上禮物,來到那位太太的家。
這位太太也看在那一臂之力的份上,將陳玉書引見給她丈夫,這位領事館的官員了解個中原委後,沒讓陳玉臣書多費口舌,補了一些手續,便把商業簽證辦了。朋友得知這個意外的喜訊,興奮得不得了,當即給陳玉書5萬塊錢,充當謝禮。這5萬元的酬金,相當於陳玉書當時工資的10年之和。得到這筆錢後,陳玉書把它當做資本,涉足商場。商海搏擊10多年來,他穩紮穩打,形成特色,成為擁有14億資產的世界景泰藍大王。
每個人都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知果不善於借別人的幫助開始起跳人生,不善於給需要幫助的人送去幫助,這是最低等的做人之術,與大師級成功人物相比,可謂渺小。因此最智慧的做人之道是——“助人亦助己”。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甚至嘲笑這一點,那麼你早晚會成為一個假聰明的人。
第五節 言辭的魅力在於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