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底線七治住自己的弱點才能減少失誤(1 / 3)

導讀

人性的弱點既是失敗的根源,也是成功的突破口。隻有善於隱藏自己的弱點,克服自己的弱點,才能成就一生。不敢向自己的人性弱點開刀的人,不但不會贏得真正的勝局,而且會變成一個弱者。一個弱點得不到消除,就等於“吃掉”你身上的一份優勢。這是一種正比關係。

第一節 盲目迎合別人,隻會葬送自己

你要在生活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完全消除需要得到讚許的心理!它是精神上的死胡同,它絕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益處。我們隻有摒棄“別人會怎麼樣說”的顧慮,才能樹立自信。才能形成和發展坦誠友愛的人際關係。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完了,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做上記號。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現畫麵又被塗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在發現了一個奧妙,那就是:我們不管幹什麼,隻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惡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則恰恰是美好的。”生活就是這樣,你不能企求盡善盡美、人人滿意。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否則,你將可能無所適從。

一位名叫奧齊的中年人,對於現代社會的各種重大問題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見解。每當自己的觀點受到嘲諷時,他便感到十分沮喪。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動都能為每一個人所讚同,他花費了不少心思。他向別人談起他同嶽父的一次談話。當時,他{L-End}表示堅決讚成無痛致死法,而當他察覺到嶽父不滿地皺起眉頭時,便幾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觀點:“我剛才是說,一個神智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結束其生命,那麼倒可以采取這種做法。”奧齊在注意到嶽父{L-End}表示同意時,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他在上司麵前也談到自己讚成無痛致死法,然而卻遭到強烈的訓斥:“你怎麼能這樣說呢?這難道不是對上帝的褻瀆嗎?”奧齊實在承受不了這種責備,便馬上改變了自己的立場:“……我剛才的意思隻不過是說,隻有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如果經正式確認絕症患者在法律上已經死亡,那才可以截斷他的輸氧管。”最後,奧齊的上司終於點頭同意了他的看法,他又一次擺脫了困境。

當他與哥哥談起自己對無痛致死的看法時,哥哥馬上{L-End}表示同意,這使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總之,別人希望奧齊怎麼樣,他就會怎麼樣。一旦尋求讚許成為一種需要,要做到實事求是幾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誇獎不行,並常常做出這種{L-End}表示,那就沒人會與你坦誠相見。同樣,你也不能明確地闡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與感覺,你會為迎合他人的觀點與喜好而放棄你的自我價值。

有個人一心一意想升官發財,可是從年輕熬到斑斑白發,卻還隻是個小公務員。這個人為此極不快樂,每次想起來就掉淚,有一天竟然號啕大哭了。辦公室有個新來的年輕人,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到底什麼原因難過。

他說:“我怎麼不難過?年輕的時候,我的上司愛好文學,我便學著作詩、寫文章,想不到剛覺得有一點小成績了,卻又換了一位愛好科學的上司。我趕緊又改學數學、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學曆太淺,不夠老成,還是不重用我。後來換了現在這位上司,我自認文武兼備,人也老成了,誰知上司喜歡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齡漸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無成,怎麼不難過?”

毫無疑問,你要在生活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完全消除需要得到讚許的心理!它是精神上的死胡同,它絕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益處。我們隻有摒棄“別人會怎麼樣說”的顧慮,才能樹立自信。才能形成和發展坦誠友愛的人際關係。所以,要牢牢記住:你的最高仲裁者是你自己!不要因為盲目迎合別人,而葬送了自己!

第二節 頂牛抬杠等於無端樹敵

有些人喜歡抬杠,搭上話就針鋒相對,這種態度是要不得的。真正善於說話者都明白“放棄也是一種成功”的道理。有些事情假如你非要辯解清楚,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自己傷筋動骨。

有一位愛爾蘭人名叫歐·哈裏,他所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愛抬杠。他當過汽車推銷員,後來因為推銷不成功而來求助於卡耐基。聽了幾個簡單的問題以後,卡耐基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他立刻會漲紅臉大聲強辯。歐·哈裏承認,他在口頭上贏得了不少辯論,但並沒能贏得顧客。他說:“我走出人家的辦公室時總是對自己說,我總算整了那個混蛋一次。我的確整了人一次,可是我什麼都沒能賣給他。”

歐·哈裏後來是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他是怎麼成功的?他這樣說:“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而對方說‘什麼?懷德卡車?不好!你要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賽的卡車。’我會說:‘老兄,何賽的貨色的確不錯,買他們的卡車絕錯不了。何賽的車是優良產品。’這樣他就會無話可說了,沒有抬杠的餘地,他隻有住嘴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後,還說一上午的‘何賽車子最好’之類的話吧。我們接著不談何賽,我就開始介紹懷德汽車的優點。”

過去若是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了——我就會挑何賽的錯,而我越挑剔何塞的車子不好,對方就越說它好。爭辯越激烈,對方就越喜歡我競爭對手的產品。現在回憶起來,真不知道過去是怎麼幹推銷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時間在抬杠上,現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一般地說,無謂的抬杠都是毫無價值的,隻能徒增爭論者的煩惱而已。天底下隻有一種能在抬杠中獲勝的方式,那就是避免抬杠。十之八九,抬杠的結果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即使贏了,但實際上你還是輸了。為什麼?如果你的勝利,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麼樣?你會覺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他會自慚形穢,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而且——“一個人即使口服,但心裏並不服。”正如明智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寧願要一種字麵上的、{L-End}表麵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

威爾遜總統任內的財政部長威廉·肯羅以多年政治生涯獲得的經驗,說了一句話:“靠辯論不可能使無知的人服氣。”

“您好,”我對老總說:“昨天我交給您的文件簽了嗎?”

老總轉動眼睛想了想,然後翻箱倒櫃地在辦公室裏折騰了一番,最後他聳了聳肩,攤開兩手無奈地說:“對不起,我從未見過你的文件。”

如果是剛從學校畢業的我,我會義正辭嚴地說:“我看著您的秘書將文件擺在桌子上,您可能將它卷進廢紙簍了!”可我現在才不會這樣說呢。既然老總能睜眼說瞎話,我又何必與他計較呢?我要的是他的簽字。

於是我平靜地說:“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

於是,我下樓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把電腦中的文件重新調出再次打印,當我再把文件放到傑克先生麵前時,他連看都沒看就簽了字,其實他比我還清楚文件原稿的去向。是的,這就是我在與上司發生衝突時的解決方式。我不讚成在衝突發生以後一走了之,因為在新環境裏還會出現老問題,到那時你又怎樣呢?我也不讚成為了爭口氣大鬧一場,因為吵鬧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有可能斷送了職位,還是實際些吧!說到實際,誰是誰非也並不重要,可能即便我對了上司錯了,我也會開動腦筋為上司尋找一個下台的台階,無論如何解決衝突的前提是合作!

真正善於做人者都明白“放棄也是一種成功”的道理。有些事情假如你非要辯解清楚,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自己傷筋動骨。所以,我們應盡量以愉快的心情來處理碰到的各種問題。即使一旦發怒,最好能盡量忍在心裏,不要爆發,用理智來抑製激情,這樣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第三節 大多的災禍是從自己的言談中招來的

“言多必失”,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說話,言語中就自然而然地會暴露出許多問題。你的對手會據此製定出相應的策略來戰勝你。而且,你的話多了,其中自然會涉及到其他人。勢必易造成誤解、隔閡,進而形成仇恨。中國有句俗話說:“言多必失。”它是講,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說話,說的多了,言語中就自然而然地會暴露出許多問題。例如你對事物的態度,你對事態發展的看法,你今後的打算等等,會從言語中流露出來,被你的對手所了解,從而製定出相應的策略來戰勝你。而且,你的話多了,其中自然會涉及到其他人。別人在傳話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加入他個人的主觀理解,等到你談的內容被談話對象聽到時,可能已經大相徑庭了,勢必造成誤解、隔閡,進而形成仇恨。另外,人處在不同的狀態下,講話的心情不同,話的內容也會不同。心情愉快的時候,看事看人也許比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讚譽之言可能會多;有時心情不愉快,講起話來不免會憤世嫉俗,講出許多過頭的話,招來很多麻煩。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女孩來到深受愛戴的牧師聖菲利普麵前傾訴自己的苦惱。聖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點,其實她心地倒不壞,隻是她常常喜歡說些無聊的閑話。這些閑話傳出去後就會給別人造成許多傷害。

菲利普說:“你不應該談論他人的缺點,我知道你也為此苦惱,現在我命令你要為此贖罪。你到市場上買一隻母雞,走出城鎮後,沿路拔下雞毛並四處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為止。你做完之後就回到這裏告訴我。”

女孩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贖罪方式,但為了消除自己的煩惱,她沒有任何異議。她買了雞,走出城鎮,並遵照吩咐拔下雞毛。然後她回去找聖菲利普,告訴他自己按照他說的做了一切。

聖菲利普說:“你已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你必須回到你來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

女孩為難地說:“這怎麼可能呢?在這時候,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那些你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你不也常常從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謠言嗎?你有可能跟在它們後麵,在你想收回的時候就收回嗎?”

女孩說:“不能,神父。”

“那麼,當你想說些別人的閑話時,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大多的災禍是從自己的言談中招來的,因而隻有慎言才能少禍。

賀敦是隋朝中的一名大將,立有大功,因為對朝廷賞賜不公心懷不滿,便口出怨言,結果被權臣宇文護逼令自殺,臨死時,他叫來兒子賀若弼說:“我因口舌而死,你不能不記住!”接著用錐子將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來,以此告誡他慎言少說。

賀若弼開始還能記住,經常以“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來提醒自己,遇事三緘其口。可隨著他在隋朝的功勞日大,地位日高,便把父親的告誡忘到腦後去了。同父親一樣,他也因對朝廷封官不滿而大發牢騷,被免去了官職;他不接受教訓,反而怨言更多,於是被逮捕下獄。

言談的災禍,主要{L-End}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對國事、政事的濫發議論,所以在古代以及解放前的茶館及旅店門上均掛有“莫談國事”的牌匾;

二是對身邊的人和事評頭論足,正是這種不考慮後果的高談闊論,惹怒了上司和同事,從而埋下了災禍的導火線;

三是在眾人之中鼓唇弄舌,搬弄是非,像長舌婦一樣,今天道東家長,明天說西家短,這種缺少修養的言談,沒有不遭到報複的。

說話能把握分寸,說得恰到好處,是一種修養、一種水平,既不能喋喋不休,口若懸河,又不能該說話時卻沉默寡言。可見,言談能反映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涵養功夫,要把握好分寸和態勢。言多者必有所誤,所誤必有所失。為人處世,不可言多,道理自明。

第四節 控製情緒是圓滿做事的方策

惟有自製的人,才能有效地控製自身,把握好自我發展的主動權,駕馭自我。一個人除非能夠控製情緒,否則他將無法成功。

在一個陰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婦人走進了一家百貨公司,漫無目的地在公司裏閑逛。很顯然,她不打算買東西。因為當時快到下班時間了,再加上外麵陰雨綿綿,大多數的售貨員都內心煩躁,滿臉不耐煩地看了老太太一眼,惟恐她來麻煩自己。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女店員則不一樣,她依然麵帶微笑地上前與老太太打招呼,問她需要什麼服務。老太太說她隻是來躲雨的,不打算買東西。這位售貨員雖然也急著理貨下班,但她依然麵帶微笑,陪著老太太聊天。

當雨停了,老太太離開時,這位女店員還送她上街,攙扶她。女店員的熱情令老太太很感動,最後,老太太向她要了張名片就走了。過了一個多月,這位女店員被突然叫到老板辦公室裏。老板向她出示了一封信,是那位老太太寄來的。這位老太太特別指定這名女店員前往蘇格蘭,代{L-End}表公司洽談一項重大業務。

原來,這位老太太是位大型企業老總的母親。這位女店員所任職的這家公司剛好與那家大型企業有著業務上的來往。現在,兩家公司又準備進行一項重大的業務合作,合作的主動權掌控在對方的手中。

所以,經過老太太的安排,那家企業的老總點名讓這位女店員過去洽談業務,並負責接管此事。女店員的事業自此發生了重大轉折,很快就平步青雲,成了高層管理人員。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這就是說,一個人的情緒糟糕,往往會把一切事情都辦糟糕。即使遇到了好事和良機,也會因為不良的情緒,使自己產生出無形的壓力,使自己的能力無法充分發揮,錯過這些機遇。誰又能相信,一隻小小的蒼蠅竟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那是1956年,紐約舉行一場台球世界冠軍爭奪賽。這場爭奪賽是在福克斯和迪瑞之間進行的,獎金4萬美元。這兩位都是台球界的奇才,觀眾們在靜靜地觀察著比賽的進展。福克斯得分已遙遙領先,他隻要再得幾分,這場比賽就將宣告結束。這時賽廳裏的氣氛十分緊張,福克斯洋洋自得地準備做最後幾杆漂亮的擊球,迪瑞沮喪地坐在一個角落裏,他的敗局似乎已定。突然,在那死一般沉寂的賽廳裏出現了一隻蒼蠅,嗡嗡作響,它繞著球台盤旋了一會兒,然後叮在了主球上。福克斯微微一笑,輕輕地一揮手,“噓”一聲趕走了蒼蠅。他又盯著台球,準備擊球,可是這隻蒼蠅第二次來到台盤上方盤旋,而後又落在了主球上。於是觀眾中發出一陣緊張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