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又輕噓一聲將蒼蠅趕走了,他的情緒並沒有因為這種幹擾而波動。但是這隻蒼蠅第三次又回到了台盤上。這次沉寂被打破,觀眾中發出一陣狂笑。原先冷靜的福克斯這次再也不冷靜了,他憤怒至極,情緒開始失控。他用球杆去趕那蒼蠅,想把它趕走。不料,球杆擦著了主球,主球滾動了1英寸。蒼蠅是不見了,可是由於福克斯觸擊了主球,他就失去了繼續擊球的機會。迪瑞充分地利用這一幸運的機會,連續擊球直到比賽結束。迪瑞奪得了台球世界冠軍,並拿走了4萬美元的獎金。那天夜裏,福克斯離開賽廳時,宛若在奇怪的夢幻中遊走。第二天早上,一艘警艇在河上發現了他的屍體——他自殺了。
當然,大多數人的憤怒可能產生不了這樣嚴重的後果。工作中一次偶爾的脾氣,可能隻是導致同事反目,老板對你不再重用。但如果這樣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發生,你將會到處樹敵,為你的事業自設重重障礙。人在這種不良狀態下工作與生活,會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更容易引發一連串的不良後果,甚至導致人的身體發生疾病。所以,我們應該提高自己的克製能力,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平衡自己的心態。這樣,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和事業發展都有著莫大的幫助。
第五節 解開人生的手銬
適量的財富可以讓我們品嚐到生活的輕鬆和美好,但是一旦對財富的奢求過度,就會失去追求財富的本來意義,把人生變得苦不堪言。為了占有,為了比較,我們背上沉重的負擔,無時無刻不在緊張的拚搏之中。輕鬆與自由失去了,與輕鬆、自由休戚相關的快樂也就失去了。
曾讀過一個貪心人的故事。說是一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想要塊地。首領說,你從這兒往西走,做一個標記,隻要你能從太陽落山之前走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陽落山了,地主還沒走回來,因為走得太遠,他累死在路上。這個人實在是愚不可及。很多人在生活中追名逐利,精神壓力很大,這些壓力也如影隨身,無法使他們擺脫。
大學時,一位教授給學生講甲骨文,講到“幸福”的“幸”時,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手銬的形象,告訴學生這就是“幸”。
所有的學生都茫然:“手銬”怎麼變成了“幸福”?
這時老師笑著問:“戴上手銬是痛苦的,而脫去手銬呢?”
學生高聲回答:“幸福”。
換了一個角度,沉重而令人生畏的“手銬”瞬間變成輕鬆而幸福。這就是生活的辯證法:快樂其實也是相對的,對於陷於痛苦中的人來說,擺脫痛苦就是快樂。而占有欲則是造成痛苦的根源之一。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獲諾貝爾獎之後,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間,包括電視廣告商人等等,拉著去做這做那。文人難免天真,不擅應酬,心慈麵軟,不會推托;做事又過於認真,不懂敷衍;於是陷入忙亂的俗事重圍,不知如何解脫,終於自殺,了此一生。據報道,川端臨終前,曾為籌措筆會經費而心力交憊,心情十分低落。這可能是促使他厭世自殺的原因之一,當不是妄測之詞。固然,對一位作家來說,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口井已經算是鑿得夠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煩倦不堪的瑣事,而依然能寧靜度日,以他東方式的豐富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創作留傳於世。另外一個作家,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為了要寫一本書,而去森林中度過兩年的隱士生活。
自己種豆和玉米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誌,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從中發現許多道理,而完成了這本名著。常有人歎息生活忙亂,負擔沉重,但是,在這些負擔之中,有許多是不必要的。人們往往由於太貪多、太求全,反而使自己顧此失彼。勤勤懇懇地做每一件事,平平淡淡地對待生命,那麼我們在名利麵前時,則多了一份平靜,少了一份貪婪。努力了,屬於你的,跑不掉;不屬於你的,再苛求,也難得到,別把自己弄得那麼累。
有一位美國作家說:知足是人生在世最大的幸事。而老子說:知足的人不受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不會危殆,這樣才能長久。要得到快樂的最簡明扼要的答案是:遠離誘惑。隻有超脫誘惑,才能安然地接受自己和別人,隻有接受自己,才不會在悔恨中失去平和的心態,才能在麵對自己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時不至於失去平衡。實際上,這一看上去過於簡單的忠告,卻是多數人最難做到的,惟有在能行能為的時候能舍,才能獲得人生的平安與快樂。
第六節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能否抓住機遇取決於我們是否足夠果斷。在猶豫不決中丟失的機會比真正錯過的還多。隻有敢於決斷,敢於行動,才能夠成功。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說,影響他一生的事發生在他6歲之時。一天他外出玩耍,經過一棵大樹時,突然有一個鳥巢掉在他的頭上,裏麵滾出了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決定把它帶回去喂養,便連同鳥巢一起帶回了家。走到家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後,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王安興奮地跑到門後,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一隻黑貓在意猶未盡地擦拭著嘴巴。王安為此傷心了很久。從此,他記取了一個很大的教訓: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
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遇。在兩難的抉擇中,敢於決斷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假如我們麵對選擇時猶豫不決,無法果斷地做出決定,將會一事無成,甚至有可能還會埋下禍根,為自己帶來一連串的失敗的打擊。
在楚漢戰爭的關鍵時刻,韓信是戰勝項羽的關鍵人物。項羽遣說客武涉動員韓信投楚。武涉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劉邦是一個貪婪,不講信義的人。接著又勸說:“你現在雖然為劉邦盡力,他在{L-End}表麵上對你也很重用,是因為他現在非常需要你。一旦他把你用完了,你也就會像項王一樣,被他逼上絕路。為什麼你不反叛漢王,與項羽講和,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王呢?你放過現在的好機會,以後可要後悔。”
韓信說:“劉邦很重用我,我就是死,也不會不講情義而背叛他。”
韓信的謀士蒯通又勸他說:“現在楚漢已爭戰了三年,雙方還是相持不下。老實說,劉邦、項羽的勝敗捏在你的手裏。如果將軍能夠采納我的計策,就不如脫身楚漢之外,既不依附項王,也不像目前這樣受製於漢王,幹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從劉邦和項羽難以控製的地方後發製人,將軍可抑製強大的諸侯,扶持弱小的諸侯國。你如果又對各諸侯安撫謙讓的話,天下的君王們都會一齊到齊國朝拜。希望大將軍你能夠思考清楚!”韓信開始猶豫起來,拿不定主意。
蒯通趁機繼續勸道:“現在大將軍你征戰所向披靡,贏得了功蓋天下的功勞。你如果歸順楚國,楚國人不會相信你;如果你歸順了漢王劉邦,漢王會害怕你。那麼什麼地方才是你的歸宿呢?我真是暗自為大將軍捏一把汗啊!”韓信更加不知所措。
蒯通等了幾天,又去勸說道:“一個人隻有聽從別人的勸告,善於謀劃,才能抓住良好的時機。如果不采納別人的意見,就會發生災禍!”
韓信幾經勸說,連日睡不好覺,翻來覆去地想,始終下不了決心。在輔佐劉邦的過程中,韓信{L-End}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然而,韓信犯了處世的大忌。他在幾次關鍵的時刻,都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一代名將,最終卻無奈屈死在呂後等奸詐小人的陰謀之下。
猶豫不決的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也是最容易失敗的人。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果斷決策的能力,如果你做不到,那麼你的一生就像一隻亂調頭的小船,盲目地漂流在狂風暴雨的海麵上,永遠也無法抵達成功的彼岸。如果發現好的機會,你就必須抓緊時間,馬上采取行動,才不致於貽誤時機。不要對一個問題不停地思考,一會兒想到這一方麵,一會兒又想到那一方麵。你該把你的決定,作為最後不變的決定。這種迅速決斷的習慣養成以後,你便能產生一種相信自己的信心。如果猶豫、觀望而不敢決定,機會就會悄然流逝,後悔莫及。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毛驢幸運地得到兩堆草料,然而,它站在兩堆草料中間,一會兒看看左邊的草料,一會兒看看右邊的草料,無法決定取舍。就這樣,看著守在嘴邊的食物,拿不定主意。過了一會兒,有個小孩過來玩火,一把火把兩推草料都燒了,它隻好餓了兩天。這個故事也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的悲劇。所以,我們在取舍之間,要敢於決斷,不要猶猶豫豫錯失了良機。
第七節 嫉妒隻能使你永遠比他們低
嫉妒的起因是我們發現別人比我們做得更好,別人比我們擁有的更多。嫉妒不能給我們正確的導航,卻讓我們去妨礙和傷害別人。用拖別人後腿的方式來贏得勝利或者至少保持不輸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嫉妒隻能降低我們的身份,使自己處於仰視的位置上,還未出手,就已輸了。在洛杉磯,一位美國朋友開車帶著著名作家馮驥才去看富人區。富人區就是有錢人的聚居地。美國人最愛陪客人看富人區,好似觀光。到那兒一瞧,千姿萬態的房子和庭院,優雅、寧靜、舒適,真如人間天堂。
馮先生忽然有個問題問他:“你們看到富人們住在這麼漂亮的房子裏,會不會嫉妒?”
美國朋友驚訝地看著馮先生,說:“嫉妒他們?為什麼?他們能住在這裏,說明他遇上了機會。如果將來我也遇到好機會,我會比他們做得還好!”
這便是標準的“老美”式的回答。他們很看重機會。後來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陪著馮先生參觀一處富人區。日本的富人區,小巧、幽靜、精致,每座房子都像一個首飾盒,也挺美。
馮先生問日本朋友:“你們看到富人們住著這麼漂亮的房子,會嫉妒嗎?”
這個日本朋友稍稍想了想,搖搖頭說:“不會的。”
繼而他解釋道,“如果一個日本人見到別人比自己強,通常會主動接近那個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學習,把他的長處學到手,再設法超過他。”
馮先生感歎:日本人真厲害。
回到國內後,馮先生問一位南方朋友:“有沒有人去富人區參觀?”
“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進去,在門口扒一扒頭而已。”
這位南方朋友說。“心理反應怎麼樣?會不會嫉妒?”
“嫉妒?”他眉毛一揚,笑道:“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
嫉妒是一種會在人們心中滋生蔓延的不良情緒。人生於世,自然會有些人比我們成功,比我們富有,但是嫉妒隻能使你永遠與他們站不到同一起跑線上。日本人的作法是努力與他交往,向他學習,然後再設法超過他。如果說日本的民族心理如此,這就是日本強盛的根源之一。
歸根結底,我們之所以嫉妒別人,因為我們都隻看到別人優秀突出的一麵並把它們無限地誇大,從而忽略了我們自身所擁有的。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色,都能在自己適合的領域裏做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而嫉妒成性的人,往往隻看到別人的成功,卻沒有看到成功背後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他們隻看到別人的萬貫家產,卻從沒有注意自己溫暖的家庭。人生在世,有得便有失,沒有人是可以擁有一切的,所以我們隻需要去追求我們最希望得到的,凡事但求問心無愧就好。
19世紀初,肖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已蜚聲樂壇,而肖邦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肖邦的才華卻深為讚賞,怎樣才能使肖邦在觀眾麵前贏得聲譽呢?
李斯特想了個妙法:那時候在鋼琴演奏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麵前,當燈一滅,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美妙的鋼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畢,燈亮了,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的行為深{L-End}表欽佩。
如果李斯特嫉妒肖邦的才華,他就會成為曆史上的醜角,就不會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胸懷寬廣,保持一顆平常心,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這就是消除嫉妒的最好秘方。
第八節 偏激狂傲是為人處世的大缺陷
偏激狂傲是為人處世的大缺陷。因為這種做法往往會給別人造成一種逞強、逞能的較勁之感。其不良效果是:你貌似比人聰明百倍,實際上你比任何人都愚笨幾倍。以自己的個人好惡和偏激情緒對待關係全局的大事,必遭覆滅。
不妨舉例略作說明:三國名將關羽,這位叱吒風雲,威震三軍的一世之雄,下場卻很悲慘,居然被呂蒙一個奇襲,兵敗地失,被人割了腦袋。關羽兵敗被斬的原因與關羽其人的驕傲有著密切的關係。諸葛亮離開荊州之前,曾反複叮囑關羽,要東聯孫吳,北拒曹操。但他對這一戰略方針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瞧不起東吳,也瞧不起孫權,致使吳蜀關係緊張起來。
關羽駐守荊州期間,孫權派諸葛瑾到他那裏,替孫權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求結兩家之好”,“並力破曹”,這本來是件好事。以婚姻關係維係補充政治聯盟,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認真考慮一番,利用這一良機,進一步鞏固蜀吳的聯盟,將是很有益處的。但是,關羽竟然狂傲地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必如此出口傷人?
試想這話傳到孫權那裏,孫權的麵子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雙方關係破裂?關羽不但看不起對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裏,名將馬超來降,劉備封其為平西將軍,遠在荊州的關羽大為不滿,特地給諸葛亮去信,責問說:“馬超能比得上誰?”老將黃忠被封為後將軍,關羽又當眾宣稱:“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氣量狹小,盛氣淩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裏,一些受過他蔑視侮辱的將領對他既怕又恨,以致當他陷入絕境時,眾叛親離,無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