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蚊蟲遭扇打,隻為嘴傷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諷刺別人,隻{L-End}圖自己嘴巴一時痛快,殊不知會引來意想不到的災禍。人與人之間原本沒有那麼多的矛盾糾葛,往往隻是因為有人逞一時之快,說話不加考慮,隻言片語傷害了別人的自尊,讓人下不來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有了機會,後咬一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年輕時很驕傲,言行舉止,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後來有一位朋友將他叫到麵前,用很溫和的語言說:“你從不肯尊重他人,事事自以為是,別人受了幾次難堪後,誰還願聽你誇耀的言論。你的朋友將一個個遠離你。你再也不能從別人處獲得學識與經驗,而你現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實說,還是太有限了。”
富蘭克林聽了這番話後,很受震動,決心痛改前非。從那以後,他處處注意,言語行為謙恭和婉,慎防損害別人的尊嚴,不久,他便從一個被人敵視,無人願意與之交往的人,變為極受人們歡迎的成功人物。
你在與人相處時,切忌隨意自誇,針往痛處紮,而且顯得特別驕傲。要知道,偏激狂傲帶來的後果有時是很嚴重的,一則別人會討厭你,二是會暴露自己的做人弱點。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看問題總是容易戴有色眼鏡,以偏概全,固執己見,鑽牛角尖,對人家善意的規勸和忠告一概不聽不理。怨天尤人,牢騷太盛,隻問別人給他提供了什麼,不問他為別人貢獻了什麼。這種人往往缺少朋友,人們都喜歡結交謙和的人,老是以為自己比對方高明,開口就梗著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無理也要攪三分的主兒,誰願和他打交道?
有一位朋友對於謙遜曾經有過深刻的體驗。在被提職後的幾天裏,他與朋友聚了一次。朋友們尚不知他被提升的消息,他很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而且,他與另一個朋友都曾是被提升的候選人,現在的結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極想向大家宣稱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沒有。可話到嘴邊,他隱隱覺得有個聲音在說:“不,千萬別說!”於是他淡淡地笑了一下,隻告訴大家自己被提職,沒有提及另一個朋友未被提升之事。那時,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與自豪:他沒有自誇,卻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他的內心亦從謙遜中得到了更多的充實,得到更多人的讚美——而不是更少!
第九節 別讓細節成為“亂大謀”的導火索
關注細節,我們才能夠抓住瞬間即逝的機會,實現人生的突破。可以說,做事情就是做細節,任何細微的東西都可能成為“成大事”或者“亂大謀”的決定性因素。平庸和傑出的差距就在一些細節中,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往往是從平庸到傑出的天塹。
在寶潔公司剛開始推出汰漬洗衣粉時,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向上飆升,可是沒過多久,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就逐漸放緩了。保潔公司的銷售人員非常納悶,雖然進行過大量的市場調查,但一直都找不到銷量停滯不前的原因。於是,寶潔公司召集了很多消費者開了一次產品座談會,會上,有一位消費者說出了汰漬洗衣粉銷量下滑的關鍵,他抱怨說:“汰漬洗衣粉的用量太大。”寶潔的領導們忙追問其中的原由,這位消費者說:“你看看你們的廣告,倒洗衣粉要倒那麼長時間,衣服是洗得幹淨,但要用那麼多洗衣粉,算計起來更不劃算。”
聽到這番話,銷售經理趕快把廣告找來,算了一下展示產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時間,一共3秒鍾,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廣告中倒洗衣粉的時間僅為1.5秒。也就是在廣告上這麼細小的一點疏忽,對汰漬洗衣粉的銷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這是一個細節製勝的時代,對於自己的工作無論大小,都要了解得非常透徹,數據應該非常準確,事實也應該非常真實,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完成宏偉的目標。世界上許多偉大的事業都是由點點滴滴的細節小事彙集而成的。在小節上能夠{L-End}表現好的人,他在成功之路上一定會少許多漏洞。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能關注細節問題,往往會因小失大,自毀前程。
前不久,沈陽市一家新建的酒店在報紙上打出招聘廣告,因為待遇優厚,報名者十分踴躍。初試、麵試後,數百名報名者隻剩下30多名,可是酒店隻要20名員工。主管把這30多人都召集來,一一談話。憑良心說,這些人條件基本差不多,沒什麼大的差別。多出的10名,一時不知道應該去掉誰。主管想了想,靈機一動,就宣布說:“為了慶祝開業,今天我代{L-End}表酒店請大家吃頓飯。”
30多人圍坐在一起,第一道菜上來了,是紅燒鯉魚。魚很大,一條魚鋪滿了整個盤子。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拘謹,不好意思吃,主管就帶頭拿起筷子,在魚背上夾了一塊肉,說:“大家隨便點,以後我們可能就是一家人了,每天都要在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不要客氣!”主管一發話,氣氛就活躍起來,大家拿起筷子,開始吃魚。有人夾魚背,有人夾魚頭,有人夾魚尾。
有的人一次夾一大塊,有的人一次隻輕輕夾一點。一條魚很快就消滅了。第二道菜又上來了,是清燉黃魚。魚很小,十幾條才裝滿一盤子。有的人上來就夾條大的,吃得很快,魚肉沒吃淨就連魚帶刺一起吐了出來;有的人隻夾小的,吃得慢而細,把魚肉吃淨再吐出魚刺。接下來有炒菜、涼拌菜、三鮮湯,大家各取所好。有的規規矩矩,隻吃自己眼前的菜;有的毫不客氣,伸長手夾別人眼前的菜;有的兼顧全席,桌上的菜每樣都吃一點;有的挑挑揀揀,隻夾自己喜歡的菜吃;有的把碗裏的飯吃得一粒不剩,有的把飯粒掉在飯桌上。真可謂眾生百態,都被主管盡收眼底。
第二天,酒店把錄用名單公布於眾。有一位落選者不服,就質問主管:“大家條件實在是差不多,你又沒有加試,憑什麼選的人?”“怎麼沒有加試?昨天晚上我請你們吃飯時,我對你們每個人都一一測試了。我選人的原則很簡單:就選那些在餐桌上吃魚頭魚尾、吃小魚、不挑挑揀揀、不掉飯粒、知道兼顧別人的人,我相信他們會成為酒店的好員工。”落選者想起自己昨晚在飯桌上的{L-End}表現,有些發窘,但又馬上為自己辯解道:“這都是些生活的細節和小事,怎麼能用它來檢驗一個人呢?”主管看看他,反問道:“一個又一個生活的細節和小事,加起來不就是完整的人生嗎?我想,一個在飯桌上隻顧自己的人,在工作中是不會首先照顧別人的。”可以說,做事情就是做細節,任何細微的東西都可能成為“成大事”或者“亂大謀”的決定性因素。
第十節 把同情和善良放在正確的人身上
農夫和蛇的寓言與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已經使我們耳熟能詳了。它們帶來的啟示是:善良和同情一定要分對象,如果把善良和同情施與了惡人,不但得不到好的回報,反而會被它們所害。
有這樣一個寓言: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農場,想撲殺一隻小羊來吃,牧羊人的獵犬追了過來,這隻獵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見打不過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著眼淚哀求,發誓它再也不會來打這些羊的主意了。獵狗聽了它的話語,看了它的眼淚,感到非常不忍,便放了這隻狼,想不到這隻狼在獵犬回身的時候,縱身咬住了獵犬的脖子,幸虧主人及時趕來,才救了獵犬一命,但獵犬流了很多血,它傷心地說:“我原不應該被狼的話感動的!”
善良有時可以發揮很大的感化力量,但“過分善良”有時也會成為一個人生存的負擔,甚至是致命弱點。就像這則寓言所敘述的,獵犬為此而差點丟了性命!“過分善良”因為容易動搖意誌與理性,因此常在放棄自己的立場之後,傷害了自己。例如不懷好意的借債者,你在他哀求之後借給他錢,結果卻一毛錢也要不回來!
“過分善良”會成為你的弱點,成為人人想利用的把柄,在眼淚、溫情、請求、孩子似的無辜與可憐之下,你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會弄得你是非不分,成為人際上、前途上的絆腳石。可是,天生心軟的人怎麼辦?難道注定要做個被利用者嗎?這種人應該要訓練自己的思考與判斷,用理性和智慧來指引你的行為,而不要被感情牽製;要經過某種曆練,才能成長、成熟,變得越來越果斷。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攻打鄭國,作為鄭國盟國的楚國當然不會袖手旁觀,楚王派成得臣為大將,向宋國殺去。宋襄公與司馬子魚緊急研究對策,司馬子魚問宋襄公靠什麼取勝,宋襄公回答說:“我國雖然兵甲不足,但仁義有餘。從前武王隻有三千猛士,卻戰勝了殷紂王的上萬軍隊,靠的完全是仁義。”於是,宋襄公在戰書的末尾批上十一月初一,雙方在泓陽交戰。又命令製作一麵大旗插在大車上,旗上寫著“仁義”兩個大字。司馬子魚暗暗叫苦不迭,私下裏對樂仆伊說:“戰爭本來就是謀略運用與廝殺,如今卻說仁義,我認為已經很危險了!我們一定要小心行事,不使國家滅亡就萬幸了。”楚軍陸續渡河後,司馬子魚請宋襄公下令出擊,並說:“楚軍在天亮才渡河,過於輕敵。
我們應該乘他們沒渡完,衝上前去廝殺,如果讓他們全部渡過河來,楚兵多我軍少,恐怕不能得勝,您看怎樣?”宋襄公指著那麵“仁義”大旗說:“你看見‘仁義’兩字了嗎?我堂堂正義之師,豈有乘敵軍渡一半而出擊的道理?”司馬子魚又暗暗叫苦。一會兒工夫,楚兵全都渡過了河。司馬子魚又對宋襄公說:“楚軍正在布陣,尚未形成隊列,現在立即擊鼓進攻,楚軍一定會大亂。”
宋襄公往他臉上吐了一口唾沫嗬斥道:“呸!你貪{L-End}圖一次衝鋒獲得的小利,就不怕不配千秋萬代的仁義之名嗎?我堂堂正義之師,豈有乘敵人沒列成陣就進攻的道理?”司馬子魚隻能再次暗暗叫苦。楚兵擺好陣勢,隻見人強馬壯,漫山遍野,宋軍人人麵帶懼色。此時,宋襄公才下令擊鼓,楚軍中也響起戰鼓聲,宋襄公自己舉著長矛和護衛的官兵催馬向楚陣衝來。成得臣見宋兵來攻,暗自傳下號令,打開陣門,隻放宋襄公一陣車馬進陣。經過一陣衝殺,宋軍大敗,那麵“仁義”大旗也被楚軍奪走。宋襄公身上受了許多傷,右腿中箭,折斷了膝中之箭,已站不起身來。幸好司馬子魚起來,把他扶到自己車上,並且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前麵,奮勇向外衝出。
等到衝出楚陣,護衛的官兵已沒有一個活著。成得臣乘勝追擊,宋軍大敗。司馬子魚與宋襄公連夜逃回都城,不久,宋襄公傷重而亡。麵對敵人,心慈手軟對政治家、軍事家來說,都應該算是致命的弱點,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他們麵對的是你死我活、你上我下的鬥爭,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楚漢之爭,本來是你死我活的事情,項羽在關鍵時刻,卻來個“婦人之仁”,放劉邦一馬,放的結果是虎歸山、龍入海,項羽最後隻能“霸王別姬”。仁義和善良不是說不應該有,而是要在施與中認清對象是否值得去給。真正的善做人者大都懂得把握同情的分寸,不會不分對象不加節製地慷慨付出一切。否則,一不小心,不但自己深受其害,也會使寶貴的善良同情白白浪費掉。
第十一節 實話實說是獲得別人信任的妙方
就實話會使我們內心坦然,而說謊、欺瞞,則會折磨你的良心,讓你的心境處在一種忐忑不安、時刻緊張的狀態中。這種自我折磨正是不誠實的必然結果。做人還是誠實些好,因為這樣你可以換來真心。做人的誠信度常與一個人說話有關。誠信的人總是實話實說,不想歪點子。盡管誠實的人有時會被人嘲笑,但最終會得到人生的獎賞。
龍先生是一家大型建材城的老總。十幾年前,他經營著一家小建材商店,欠了一位供貨商的錢。有一天,那位供貨商派人帶著欠條來收款,龍先生正好手頭不方便,就請對方寬限幾天,引起了對方的誤解,以為他故意找借口逃債,於是,當即向法庭起訴他。在法庭上,龍先生的律師說:“法官先生,我們對欠條上這個簽名的真實性{L-End}表示懷疑。”龍先生知道,憑這個理由,法官就得傳喚證人,這樣耽誤幾天,自己就有時間還錢了。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突然站起來,對那位律師怒吼道:“律師先生,這是一張真實的欠條,正是我簽的字。我隻是想讓你說服法庭緩些時間,並不是叫你到這兒來撒謊的!”律師羞愧地離開了法庭。
法官最終同意龍先生推遲還款的日期,龍先生也因此樹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大批供貨商願意賒貨給他而不怕他賴賬,所以,他的事業蒸蒸日上,最後成為了一家大型建材城的老板。
在市場經濟社會的今天,雖然一切以金錢至上,但是你若想贏得別人的信任,就必須誠實待人。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別人是不敢和你交往的,也不想和你交往,無論人類文明發展到何等程度,誠實作為優良品質都是不變的。
美國環球廣告代理公司中國辦事處因業務需要,正準備招聘4名中國高級職員,競爭的激烈程度自不必言。主持複試的是全球聞名的大企業家貝克先生。考試是單獨麵試,當應聘者一走進小會客廳,坐在正中沙發上的貝克先生便站起來說:“是你!你是……”貝莧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說出了應聘者的名字,並且快步走到他麵前,緊緊抓住了他的雙手。
“原來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長時間了。”貝克先生一臉的驚喜,激動地轉過身對在座的另幾位嚷道:“先生們,向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救我女兒的那位年輕人。”這時,應聘者的心狂跳起來,還沒容他說話,貝克先生把他一把拉到旁邊的沙發上坐下,說道:“我劃船技術太差了,把女兒掉進昆明湖中,要不是這位年輕人就麻煩了。真抱歉,當時,我隻顧看女兒了,也沒來得及向你道謝。”應聘者竭力抑製住心跳,抿抿發幹的雙唇,說道:“很抱歉,貝克先生。我以前從未見過您,更沒救過您女兒。”貝克先生又一把拉住他,“你還記得嗎?4月2日,昆明湖公園……肯定是你!我記得你臉上有塊痣。年輕人,你騙不了我的。”貝克先生一臉的得意。應聘者站起來:“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錯了,我沒有救過您女兒。”他說得很堅決,貝克先生一時愣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輕人,我很欣賞你的誠實,我決定——你免試了。”
幾天後,他幸運地成了雅利安公司職員。有一次,他和戴維先生閑聊時問道:“救貝克先生女兒的那位年輕人找到了嗎?”“貝克先生的女兒?”戴維先生一時沒反應過來,接著他大笑起來:“他女兒?有七個人因為他女兒被淘汰了。其實,貝克先生根本沒有女兒。”
誠實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要獲得別人的信任與重視,你首先應該做到誠實。欺騙別人的人,最終被欺騙的是自己。一切成功均沐浴著一種美德和真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