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20幾歲一定要知道的10個思維認知心理效應(2)(2 / 3)

1949年,美國空軍基地的工程師墨菲在一次火箭試驗中,發現同事整整齊齊地把測量儀表裝反了,導致試驗發生了事故。事後墨菲總結這次教訓說:如果有種方法能導致事故,那一定有人會按照這法子去做!後來演變成為更實際的說法: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其實我們祖先早就注意到這個現象了,古語“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經心理學家們研究也發現,壞事總是比好事更能引起人們強烈深刻的感受,這樣人們也就更容易記得那些錯誤失敗的經曆,於是也就經常感到“喝涼水都塞牙”。

墨菲定律就像幽靈一樣在我們生活的左右鑽來鑽去,不時開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玩笑。還有比上麵說的更糟糕的:好不容易賺了些錢也跟別人學炒股,沒想到剛好碰上經濟危機股市大熊;為保險起見牙縫裏擠下來些錢存銀行了,結果趕上負利率,存錢反而又賠錢了;看著房子價格在跌就買了房子,沒多久房價卻又跌了。煩心事都好像商量好了似的,紮堆一塊兒來,你說叫人鬱悶不鬱悶?

我們不停地抱怨:我的運氣怎麼這麼差?真是喝涼水都塞牙!邪門了!難道,真的是上天在跟我們過不去嗎?倒黴的人總覺得自己倒黴,是因為他看問題的方法和“幸運的人總是幸運”的人不一樣。倒黴的人思考的問題都是負麵的、消極的,這也就是下一步犯錯鋪好了道路,就比如我們心情不好用電腦時更容易產生錯誤操作使其死機而丟失文件一樣。

更另人難以置信的是,墨菲本人就是這個定律的犧牲品!在這麼一個“倒黴”的夜晚,墨菲開的車剛好沒油了,於是他就把車停在路邊,自己站在路中央攔個車搭便車回去,沒想到由於夜晚昏暗,墨菲被後麵過來的一輛卡車撞倒了。原來開車的是個英國人,習慣了沿路的左邊駕駛,沒有注意到路中間的墨菲。上天開了個大玩笑,讓墨菲用自己的生命驗證了墨菲定律的威力。

其實,沒有誰比誰倒黴,凡事都有個概率問題,隻要發生的概率不為零,那該發生的總要發生,不管是壞事還是好事。災難與幸運的都是一樣的,雖然發生的概率很小,可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一定會爆發,這時除了能做些預防措施減少其發生的頻率外,隻能在它發生後聳聳肩把它忘記了。

墨菲定律並不是神靈,總是想出現的時候出現,有些事情我們完全還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你可以經濟進行電腦維護,清除垃圾並安 裝較安全的防病毒軟件來防止死機;可以在電影未開始前就買好零食放在旁邊以防錯過精彩片段;暫時用不上的東西可以找個地方收起來,在清理東西時仔細看下哪些是可能用到的。

投資時要謹慎,不能光想著如果賺的話能撈到多少,而應該提前想到,如果賠的話賠不賠的起,會不會為血本無歸而悔恨莫及上吊自殺。如果你常犯下這些錯誤,那難免要遭到墨菲的懲罰了。

至於“超市排隊”也是有規律的,有時有些人買的東西過多,或與收銀員發生爭執等,隊伍的前進速度都是隨機的,如果不是上天有意要照顧你,那你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比你快兩分鍾罷了。

犯錯是難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錯誤之後,積極地找錯誤產生的原因,以減少錯誤的發生。墨菲定律重視的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極小的概率,了解墨菲定律能讓我們拓展思維、開闊視野,防患於未然。

為什麼在陌生的城市做陌生的事會感到時間過的很慢?

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去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一條陌生的街道,或者做一件以前從未做過的新鮮事時,會感到時間像突然減速的流水。在陌生的環境裏,我們驚奇地發現,時間的流逝變慢了。相反的是,在越熟悉的地方,時間就好像走得越快。

對這種現象,心理學家總結出了一個“陌生時長定律”,即:在陌生地方做陌生的事,會感到時間過得慢。並且認為,之所以導致出現這種感覺,是我們自己心理的原因。

首先,在陌生的地方,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人總是這樣的,對陌生的環境感到新奇,留意和觀察每一個地方,這些新鮮的體驗就會刺激大腦,讓大腦產生一種迫切的體驗感。因此,從感覺上來說,時間走得慢了。而一旦在這個環境裏呆久了,由陌生變成了熟悉,大腦受到的刺激降低,對周圍的事物興趣減少,時間又會重新“恢複正常”。

其次,我們對陌生地的期待心理也會導致“時間變慢”的感覺。在去到陌生城市之前,會有一段到達的旅程,由於期待心理的影響,我們對將要抵達的地方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期盼。所以,當進入這個環境後,大腦就會格外注意這裏的每一個細節,在感官上我們當然就會發現時間變慢了。

陌生時長定律在很多方麵都有體現,比如到外地出差,明明隻去了三天,回來後卻感覺去了半個月。還有的人,到國外旅行一個禮拜,回國後大發感慨:“就像離開了一年的感覺!”也難怪有哲人說,旅遊會延長人的壽命,奧妙其實就在這裏,不斷地遊覽陌生的地方,時間永遠處於一種“慢行狀態”。生命的長度未必會增加,但生命的質量卻是切切實實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