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20幾歲一定要知道的10個日常行為心理常識(2)(1 / 2)

一些學者認為,人們的思想是一種頻率信號。在思考的過程中,人腦會發出不同頻率的信號,而這種信號會吸引相同頻率的東西。他們認為正是這種吸引力頻頻將“曹操”帶到我們身邊。但這種說法恐怕難以讓大家信服,畢竟我們的腦又不是電視塔,想把信號頻繁發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實在是力不從心。另一派學者的說法就可信多了,他們不是從外界的反應來解釋,而是認為這種“吸引力”源自我們的內心,是我們思想與一致的現實事物相吸引。也就是說,並不是我們的思想改變了外部世界,而是我們的思想會選擇性的接受事實。

也許我們曾無數次的談起某人。但隻有一次他出現了,我們就隻記住這一次,並對此津津樂道。我們隻看到、隻記得自己相信的東西,而與自己意見相反的東西就忽略不計。我們的思想在吸引著與其一致的現實,而現實也在吸引與其一致的思想。甚至有些學者將“吸引力法則”的主觀性進一步擴大:認為對人類來說,“客觀現實”是不存在 的,我們的所有認識和意識都經過主觀篩選,也就是所謂的“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不得不承認,“吸引力法則”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說是普遍存在。那些“很準”的算命、預言往往是“法則”的產物。吸引力法則的意義絕不僅限於讓大家在聊天時可以將眾多“巧合”作為笑談。這種主觀的吸引力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更深遠的影響,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用何種態度來對待生活。

假如我們主觀上是以悲觀情緒來對待現實世界,那麼按照“吸引力法則”,你將隻能看到世界悲觀的一部分。而這部分的現實會讓你更加堅信悲觀是正確的,使你陷入悲觀的泥沼,導致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產生“棄世”的念頭。但要是我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生活,不將注意力集中在挫折失敗上,那麼生活中的美好就會促使我們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我們不能選擇生活,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它的態度。假如認為自己非常倒黴,世界上所有倒黴的事情都追著跑。那最好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一直戴著一副“倒黴”墨鏡在生活。假如已經“堅定”認為自己的命運與黴運密不可分,即使幸運之神在你的人生路上鋪滿鑽石,也會抱怨紮腳。

如果不滿這個世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摘下形形色色偏見的眼鏡,拋開被偏執思想篩選過的各種負麵記憶,嚐試用積極正麵的態度來吸引更多美好的東西,那些“曹操”也許已經在門外等了許久了。

為什麼剛進家門會聞到一種氣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臭豆腐。好吃是好吃,可房間裏一旦有臭豆腐存在,多少換氣通風措施、空氣清新劑也沒用。等感覺味道散掉一些了,出個門,回來卻發現味道依然能熏死人。

是在自己出去時那個“嗜臭如命”的家夥又吃了兩塊?還是臭豆腐的瓶子沒封好,仍在散發“異味”?結果發現都不是。實際上這是嗅覺在跟我們開玩笑。

我們周圍的環境經常會產生很大的變化。身體為了能夠更加精確分析這些幅度不一的變化,會自動調節各種感覺器官,進而做出準確的反應,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感覺適應定律”。感覺適應定律指出,同種的持續刺激會使感覺器官的感受性發生變化,一般來說,持續的微弱刺激可以增強感覺器官的敏感度,相對強烈的持續刺激則可能降低其敏感度。

基本上除痛覺的感覺適應性非常小以外,其餘的所有感覺都有或大或小的適應性,而適應性發生作用的速度也有很大不同。

嗅覺的適應性是比較明顯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但不同氣味或同種氣味的強弱等因素會使嗅覺的適應速度產生很大差異。一般來說,置身於普通氣味中一兩分鍾後,嗅覺適應性就開始發揮作用,刺激性強一些的氣味可能需要10分鍾左右是時間來適應。但某些過度刺激的氣味,比如惡臭或者某些能引起身體排斥反應的氣味會讓我們的嗅覺很難適應。當然,這也是我們身體的保護機製之一,一般過強的刺激都是由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質產生的,如果麵對這樣的刺激產生了適應性而感覺不到的話可能帶來危險。

視覺的適應性大家在生活中也經常遇到,比如晚上關燈後,眼睛會有一段時間什麼也看不見。但過了一會,就漸漸能看到物體的輪廓。

然而等眼睛適應了黑暗環境後,再打開燈會覺得十分刺眼。事實上,假如人長期處於黑暗環境中,突然用強光照射眼睛,可能會由於變化過大,視神經無法適應而導致暫時性失明。這樣的情況是十分危險的。

此外觸覺的適應性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溫度的適應性。我們在遊泳前,一般會被要求先用泳池內的水潑濺身體。等身體適應了水溫,才可以下水。這就是為了避免在下水瞬間溫度變化過大身體產生劇烈的應激反應。近年來經常提到的“溫水煮青蛙”也是溫度的感覺適應性導致的:把青蛙扔進滾水內,因為溫度變化幅度過大,青蛙身體的應激反應使其立刻跳開,這和人類的“縮手反應”是一樣的。但是如果緩 慢加熱,這種緩慢變化的持續刺激使青蛙對溫度的感應型降低,最終喪命於滾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