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喜好效應:要想釣到“魚”,先要知道“魚兒”愛吃什麼(1 / 1)

伽利略小時候就對天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在當時,這隻是他的願望而已,因為他一直不能說服他的父親,一直沒得到父親的支持。而他呢,隻有有了父親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讓自己投入到天文學的研究中。

一天,伽利略想和父親談這件事情。但他知道,自己必須找一個能夠讓這個話題繼續下去的理由。他忽然想到了媽媽,因為他發現,爸爸非常愛媽媽,並且也非常喜歡談論他和媽媽的事情。

於是,伽利略就裝作好奇地問他父親:“爸爸,你和媽媽這麼相愛,是什麼促成了你們的婚事?”父親一聽這個話題,似乎有了興致,便高興地對他說:“你媽媽年輕的時候非常漂亮,所以是我喜歡上了你媽媽。”伽利略又問:“聽爺爺說,他曾經並不讚同這段婚姻,而是讓您娶另外的女人,是嗎?”“那時爺爺奶奶等家裏人都想讓我娶一位富家小姐,但我隻愛你媽媽。你看,你媽媽現在都很漂亮!”父親這樣說道。

伽利略笑著說:“沒錯,媽媽現在看上去也魅力無限,但是爸爸……我現在也麵臨著與你當初同樣的處境。我喜歡天文學,我對它的愛就如同你對媽媽的愛一樣。所以,我不想選擇其他職業。”父親說一聽,立刻反駁道:“二者沒有可比性。”“可道理是一樣的啊!”伽利略這樣回答道。父親終於陷入了沉思中。就這樣,伽利略成功地說服了父親,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天文學家。

從伽利略成功說服他父親,同意他研究天文學的事情上,我們不難發現,他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懂得從父親喜歡談論以及在意的事情入手,進而引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意願。也就是說,他知道父親的“心思”,所以能夠對症下藥。

對於伽利略運用的方法,心理學上將其總結為“喜好效應”。所謂喜好效應,旨在說明,人們總是能夠接受自己喜歡,或者與自己相似,以及有著相似經曆的人,提出的要求、意見等。

對於喜好效應的應用,那些聰明的成功者無疑都擅長做到這一點的:他們總能想方設法地知道他人的喜好和需要,並巧妙利用這種喜好和需要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安德魯·卡內基的大嫂有兩個兒子,他們都在耶魯大學讀書,非常忙,所以經常不理會卡內基大嫂寄來的信件。一次,卡內基去拜訪他大嫂的時候,無意間知道了這件事情。他大嫂也求助他說,看看能不能想出什麼更好的辦法,讓這兩個大忙人回封信,因為好久沒有他們的消息了,她比較擔心。

卡內基立即答應了這件事情,並聲稱如果兩位侄子不回信,他將輸掉100元。回到家後,他立即給兩位侄子寫了一封閑話家常的信。惟一不同的是,在信中他提到了兩位侄子最喜歡的一個禮物,並聲稱隨信郵寄過去了。但事實上,他什麼都沒有郵寄。結果,兩個侄子真的回信了。

這個片段,給我們以這樣的警示:就是在試圖說服或者要求他人,朝著你所設想的方向發展時,一定要從對方的喜好著手,這樣才能吸引對方。這也便是為什麼那些釣魚的人,往往會專門挑魚兒喜歡吃的蟲或者蜢蚱作為餌料,而不用草莓、蘋果喂魚兒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們往往都有這樣的心理傾向:對自己喜歡、感興趣的東西以及人,經常會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衝動,也就是經常會對那些吸引自己的東西,格外注意和用心,進而更願意接受因為這些東西所帶來的附加條件。

對於此方法,一戰時擔任英國首相的洛埃德·喬治就曾說過,當那些像威爾遜、奧蘭多等戰時領袖逐漸被人們遺忘時,他之所以還能繼續扮演政治主角,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夠用不同的餌釣不同類型的人。

既然此策略如此奏效,那麼我們便可以很好地運用其為自己服務。但要做到這一點,同樣需要掌握方法。具體如下:

他喜歡的,往往是他願意幹的事情

人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自己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即使付出雙倍的努力,也會樂此不疲地去做。而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呢,即使有人白送給自己,可能也會猶豫一下才會接受。

這就告訴我們,要想掌控他人,首先就要從對方喜歡的事情上著手,這樣你也更容易掌控他,進而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他在行的事情,經常會熱衷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對於自己在行或者熟悉的事情,當有人和自己談論的時候,自己通常會很感興趣,進而表現得滔滔不絕。但對於那些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呢,多數時候則不會太過理會,甚至有些回避的意思。

這同樣警示人們,在爭取對方對你的事情感興趣時,不要從你自己熟悉的問題上講,而一定要從他最在行的事情上去說。這樣更容易說服對方,也更容易贏得人心。

·馭心術法則·

人們往往都有這樣的心理傾向:對自己喜歡、感興趣的東西以及人,經常會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衝動,也就是經常會對那些吸引自己的東西,格外注意和用心,進而更願意接受因為這些東西所帶來的附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