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釣魚效應:給自己加層“保護色”(2 / 2)

為什麼隻要適當地加點“保護色”,就更容易引導人們按照你的想法,以及要求辦事情呢?這是因為,當人們給他們的目標加上“保護色”後,能夠引起對方的強烈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人們便會把注意力集中於此,這一對象便會得到清晰的反映。

此外,“加層保護色”的方法,還能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強烈需要。而人們的行為呢,往往又和內心需要密切相關。對此,著名心理學家歐佛斯特教授就曾說過:“人類的行動產生於內心的需求。因此,打動人最好的方法,首先是引起對方內心的強烈需求。不論在商場、家庭、學校或者在政治上,想打動他人的人,要好好地記住這件事。”由此不難發現,釣魚效應與激發人們內心強烈需求之間有著直接的必然關係。

雖然運用給自己加層“保護色”的方法,更容易激發人們的好奇心,以及內心的強烈心理需求,但在運用此方法時,也要注意相關的事項。具體如下:

用此方法要注意行為的誘導性、隱蔽性、吸引性加層“保護色”的方法,關鍵要做到通過遮遮掩掩的方式刺激對方的好奇心。這就要求我們在做遮掩動作的時候,要注意誘導性、隱蔽性以及吸引性。要知道,人們做的動作越具備這三種特性,越容易刺激對方的好奇心,也越容易讓其產生欲罷不能的衝動,進而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這並不難理解。例如,某樣商品在商場裏擺放著,開始的時候可能我們隻是看一眼。但如果有人(商家找的托)將它一直在你眼前晃動並說這東西多麼多麼好,要買走的時候,你可能便會多留意一下這樣東西,甚至覺得自己也有了買的衝動。

但如果人們開始的時候知道對方是托,或者通過對方的行為識破了對方是托,那麼相信多數人一定不會被商家左右,而加層“保護色”的方法也便不能奏效。這就告訴我們,在運用此方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行為的誘導性、隱蔽性以及餌料的吸引性。

用此方法還要注意個體的針對性、迫切性

此外,在用此方法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個體的差異性。也就是說,我們同時還應做到有針對性。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時候的人對同一樣東西的立場不一樣,需求也便不一樣。

所以,人們試圖通過此方法為自己服務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隱蔽方法以及誘導的餌料。例如,當化學老師想讓學生對做實驗發生興趣的時候,就不能和語文老師想讓學生對寫作文發生興趣時采用的方法一樣。

·馭心術法則·

當人們給他們的目標加上“保護色”後,就能引起對方的強烈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人們便會把注意力集中於此,這一對象便會得到清晰的反映。此外,此方法還能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強烈需要,進而利於你實現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