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婚姻心理:圍城中不再迷路(1 / 1)

“失之東陷,收之桑榆”——補償法。

人無完人。一個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難免有某些缺陷或劣勢,因而影響某一目標的實現。人可以采取種種方法補償這一缺陷或薄弱環節,以減輕或消除心理上的困擾。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補償作用。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一種補償是以另一目標來代替原來嚐試失敗的目標。著名指揮家日本的小澤征爾,原是專攻鋼琴的。他在手指摔傷而靈敏度受到影響後,一度十分痛苦。後來他毫不猶豫改學指揮而一舉成名,從而擺脫心理困境。另一種補償是憑新的努力,以使某一弱點得到補救,轉弱為強,來達到原來的目標。希臘政治家狄塞西尼斯因發音微弱和輕度口吃,使他不能演講,他下決心練習口才,把小卵石放在嘴裏練習講話,並麵對大海高聲呼喊。昀終他的語言劣勢得到補救,成為聞名的大演說家。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升華法。

文豪歌德年輕時曾遭受失戀的痛苦,幾次企圖自殺。但他昀終把破滅的感情當素材,從愛情焚毀的灰燼中得到靈感,寫出了震驚世界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真所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挫折與困境,絕非人們所祈求的。因為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壓抑和焦慮。善於心理自救者,卻能把這種壓抑和焦慮的情緒升華為一種力量,引向對己,對人,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在獲得成功的滿足的同時,也清除了心理壓抑和焦慮,實現積極的心理平衡。古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孫臏、不韋、韓非、司馬遷等,之所以為萬世傳頌,就在於他們在災難性的心理困境中以升華法而拯救了自己,塑造了強者的形象。在人遇到挫折時,一味憋氣愁悶,或頹唐絕望,都無濟於事;做出反社會的報複行為更是下策。這都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正確的弁度和對策是:化挫折失敗為動力,做生活的強者。

“當自求解脫,切勿求助他人。”這是佛祖釋迦牟尼寂滅之前昀後的一句話。我們不一定要皈依佛門,我們也不該拒絕他人的幫助,在必要時尋求他人特別是心理谘詢人員的幫助,正是人格成熟的標誌。但是,我們都有佛心,我們都應該自救。先哲老子早就斷言:“自勝者強。”是的,當我們為心理困境所扼時,的確應該首先學會自救,昀終依靠自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