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30多歲的職業女性,結婚10多年了。我丈夫是個自私的人,光顧自己,不顧家。我也不滿意自己的工作。我在家裏是老閨女,有點依賴,任性,嬌氣,受不了苦。這樣,家庭和工作的煩惱就想找人訴說。
在我和丈夫相識之前,我有過一次初戀,因為一些原因我們分手了。現在,我和初戀情人在一個辦公室工作。煩惱的事情不願對別人說,就找他訴說。訴說起來就感覺還是他好,這樣感情就升溫。就在我們舊情重溫的一個晚上,我們超越了昀後的防線,發生了性關係。此後我們就時常這樣。我也不想這樣,但是和丈夫訴說煩惱,他不但不聽,而且煩躁,甚至動手打我。這樣我就還是去找他訴苦。我想過結束這種關係,但又覺得和他斷了交往就沒有知心朋友了。煩惱和丈夫不願說,和女同事不好說,怎麼辦?人還是需要異性朋友的,不是嗎?
這個男人不想離婚。他說他沒法提出離婚,因為一提他愛人鬧死鬧活的,他說你也不能看著一條生命就這樣消失了吧?在這期間我開過一次孕,他就說你怎麼證明那就是我的?我生氣了,他又哄我。我每次都想和他分開,而後他又找我。和他一起,有時候有一種犯罪感,有時候好像是對生活的一種報複。
現在,他為了表示跟我沒有什麼關係,在人前故意疏遠我。有時候我感到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我想過一種健康的生活,但是整天都要在一起,我又沒有能力改變工作環境。我不知道再遇那樣的情況我能不能把握自己?我真不知怎樣才好……
周六晚上,一位女士撥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這樣講述著自己的困惑。女士困惑的心理淵源是什麼?是因為她陷入認知誤區的迷途。
一是對自己與初戀情人的關係定位有誤。人確實需要異性朋友。異性朋友可以滿足夫妻之間不能滿足的心理需求。但是,這位女士與初戀情人的關係分明超越了常弁的異性朋友。她自己也分明感到這種關係已經給她造成了壓力,給她帶來了痛苦。
二是對自己與初戀情人的關係的歸因有誤。麵對問題,人總要找原因,這叫歸因。從自身內部找原因,叫內歸因;從自身之外找原因,叫外歸因。人的確不能排除環境對自己心弁行為的製約作用,外界環境確實會影響人。但是,人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在環境中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同樣的環境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如果誰總是把自己的行為歸因於外界環境,那麼,這個人就隻好永遠當環境的奴隸了。女士已經意識到外歸因並不能真正解救自己。
那麼,女士為什麼在漫長的迷途中久久跋涉?是因為她不知不覺中一直在運用一種叫做“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衛機製來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她所以把初戀情人當成異性朋友,所以認為是環境,是丈夫,讓自己投進初戀情人的開抱,都是在潛意識裏試圖給自己找一個合理化的理由。這,也許暫時的減輕了心靈的痛苦,卻把自己拖進了更漫長的痛苦之中。如果繼續下去,還會給自己釀造更大更多的痛苦。
在我的心理谘詢中,常常遇到類似這位女士的與初戀情人重溫舊情的故事。不論這樣的故事怎樣開頭,結局不外有三:一是重新選擇婚姻,和初戀情人走到一起;一是回歸原有婚姻,和初戀情人真正分手;一是繼續迷途,但終究難以永遠。
經過溝通,這位女士說,這次要徹底改變生活,堅決和初戀情人分手,如果說以前可以原諒,現在30多歲還是那樣,就不可原諒了。
女士的領悟是令人欣幸的。生活中常常這樣,人往往看不清或不願正視麵臨的事情。心理谘詢師不是道德家,不會對問題進行簡單的道德評判,而是幫助當事人看清事情的本來麵目。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藍圖的設計師。重要的是不要給自己的生活蒙上一層偽裝。一般說來,隻要當事人勇於直麵自己的生活,就會作出理性的選擇。我們相信她能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