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知道,我有病,我身上有很多病。”嘉誠開始訴說,“幾年前,一位朋友給我一些狗肉,我在切割的時候碰破了手指,很輕的一點傷。過後朋友們逗笑說,你別回頭咬我們一口吧!這下我往心裏去了。於是,去看了醫生,我的一位朋友。他聽完我的事情,遲疑了有兩分鍾才說了一句:要不,你還是打一針吧!弄得我十分緊張害怕。雖然已經打了預防針,可由此我總是擔心害怕。隨後,我渾身都成了毛病,渾身都難受,頭疼,心慌,失眠,吃藥打針,跑醫院。甚至晚上也要到醫院做檢查。那時我整天神經兮兮的,看到什麼都感到異常。整個人明顯地要垮了。
“現在,我睡眠不好,有時候很晚不能入睡,有時候半夜裏醒來,長期離不開安眠藥。我心髒有病,有時候夜間驚醒,心慌胸悶,嚇得我心驚肉跳。有時候白天也會忽然心髒“騰”地一陣,我就害怕。嚴重的時候我自己不敢一個人睡,在單位值班也要找個伴和自己一個屋子睡才成。有一段時間,我曾經幾次晚上要家裏人陪我去醫院,我怕要出事。還有我的腦子也有病,頭疼,有時候頭疼的厲害。弄得我寫作都不敢太投入了。不然,一篇稿子出來了,我卻要好久地陷於病痛之中。還有我的腿,有時候搔癢麻木。還有我的血壓……我昀怕看到一些醫學科普方麵的讀物,一看到上麵介紹防治疾病的文章,我就會牽連到自己,就感覺自己也有這樣的毛病,越想越像,越想越怕。這些年從中醫到西醫,我跑了很多醫院,始終沒有治好我的病。您說,我在家裏尚且害怕,出門到那麼遠的地方,豈不更是憂心忡忡?我哪裏敢去?您說我該如何是好?”
“醫生怎麼說?”我問。
“心髒沒查出問題,腦子也沒查出毛病。昀近一次體檢各項也都正常。”
至此可以確診,嘉誠生理上沒病,如果說有病也是心病。我表示了對他的理解,再次提出希望看看過來醫生的診斷。嘉誠為拿不出證明有病的診斷書表示為難。“看來,這是自作多情嘍!”我會意地笑了,“你這是心病,心理學上叫疑病症。”
疑病症又稱疑病性神經症,指由於對自己健康過分關注,而固執地開疑自己患上了某些莫須有的一種或多種疾病,並因此引起焦慮和恐懼的一種神經症。臨床表現為:①疑病心理。患者對身體某部位的敏感增加,進而疑病。患者的描述有的含糊不清,部位不定,有的形象逼真,生動具體,要求各種檢查,要醫生同情。盡管檢查正常,醫生的解釋與保證並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仍認為檢查可能有誤。於是患者擔心憂慮,惶恐不安,緊張焦慮。②疼痛感覺。約有2/3的患者有疼痛症狀,常見部位為頭部、下腰部或右骼窩。這種疼痛描述不清,有時甚至訴全身疼痛,但查無實據。患者常四處求醫輾轉於內外各科,毫無結果,常伴有失眠、焦慮和抑鬱症狀。③軀體症狀。涉及身體許多不同區域,以頭、頸、胸、腹部昀為多見,還有的口內有一種特殊味道,惡心、吞咽困難、反酸、脹氣、腹痛、心悸、左側胸痛、呼吸困難,擔心患有高血壓或心髒病。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別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狀異樣,還有訴體臭或出汗等。
疑病症患者在訴述病史時,常以迫切心情詳細描述症狀,連一點細節也不遺漏。他們表現出的對自己身心健康過度關注,對健康估計過壞,有時稍有一點不適,便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注、緊張和恐慌,並反複思考是否患上了某種疾病,有時還將一些道聽途說的情況聯係起來變成自己的症狀,從而使自己經常處在對疾病持續而強烈的恐懼之中。有些患者把病史背得滾瓜爛熟,而且熟練地應用醫藥詞彙,繪聲繪色地表述自己如何不適。他們的思想和言語完全集中在症狀上。當醫生檢查得出否定的診斷結論時,患者常常斷定醫生的診斷是不可靠的,因此無法消除和擺脫內心對疾病的疑慮和恐懼。其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換醫院檢查,以尋求所謂“更好”“更可靠”的診斷和治療。
現在,需要弄清的是嘉誠疑病症的成因,這對於心理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於是,嘉誠繼續著自己的故事:“我從小就認真,內向,敏感,疑慮,膽小,謹小慎微,還有是完美主義,凡事總要求自己努力作到十全十美,對社會和周圍的人和物也希望十全十美。因而自己多少年來感受了比別人更多的痛苦。
“更讓人痛苦的是,心中的痛苦在家裏我沒法訴說——當時,我的第一次婚姻正在危機之中,並且經過漫長的拉鋸之後,我的第一次婚姻終於破裂了。很長很長的時間裏我經受了心靈的煎熬,我曾經用一個長篇寫我失敗的婚姻。那種苦痛讓人不敢回味,所以多少年來我都封閉著自己的心靈,不敢想,不敢說。
“後來,我和現在的妻子走進了婚姻。應該說,我們是幸福的,她是個好女人。可是,我還是總覺得自己的身體有好多毛病。特別是我的母親因病去世後,我對自己的身體更是擔憂……”
愁苦雖然又籠罩了嘉誠,但我知道訴說本身就是一劑良藥,找到了症結所在,心病也就開始化解。
研究發現疑病症的病因主要有:①社會心理因素。疑病症患者的生活中通常都遭受過較大的挫折和心理創傷。如婚姻的改變,子女的離別,朋友的減少,生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缺乏安全感,均可成為發病的誘因。有一部分病人係醫源性的,醫生不恰當的言語、弁度和行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醫生作出診斷不確切,反複令病人作些檢查,造成病人產生開疑患有某種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軀體疾病以後,通過自我暗示或聯想而疑病。
②個性心理特征。易感素質也是重要的發病基礎。患者人格特征為敏感、多疑、主觀、固執、孤獨、自憐、自我中心、謹小慎微,通常有較高的憂慮性、開疑性和敏感性,對身體過分的關注,要求十全十美,過分固執,過分精確,過分堅持。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強迫人格,女性則與癔症性格有關。因素有關,如各種軀體疾病後的衰弱狀弁,對醫學知識或醫生的隻言片語的表層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等,都可以成為疑病症發病的誘因。③心理防衛機製。許多心理學家認為,疑病症狀是由於個人無法應付困難而產生的退縮行為。患者對健康和疾病的過分關注和煩惱疑慮,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轉移,是逃避矛盾糾紛,逃避現實挫折的一種方法,以便把生活中遭遇到的一切不順心的事,已經出現或將要出現的挫折和失敗歸咎於某種或某幾種“病”。這樣,可以減少心理上的壓力、焦慮、不安、自責,等等,從而麵對麻煩的生活境遇能夠有一份心安理得。可見,疑病症是潛意識裏的一種自我心理防禦機製作用的結果,是“不幸”的避難所,是心理上的一種自我保護。
很明顯,嘉誠的症狀正是上麵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嚴謹認真,追求完美的人,事業還沒有成功卻遭遇了婚姻的不幸,而且已經人到中年,這是難耐的壓力。內向,文弱,敏感的心靈怎能不尋求庇護?庇護的昀好辦法便是心理壓力的軀體化,於是潛意識中開始扮演病人——疑病。母親的去世又加劇了疑病症狀。而且由於消極的心理暗示形成惡性循環。